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这就更加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深信:每个行为后面皆有正向的目的;人在有选择余地时皆会为自己做最佳选择。唯有如此,在运用技巧时的态度、语调、措辞才能够一致并取信对方,得到正面的响应,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于班主任工作的认识首先是要做到认真负责,监督学生行为,对学生的错误必须及时给以纠正。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女同学小T才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她肯定是去玩了,才会上课迟到!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她叫到走廊里,严厉地批评她上课迟到,还说到正是因为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她好像有些急了,我分明看见她眼圈有些发红。但是她却也没有跟我做任何辩解,只是默默地回到座位趴在桌上半天也没有起来。以后的几天中,小T的课堂表现急剧下滑,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明显不如以前,在走廊里迎面碰到时也是低着头不打招呼,都不怎么理我。
为了解决这件事情,我决定找个机会把她叫来好好谈一下。小T是一个个性比较强的学生,同时内心又处在不太成熟的阶段,与她的交流时要与她平等的沟通交流,否则会适得其反。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撇开外界的影响,首先我为自己武断的批评向她真诚的道歉,我们之间以朋友的身份,本着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态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也跟她说:“我能理解你被老师误解的感受,如果是我也许我的反应会更激烈。”小T在这种氛围中跟我敞开心扉的聊了自己的思想状况,解开了我和她之间的疙瘩,在之后的工作中,她对我的态度有了极大的变化,学习态度比以前更积极,经常到办公室问问题。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做一个好班主任的先决条件是: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成熟都较早,思想较为独立,希望老师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对待他们。单方面的责骂、批评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指导学生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念和行为的调整变得犹为重要。教师在处理某些问题所表现的对学生的尊重有时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 “咱们班就数你最……”“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怎么也学不好了,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班主任若能与学生谈话之前,角色换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就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掌握先机,为谈话的良好效果打下基础,但对如何理解学生,却有不同的看法。要真正理解学生,关键是教师要暂时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尤其要抛弃自己对学生的固有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鸣。
我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力求做到珍视学生的价值和潜能,尊重学生,真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和态度。师生沟通,教师往往将着眼点立足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由于沟通缺乏互动,效果就难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地、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教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白一个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话多并不见得有效,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进行交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對方感受到被关爱。让我们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那份纯真的情感,因为我们也有曾经。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于班主任工作的认识首先是要做到认真负责,监督学生行为,对学生的错误必须及时给以纠正。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女同学小T才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她肯定是去玩了,才会上课迟到!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她叫到走廊里,严厉地批评她上课迟到,还说到正是因为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她好像有些急了,我分明看见她眼圈有些发红。但是她却也没有跟我做任何辩解,只是默默地回到座位趴在桌上半天也没有起来。以后的几天中,小T的课堂表现急剧下滑,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明显不如以前,在走廊里迎面碰到时也是低着头不打招呼,都不怎么理我。
为了解决这件事情,我决定找个机会把她叫来好好谈一下。小T是一个个性比较强的学生,同时内心又处在不太成熟的阶段,与她的交流时要与她平等的沟通交流,否则会适得其反。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撇开外界的影响,首先我为自己武断的批评向她真诚的道歉,我们之间以朋友的身份,本着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态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也跟她说:“我能理解你被老师误解的感受,如果是我也许我的反应会更激烈。”小T在这种氛围中跟我敞开心扉的聊了自己的思想状况,解开了我和她之间的疙瘩,在之后的工作中,她对我的态度有了极大的变化,学习态度比以前更积极,经常到办公室问问题。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做一个好班主任的先决条件是: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成熟都较早,思想较为独立,希望老师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对待他们。单方面的责骂、批评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指导学生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念和行为的调整变得犹为重要。教师在处理某些问题所表现的对学生的尊重有时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 “咱们班就数你最……”“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怎么也学不好了,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班主任若能与学生谈话之前,角色换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就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掌握先机,为谈话的良好效果打下基础,但对如何理解学生,却有不同的看法。要真正理解学生,关键是教师要暂时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尤其要抛弃自己对学生的固有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鸣。
我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力求做到珍视学生的价值和潜能,尊重学生,真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和态度。师生沟通,教师往往将着眼点立足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由于沟通缺乏互动,效果就难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地、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教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白一个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话多并不见得有效,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进行交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對方感受到被关爱。让我们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那份纯真的情感,因为我们也有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