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企业培训中心是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机构.作为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非正式教育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组织变革与绩效提升.从A培训中心的案例出发,研究剖析了其发展历史、组织管理体系与组织变革机制,研究了组织变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从委托—代理理论、战略权变与战略规划理论出发,探讨了形式权威和实质权威之间的信息不一致、项目制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博弈等因素对企业培训中心实现战略目标和组织变革的阻碍作用,提出了加强系统性顶层设计、优化多层级管理体系和考核对标企业战略目标的改进路径.
【机 构】
: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中国农业银行,北京100005;中国农业银行,北京100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培训中心是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机构.作为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非正式教育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组织变革与绩效提升.从A培训中心的案例出发,研究剖析了其发展历史、组织管理体系与组织变革机制,研究了组织变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从委托—代理理论、战略权变与战略规划理论出发,探讨了形式权威和实质权威之间的信息不一致、项目制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博弈等因素对企业培训中心实现战略目标和组织变革的阻碍作用,提出了加强系统性顶层设计、优化多层级管理体系和考核对标企业战略目标的改进路径.
其他文献
当前,天津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及百姓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急需坚持类型教育的定位,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契机,破解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掣肘,高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现区域职业教育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质量跃升转变,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演变,高职院校凭借其紧贴市场产业、对标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的独特优势,在助力“一带一路”和教育援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广泛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呈现出办学模式多元化、院校来源广泛化、办学增长加速化、境外分布区域集中化、专业设置多样化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应注重顶层设计,形成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合力和区域科学布局;实施品牌战略,形成重点区域示范引领效应和经济效益;构建“三位一体”模式,发挥校际和校企协同效应;构建国家标准,形成高职教
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办学条件的保障.基于2010-2019年分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数据,回顾我国近10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设历程,分析其建设成效与不足,重点关注了各区域的差异性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在10年中不断改善,但在校舍面积、图书资源和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各办学条件指标的区域差异显著,且部分指标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主要体现在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校均在校生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等方面.立足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新阶段,借鉴已有发展经验,未来
制造强国战略、供给侧改革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价值支撑与精神动力.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产赛教”融合模式改革,遵循资源配置公平合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工匠精神培养、共建跨界协同系统的价值逻辑,在精神和文化的互动中打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实现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厚德尚行、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向度,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全国中职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是推进和引领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的重要制度安排.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以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方案的指导思想、内容、要求和标准为研究对象,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历史、学段和类型三个维度,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中职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的内容特征和规律.研究提出要突出整体性,以系统性和协同性理念开展中职班主任工作;要突出职业性,以职教特征打造中职班主任工作特色;要突出“三向性”推进中职班主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
经过多年探索,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已基本形成一套理念、模式和机制.当前,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实施背景下,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通过对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内容来源、开发策略等问题的探讨,提出基于1+X书证融通的教材开发,需要把握教材内容的选择依据和组织逻辑,设计好教材的外在呈现形态,处理好新形态教材开发的个性化问题,以及教材开发的相对稳定性与及时更新的协调关系等,以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框架参照的课堂录像视频编码分析,从12节新授课中提取76个课堂评价任务,对评价任务的目标、情境、类型、规则、工具、结果、技术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评价任务与目标的一致性程度较高,但教师对目标内涵的理解各异;任务情境与学生经验紧密关联,以认知情境和职业情境最为突出;以综合性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为主,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清晰的规则标准和评价工具,但学生协商参与的程度不高;基于信息技术的评价结果利用程度较高,但以评促学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模式的标准、内容和方法三个要素均不足以彰显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此,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为理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的革新为统领,以企业调研为出发点,以双系统的工作过程耦合为着力点,以“教、学、评”的一体化模式为落脚点,构建评价标准与职业要求相对接、评价内容与工作过程相对接、评价方法与行动绩效相对接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模式.
适应性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增强适应性是其理性自觉与理性自律的表现.在高度复杂与不确定性的内外环境掣肘之下,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有着识(变)局、求变(局)与解困(局)的实践意义.当前,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宏观层面的体制欠实、体系不全,致使整体适应能力有限;微观层面职业技术教育内部诸要素,包括育人理念、专业建设、课程要素、教学过程和学生就业等不适应经济产业结构.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职业院校可从保持定力、提升适应力,培养批判、变通、创新的内在张力;增强专业、课程以及教学与当地产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紧跟社会发展趋势,肩负起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基础上,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和学校教学缺少顶层设计,并提出创新体育课堂模式、开展多样式竞赛,创设良好运动氛围、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以体促“技”,以劳强“体”和依据教学目标,强化政策设计等解决对策,为构建符合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需求提供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