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士曾说:“人性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一定的作用。对于赏识教育,我也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赏识应从了解孩子情况开始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着爱好、性格、习惯、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我带新班的时候,我首先要去全面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开学不久,我发现最爱举手发言的星语突然不爱举手发言了,注意力也不集中,但是我一点她的名让她回答问题,她又对答如流。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尝试着和她交谈了一番,才知道原来她一直都很认真地听老师上课,可是一到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因为想着要照顾全体,老是刻意请不同的小朋友起来发言,而渐渐忽略了她这个平时表现优秀的孩子,于是星语对举手发言失去了兴趣。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告诉她,老师知道你是个很棒的孩子,可是你也要给别的小朋友机会,让他们也能证明自己很棒呀。在这以后我特别注意在活动中及时鼓励、表扬那些有想法又没机会站起来展示自我的幼儿。渐渐地,又能看见星语发言时那高高举起的小手。
“你真棒!”这样看似简单的话语蕴涵着深刻的教育哲理,用在教育活动中它就不再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一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一种看待孩子的角度。
二、赏识会让幼儿信心百倍
现在许多家长在评价一个幼儿的好与坏,首先就想到的是能背多少首诗歌、能做多少算术题。其实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是一种快乐,我们要让幼儿全面发展,五大领域并重,不能厚此薄彼。在一堂手指谣创编活动课中,我请幼儿根据《神秘洞》的歌词,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谁能给这段歌词创编手指动作呢?到前面来表演一下。”我发现成丁蕊慢慢地举起了小手。她想来试一试?她可是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呀?带着疑问,我请她到前面来表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创编的儿歌又好听,手指动作也非常棒,坐在下面的孩子都为她鼓起了掌。这一下突然让她感觉到了自己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多么棒,也让她对创编有了更好的兴趣。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她比原来更活泼了,一次不经意的表演竟能起到如此的效果。
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当教师肯定了幼儿的优点,就会让幼儿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兴奋,感到满足,从而信心百倍。
三、赏识教育要恰到好处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但赏识教育是把双刃剑,适宜的赏识表扬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得到增强,有助于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不恰当的赏识表扬有时会适得其反,阻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有一个孩子光吃瘦肉不吃饭也不吃青菜时,这个班级的老师教师做得很好,看到幼儿挑食了,就看着孩子微微一笑,说:“瘦肉很好吃,但我们不能光吃肉不吃饭,也不吃菜,这样吃下去我们就不能长得高高的、漂漂亮亮的啦!”孩子听了,果然有效,后来的几餐,孩子不再那样做了,甚至连肥肉、青菜都吃了。
面对幼儿的错误时,我们应该学会把赏识和批评结合起来,让赏识与批评互存、互融、互促,才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恰到时机地运用赏识表扬手段,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对于孩子的错误更要进行赏识
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教师都会期望孩子达到自己的思维当中,但是结果却会让你很失望。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我们一定要头脑保持冷静,仔细地去分析孩子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尊重和肯定而犯的错误,至少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孩子想听表扬,想要上进。教师要肯定这一点,多找机会表扬孩子,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肯定。我们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时,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得不是很优秀时,不要去怪罪孩子不好,而是积极地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
五、赏识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
我们的教育者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体的适龄幼儿,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关爱每个幼儿。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受到表扬,他自我感觉就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相反,如果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活动时,表现不积极或者有意捣乱。
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幼儿,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幼儿将会从老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细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而不断进步。
教师的一句表扬有时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幼儿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的。教师的表扬就是对幼儿的肯定和期待,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幼儿,无论是调皮的、文静的,还是漂亮的、不漂亮的,都应该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
一个赏识的微笑,就像照在含苞待放花朵上的阳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到用赏识的眼光对看待每个孩子,用爱心去对待孩子,用细心去观察孩子,才能教出健康、活泼的孩子,也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感到快乐。
一、赏识应从了解孩子情况开始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着爱好、性格、习惯、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我带新班的时候,我首先要去全面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开学不久,我发现最爱举手发言的星语突然不爱举手发言了,注意力也不集中,但是我一点她的名让她回答问题,她又对答如流。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尝试着和她交谈了一番,才知道原来她一直都很认真地听老师上课,可是一到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因为想着要照顾全体,老是刻意请不同的小朋友起来发言,而渐渐忽略了她这个平时表现优秀的孩子,于是星语对举手发言失去了兴趣。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告诉她,老师知道你是个很棒的孩子,可是你也要给别的小朋友机会,让他们也能证明自己很棒呀。在这以后我特别注意在活动中及时鼓励、表扬那些有想法又没机会站起来展示自我的幼儿。渐渐地,又能看见星语发言时那高高举起的小手。
“你真棒!”这样看似简单的话语蕴涵着深刻的教育哲理,用在教育活动中它就不再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一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一种看待孩子的角度。
二、赏识会让幼儿信心百倍
现在许多家长在评价一个幼儿的好与坏,首先就想到的是能背多少首诗歌、能做多少算术题。其实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是一种快乐,我们要让幼儿全面发展,五大领域并重,不能厚此薄彼。在一堂手指谣创编活动课中,我请幼儿根据《神秘洞》的歌词,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谁能给这段歌词创编手指动作呢?到前面来表演一下。”我发现成丁蕊慢慢地举起了小手。她想来试一试?她可是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呀?带着疑问,我请她到前面来表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创编的儿歌又好听,手指动作也非常棒,坐在下面的孩子都为她鼓起了掌。这一下突然让她感觉到了自己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多么棒,也让她对创编有了更好的兴趣。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她比原来更活泼了,一次不经意的表演竟能起到如此的效果。
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当教师肯定了幼儿的优点,就会让幼儿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兴奋,感到满足,从而信心百倍。
三、赏识教育要恰到好处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但赏识教育是把双刃剑,适宜的赏识表扬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得到增强,有助于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不恰当的赏识表扬有时会适得其反,阻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有一个孩子光吃瘦肉不吃饭也不吃青菜时,这个班级的老师教师做得很好,看到幼儿挑食了,就看着孩子微微一笑,说:“瘦肉很好吃,但我们不能光吃肉不吃饭,也不吃菜,这样吃下去我们就不能长得高高的、漂漂亮亮的啦!”孩子听了,果然有效,后来的几餐,孩子不再那样做了,甚至连肥肉、青菜都吃了。
面对幼儿的错误时,我们应该学会把赏识和批评结合起来,让赏识与批评互存、互融、互促,才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恰到时机地运用赏识表扬手段,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对于孩子的错误更要进行赏识
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教师都会期望孩子达到自己的思维当中,但是结果却会让你很失望。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我们一定要头脑保持冷静,仔细地去分析孩子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尊重和肯定而犯的错误,至少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孩子想听表扬,想要上进。教师要肯定这一点,多找机会表扬孩子,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肯定。我们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时,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得不是很优秀时,不要去怪罪孩子不好,而是积极地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
五、赏识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
我们的教育者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体的适龄幼儿,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关爱每个幼儿。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受到表扬,他自我感觉就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相反,如果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活动时,表现不积极或者有意捣乱。
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幼儿,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幼儿将会从老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细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而不断进步。
教师的一句表扬有时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幼儿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的。教师的表扬就是对幼儿的肯定和期待,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幼儿,无论是调皮的、文静的,还是漂亮的、不漂亮的,都应该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
一个赏识的微笑,就像照在含苞待放花朵上的阳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到用赏识的眼光对看待每个孩子,用爱心去对待孩子,用细心去观察孩子,才能教出健康、活泼的孩子,也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