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词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的人文内涵极为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人文精神深入到学生内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和思想方面的可塑性较强,应加大人文情怀的培养力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化底蕴;诗词教学;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09-02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母语文化底蕴,在汉语体系中重点学习“听、说、读、写”相关内容,小学生处于学习初始阶段,培养良好习性,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语文教学含义和特征,加强小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力度是非常关键的,既可以充裕学生情感,也可以深入贯彻其精神品质。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的意义
在中国相对较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勤劳勇敢的人民,而人文情怀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凝聚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诗词的主旨,致力于培养孩子们仁爱、乐观、善良的品质。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智慧还不成熟,性格和思想方面的可塑性较强,应加大人文情怀的培养力度。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唐诗和宋词都是比较出名的,在学习诗词时学生可以更好的熟悉当时事件的发生过程,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新的认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能深层次的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这类情感指的就是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1]
二、诗词教学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的作用
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展现中华文化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发展。诗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时代的精华,而当中的人文情怀对学生发展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目前的小学生来讲。[2]
1.诗词赏析,体会诗词的美妙之处。
随着诗词的源远流长,不管怎样演化诗词都是作者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媒介,如思念家乡之感,朋友情谊之感,以及赞美祖国壮阔山河等。著名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描绘了夜晚山中空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又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增强个人修养,树立正确观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传授学生诗词的知识,让他们了解诗词的底蕴,探索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哲学思想中感悟,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可从以下几点来增强个人修养:(1)学生要认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培养和发掘民族自尊心。(2)学生要深刻领悟伟人在创造历史时的不易,弘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们传授诗词学习内容时,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个新的认知,从而加强其审美能力。例如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预示着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让学生更能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作者自信乐观的精神和远大政治抱负,同时也赞誉了当代无产阶级革命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学生学习这种革命精神。
三、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方法
1.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习的热情。
老师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新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详细来说,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关于诗词的历史背景来激发其学习热情,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事迹。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媒体方式加以展示,学生融入到课堂后,老师指引学生独立学习。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学生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诗人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说唐王朝的军队平定了叛乱,不禁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诗。学生从“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喜欲狂”“还乡”等词语中,感受到诗人喜极而泣、喜不自胜的心情,诗人的爱国情怀也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中。
2.诵读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性。
古代谚语中曾提到:“亲其师、信其道”,而《师说》中又这样描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生非常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在平时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穿插诗歌的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记忆一些东西,让诗词底蕴深入到每位学生内心,使学生朗读水平有所提升。[3](1)因为诗词的韵律感非常强,在诵读过程中会增加旋律感,全面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情并深入了解。(2)诵读能够重点培养学生注意力,当学生在朗读时身上每一处器官被调动,避免注意力分散。
3.注重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方法而言,课堂教学可有助于培养人文情怀。其一,小学生在课堂上极易掌握和了解学习手段和过程,方便老师管理,充分体现语文教育资源价值。其二,在师生互动模式基础上实施课堂教学,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自主性,更好的将人文情怀融入到学生内心。
中国诗词代表着传统文化精髓,是展现人文情怀的重要媒介,拥有建筑美感、旋律美感等优势。每位诗人所展示的作品风格有所差异,有的为国家和人民担忧,有的赞美生活,有的温婉动听,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品味,還能让学生更懂得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4.融会贯通,指导写作能力的提升。
“理论联系实践”是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基础,在平时学习中,赏析、背诵和讲解仅存在于表层,学生被动接受,然而诗歌的创作可以有助于自主思考和系统表达,在此阶段人文情怀便能在作品中更好的体现。如在开展《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中,老师指引诗歌创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浅到深,逐渐丰富。另一方面,在写作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对此要遵守真实性原则,要从生活入手,真诚表达,从而呈现孩子们的人文情怀。
总而言之,诗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文化涵养,显现中华文化特点,推动人文精神发展。小学语文的课堂要着重强调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领悟古人的思想情感,不断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晓姝.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J].吉林教育,2017(43):25-26.
[2]闫公兰,李正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J].中华少年,2017(13):21-22.
[3]王锁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J].情感读本,2018(2):26-27.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化底蕴;诗词教学;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09-02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母语文化底蕴,在汉语体系中重点学习“听、说、读、写”相关内容,小学生处于学习初始阶段,培养良好习性,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语文教学含义和特征,加强小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力度是非常关键的,既可以充裕学生情感,也可以深入贯彻其精神品质。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的意义
在中国相对较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勤劳勇敢的人民,而人文情怀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凝聚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诗词的主旨,致力于培养孩子们仁爱、乐观、善良的品质。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智慧还不成熟,性格和思想方面的可塑性较强,应加大人文情怀的培养力度。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唐诗和宋词都是比较出名的,在学习诗词时学生可以更好的熟悉当时事件的发生过程,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新的认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能深层次的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这类情感指的就是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1]
二、诗词教学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的作用
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展现中华文化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发展。诗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时代的精华,而当中的人文情怀对学生发展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目前的小学生来讲。[2]
1.诗词赏析,体会诗词的美妙之处。
随着诗词的源远流长,不管怎样演化诗词都是作者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媒介,如思念家乡之感,朋友情谊之感,以及赞美祖国壮阔山河等。著名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描绘了夜晚山中空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又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增强个人修养,树立正确观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传授学生诗词的知识,让他们了解诗词的底蕴,探索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哲学思想中感悟,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可从以下几点来增强个人修养:(1)学生要认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培养和发掘民族自尊心。(2)学生要深刻领悟伟人在创造历史时的不易,弘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们传授诗词学习内容时,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个新的认知,从而加强其审美能力。例如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预示着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让学生更能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作者自信乐观的精神和远大政治抱负,同时也赞誉了当代无产阶级革命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学生学习这种革命精神。
三、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方法
1.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习的热情。
老师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新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详细来说,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关于诗词的历史背景来激发其学习热情,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事迹。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媒体方式加以展示,学生融入到课堂后,老师指引学生独立学习。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学生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诗人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说唐王朝的军队平定了叛乱,不禁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诗。学生从“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喜欲狂”“还乡”等词语中,感受到诗人喜极而泣、喜不自胜的心情,诗人的爱国情怀也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中。
2.诵读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性。
古代谚语中曾提到:“亲其师、信其道”,而《师说》中又这样描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生非常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在平时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穿插诗歌的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记忆一些东西,让诗词底蕴深入到每位学生内心,使学生朗读水平有所提升。[3](1)因为诗词的韵律感非常强,在诵读过程中会增加旋律感,全面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情并深入了解。(2)诵读能够重点培养学生注意力,当学生在朗读时身上每一处器官被调动,避免注意力分散。
3.注重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方法而言,课堂教学可有助于培养人文情怀。其一,小学生在课堂上极易掌握和了解学习手段和过程,方便老师管理,充分体现语文教育资源价值。其二,在师生互动模式基础上实施课堂教学,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自主性,更好的将人文情怀融入到学生内心。
中国诗词代表着传统文化精髓,是展现人文情怀的重要媒介,拥有建筑美感、旋律美感等优势。每位诗人所展示的作品风格有所差异,有的为国家和人民担忧,有的赞美生活,有的温婉动听,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品味,還能让学生更懂得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4.融会贯通,指导写作能力的提升。
“理论联系实践”是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基础,在平时学习中,赏析、背诵和讲解仅存在于表层,学生被动接受,然而诗歌的创作可以有助于自主思考和系统表达,在此阶段人文情怀便能在作品中更好的体现。如在开展《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中,老师指引诗歌创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浅到深,逐渐丰富。另一方面,在写作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对此要遵守真实性原则,要从生活入手,真诚表达,从而呈现孩子们的人文情怀。
总而言之,诗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文化涵养,显现中华文化特点,推动人文精神发展。小学语文的课堂要着重强调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领悟古人的思想情感,不断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晓姝.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J].吉林教育,2017(43):25-26.
[2]闫公兰,李正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J].中华少年,2017(13):21-22.
[3]王锁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J].情感读本,201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