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验教学法的运用,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综合运用、同时也让学生逐步掌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并从不同角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小组协作 新课程理念 教学法探究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多年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法。综合实验教学法是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出发,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性、实践性、互动性的特点,综合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的教学模式。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任务驱动”,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通过“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由于我校开展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各门学科均提出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需要结论展示,以此为动力,因此让学生掌握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就使用显得更有意义。在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第一课时,我介绍了PowerPoint的基本特点,并进行了常用板式介绍,然后演示用PowerPoint制作的《音乐欣赏》课件,最后提出任务:①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标题,要求有健康、科学的主题思想(如“我喜欢的体育运动”);②插入第二张幻灯片,制作本主题的小标题和内容简介、概要、目标等,并插入相关的图片;③插入几张幻灯片,并编辑本主题的文字内容,添加图片、动画、音乐。学生们在已学了WORD,懂得如何编辑文字、插入图片等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情况下,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期间同学们讨论较为热烈,探讨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路,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们在气氛十分活跃的课堂内部完成了任务,并提出了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总结。第二课时,我们提出了文字动态出现、制作按钮及超链接等任务。第三课时,我们提出对整个文件中的幻灯片添加背景、底纹调色、美化文字、优化结构等任务。通过以上三课时的教学,学生们都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许多学生还把自己的研究性课题制作成了电子幻灯片,在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堂上发挥了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昂,发言踊跃,兴趣极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探索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学会了好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给了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提供了创造、创新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开展“小组协作”,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教师对新课程的探究,必须从单纯追求课堂形式符合新课程要求,转向追求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符合新课程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悄然兴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主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可以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既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交往能力,又可以合理利用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资源,不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也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示个性的舞台。
“小组协作”式教学,即是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移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应该创造情境,通过“小组协作”式教学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理想的教学环境。
例如:我在讲解WORD编辑这章节内容时,事先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上课观察、谈话了解等方式方法摸清了学生所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然后将全班同学按层次分组,每组5至6人。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小报,放在服务器资源库上给学生做参考。要求学生编制出内容健康向上、有主题思想的小报,如学生体育报、学生报、少年报等。在第一课时教师对WORD中如何编辑稍加点拨,然后要求各小组同学分工合作编制。有的输入文字,有的策划版面,有的润色文字,有的制作插图,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一起探讨解决问题。最后每个小组都交上了各具特色的小报。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同学之间更融洽,学会了相互尊重。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知识的交流与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它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工作、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能力。
3.注重“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身潜能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教学科研领域中一个新的途径,提倡互助学习,相互讨论,由自已动手收集资料素材,分析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信息技术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该开放,形式必须多种多样,最好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凡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或者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原理等有关的项目都可以。根据课题的特点,也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到科技馆去参观,也可以上网检索资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完美地发展。
在Excel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零化钱的使用、学生的作业负担等进行调查研究,再指导学生策划制表,将调查的各种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中,直观地表示出来,并对数据表美化、润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了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理解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挖掘了学生的探索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已,感受成功的愉悦,在学习中增加信心、发展多种思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随之不断很快得到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小组协作 新课程理念 教学法探究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多年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法。综合实验教学法是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出发,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性、实践性、互动性的特点,综合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的教学模式。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任务驱动”,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通过“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由于我校开展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各门学科均提出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需要结论展示,以此为动力,因此让学生掌握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就使用显得更有意义。在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第一课时,我介绍了PowerPoint的基本特点,并进行了常用板式介绍,然后演示用PowerPoint制作的《音乐欣赏》课件,最后提出任务:①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标题,要求有健康、科学的主题思想(如“我喜欢的体育运动”);②插入第二张幻灯片,制作本主题的小标题和内容简介、概要、目标等,并插入相关的图片;③插入几张幻灯片,并编辑本主题的文字内容,添加图片、动画、音乐。学生们在已学了WORD,懂得如何编辑文字、插入图片等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情况下,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期间同学们讨论较为热烈,探讨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路,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们在气氛十分活跃的课堂内部完成了任务,并提出了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总结。第二课时,我们提出了文字动态出现、制作按钮及超链接等任务。第三课时,我们提出对整个文件中的幻灯片添加背景、底纹调色、美化文字、优化结构等任务。通过以上三课时的教学,学生们都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许多学生还把自己的研究性课题制作成了电子幻灯片,在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堂上发挥了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昂,发言踊跃,兴趣极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探索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学会了好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给了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提供了创造、创新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开展“小组协作”,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教师对新课程的探究,必须从单纯追求课堂形式符合新课程要求,转向追求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符合新课程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悄然兴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主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可以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既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交往能力,又可以合理利用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资源,不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也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示个性的舞台。
“小组协作”式教学,即是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移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应该创造情境,通过“小组协作”式教学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理想的教学环境。
例如:我在讲解WORD编辑这章节内容时,事先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上课观察、谈话了解等方式方法摸清了学生所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然后将全班同学按层次分组,每组5至6人。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小报,放在服务器资源库上给学生做参考。要求学生编制出内容健康向上、有主题思想的小报,如学生体育报、学生报、少年报等。在第一课时教师对WORD中如何编辑稍加点拨,然后要求各小组同学分工合作编制。有的输入文字,有的策划版面,有的润色文字,有的制作插图,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一起探讨解决问题。最后每个小组都交上了各具特色的小报。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同学之间更融洽,学会了相互尊重。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知识的交流与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它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工作、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能力。
3.注重“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身潜能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教学科研领域中一个新的途径,提倡互助学习,相互讨论,由自已动手收集资料素材,分析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信息技术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该开放,形式必须多种多样,最好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凡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或者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原理等有关的项目都可以。根据课题的特点,也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到科技馆去参观,也可以上网检索资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完美地发展。
在Excel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零化钱的使用、学生的作业负担等进行调查研究,再指导学生策划制表,将调查的各种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中,直观地表示出来,并对数据表美化、润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了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理解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挖掘了学生的探索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已,感受成功的愉悦,在学习中增加信心、发展多种思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随之不断很快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