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现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的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客观现实及历史趋势。而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高校,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必然会出现文化多元和价值观交锋的局面。研究在文化多元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巩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文化多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项目】该论文为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思政课项目"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12SZK02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这是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的认知易受所处环境的改变,其文化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会受整个社会的多元文化状况的制约。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多元文化社会,消除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析、引导不力的矛盾,有效防止多元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概述
  文化多元改变了学生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特征来看,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涵义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关于"实效"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它含义的解释是"实际的效果"。[2]这里的"实效",是指从价值的角度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判断。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学理念由教师传向学生,并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的过程与结果。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的状态与程度,它通常以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影响的深浅程度和所达到的客观效果作为评价标准。"[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的内容是否充实;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认同度;学生的思想困惑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真正解决;学生是否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如何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主渠道,回答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解答的重大课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人和培养人。通过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各教学要素的作用,即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的目的。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强调的是社会需要、社会价值,而忽视和抑制了学生的个体需要、个人价值,以致学生形成逆反、抗拒、甚至对立的心理定势。正因为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价值定位有偏差,才导致实际教学效果的低效。学生希望教师的授课能够贴近他们的生活,所学的知识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不应当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应通过浅入深出、循序渐进的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疏导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被学生所认同,并用于指导他们的行为规范,且与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有机结合的时候,才可视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2、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师应当经常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掌握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领悟能力、社会阅历等讲授课程,在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要在精讲、实用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培养和锻炼才能对社会现象形成辨证的、科学的眼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体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和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
  二、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形成的文化多元化,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然而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前沿阵地--高校,其文化环境会受到西方各种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就必然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學面临改革的必要
  一是由于文化由传统单一的封闭文化向多种文化并存的变迁,打破了文化的地域限制,赋予其更多的开放性特质,增强了吸收其它文化即传播借用的功能,随着视野的拓展,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各个领域延伸。
  二是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学生认知外部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的途径大为增加,敏感程度和接触程度也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自发性地选择和接受更多种价值观念,使学生的多样性得到了尊重,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创造性得到了激发,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完善。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灌输式的,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解答文化多元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众多社会现实矛盾和问题,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任度、亲和力。现实情况要求作为仍是学生群体思想最具影响力的该门课程,应在构建教学新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增强实效性。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种因素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认识
  通过对贵州部分高校学生教学座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e-mail对话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发现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感兴趣并认真学习的学生并不多,只占40%左右,这一现象不容忽视。学生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多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价值选择机会,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但也给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和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多种形式渲染资本主义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面前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极易受西方腐朽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信仰迷茫、信念模糊、价值观念嬗变以及道德人格和诚信的缺失,最终得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无用论"或"价值不大"的错误结论;再则,部分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政治工作的传声筒,以致对其有相当大的排斥心理。
  2、部分教师对教学实效性缺乏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始终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和主体。现实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不高,对自己担任的角色缺乏认同感、荣誉感、使命感。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因为部分教师对教学实效性缺乏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沉闷,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中愿意认真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比例不高也就成了必然。
  3、教材内容陈旧、乏味、脱离实际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时代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使得教材内容不可能总是与时代要求同步,其更新往往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显现出陈旧、乏味、脱离实际。这就需要研究教学实效性来弥补这一不足,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可读性不强,偏重说教,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失去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最重要的突破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本身就是教和学互动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只是知识理论的灌输。正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分强调灌输,"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方法呈现僵化,缺乏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发挥其所具有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外在的价值引导下借助个体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探索、不断构建的过程。"[4]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静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自身思想特点和心理倾向的变化,没有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革新教学理念。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教学的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它决定着教学成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导向是一元的。因此,要树立文化多元观念,坚持文化民族性与坚持文化世界性相统一的文化发展观。也即坚持"一元导向和多元渗透的辩证统一"。[5]文化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关系,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导向和多元渗透的辩证统一。在教学理念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6]的基本原则。面向21世纪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二)把握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高质量的教材能为我们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以新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精心设计教案,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重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三)讲好重点难点。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对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精讲,而对学生阅读教材就能理解的内容则略讲,对真正能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的问题,则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同时对同类知识应采取以"点"带"面"、以"点"串线的排列组合方式进行讲解。在讲课中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在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要针对学生关心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尽可能地告诉学生为什么。
  (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也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当在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等方面下功夫,运用讲授式、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要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1146页)
  [3]柳礼泉、邓演平:"两课"教育学实效性析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3(6)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杨雪英,朱凌云.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6]洪绍青.在全球化进程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學报,2006,(3)
其他文献
[摘要]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与健康教学要遵循"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社会适应和心理素质,消除在运动中的恐惧心理,克服不良个性;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业余训练教学的教育性、竞赛性、协同性、交往性等特点引导青少年体验体育训练过程的各种情感,锻炼其意志,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是业余体校教练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发
【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最为突出的是引入了实践教学,然而由于主观上的认识不到位和客观上的条件限制,实施过程难以规范和持续。"专题研讨"是在目前条件下实施实践教学的一种现实选择。建立在实践教学概念下的"专题研讨"要符合实践教学的定位和诸多定义。要有严谨科学的实施环节,并要积极应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关键词】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专题研讨  【中图分类号】G641  近年来,高
【中图分类号】G633.51  2010年秋新课改在重庆市开始推行,而教师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焦点,教师正确观念的树立,适当教学手段方法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进程和效果。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的看法。  1.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只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独立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和提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已经对课堂形成保守的认知即教学是老师通过课堂模式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内化的过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更侧重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从而激励学生质疑的精神,培养合作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綜合素质。如何实施在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我们必须正视。  关键词:高效课堂;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2  近两年在学校强力推进
【中图分类号】G630  还记得几年前有一件事,一个同事心情不太好,上课的时候一个男生和同桌一直在说话,影响上课,这个同事点名批评了这个男生,这个男生却说,我没有说话,你哪只眼睛看见了。当时同事非常生气,让他到后面站着去。当时这位听见这个男生骂了一句脏话,就问他骂谁。他说就骂你。当时把同事气得直哆嗦,师生两个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就把这个男生交给了政教处的值班领导了,这个男同学一直情绪激动,后来对他进
【中图分类号】G631  初中思想政治课,面临着教师难教、学生没兴趣、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却时常发现许多学生无精打采,无所事事,甚至昏昏欲睡。有时,我们也会觉得这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也可谓环环相扣了,可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学生喜欢的课堂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的能力应如何提高呢?我就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摘要:分析中职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对预防犯罪,提高中职生全面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中职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情况,分别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与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并就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