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生动的语文”教学主张视域下的一线教学,要特别注重对教材的解读,这是执教的基本功。解读可以有四种方式:素读、细读、拓展读、还原读。同时,还应在解读与设计之时,关注教材的文体特质,瞄准字里行间的文学细节,探寻蕴藏其间的写法秘妙,下足功夫,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关键词】教材解读 设计 语文教学
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小学高级教师。“游戏作文”“百字作文”的创始人和倡导者,近年来提出“写作教学进行时”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先后撰写文章一千六百余篇发表于《人民教育》等期刊,在北京、西藏、宁夏等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做讲座数百场。已出版《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等四十余部个人专著、专辑。
我的教学主张是“生动的语文”。“生动”不是简单而肤浅地追求课堂的活泼、生动,而是谨慎地选取语文教学范畴之内的“教”与“学”、“师”与“生”这两组关系,针对运动与变化中的教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科学、严密地论证。用于界定并形容“语文”的关键词——“生动”,从宏观而言,是对“教”与“学”的状态描绘。教学中既注重教师教得生动,更注重学生学得生动。教师应精准把握学情,了解教学规律,遵循教材编撰原理,合理设计,并在执教全过程中调校师生关系,达成生动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方互动,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微观来看,“生”具有三层指向,即学生、生活、生命,它明确了教学“为什么”的问题;“动”则有两项内涵,即教学策略和教学样态,它明晰了“是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在这一主张下,一线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解读,这是执教的基本功,也是实施读写统整教学的前提。
一、拿到课文,该怎么读
第一,素读。所谓素读,顾名思义就是最为朴素、纯粹的阅读。拿到课文,从头读到尾,中间不要停留,也不要回读,一口气读下来。读毕思考三个问题。其一,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其二,这篇课文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其三,这篇课文和本单元其他课文有什么差别?
第二,细读。追踪差别之处,仔细揣摩,反复多次“局部阅读”。例如,某些语句的表达比较特殊,某些词汇使用相对陌生,这就值得我们在细读时停留,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予以解读。此外,还要关注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例如,《凡卡》中使用了插叙,《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使用了倒叙,比较少见的、特别的结构安排,正是教學价值所在。这个时候也要注意立意的独特性,思考该如何将这些思想传递给儿童。
第三,拓展读。拓展读有四个方向:其一,拓展到本单元。要特别注意单元导读中的提示语,教学最为关键的任务就在其中;其二,拓展到同类型的其他语篇。例如,同样写春节,老舍的春节和其他人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北京的春节和西北的、南方的春节有什么差异,可以针对同类型文章进行互文观照;其三,拓展到评论。文学界对这篇文章的评论信息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多启发,其四,拓展到作者的创作自述。
第四,还原读。还原到作者的本位想一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还原到编者的本位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还原到儿童的视角,从儿童角度来看,哪些地方是需要学的、哪些地方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哪些地方是教学中应然的难点。
二、设计教学时,应关注哪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文体特征。所谓文体特征,就是指这一类文章的总体样貌、标志、象征,也可以说是符号、图腾。例如,在《穷人》一课中,作者对桑娜家里干净、温暖的环境的着力描写,与对屋外海风呼啸的恶劣环境的刻画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好地衬托出主人公的品质。因此,关注环境就是关注人。对文体特征的把握是解读教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奠基的一步。这让我们的教学“有模有样”。
第二,关注文学细节。字、词、句、段、篇,无处不存在文学细节,但细节越多也越是一种警示:一节课不能够兼顾所有。有三个把握文学细节的路径。第一条路径为:发现第一次出现的、独一无二的“陌生化表达”。例如,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有一个陌生化的表达“莞尔一笑”,抓住这个词,就能够感受到那种很自然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第二条路径为:抓住有趣的细节。例如,《猫》一文中写到猫有时候老实、安分,有时候活泼、勇敢,有时候念家,有时候义无反顾出走……抓住这些细节,就能够抓住猫古怪的性格特征。第三条路径为:瞄准可复制的内容。例如,对《桂林山水》中排比段的运用、《猫》中描写猫古怪性格的矛盾对比写法等都可引导学生做细细品味,并在自由写作中模仿。有了细节,课堂就有了抓手,教学就有了重点。教师就可以在相对集中的教学环节中教出语文课的特性。
第三,关注写法秘妙。写法重点指整篇的写作运用方法,即在选材、立意、组织、加工等大环节上的可取之处。例如,《晏子使楚》中对细节的描写是特色,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故事讲述的顺序是特色。这些和写作构思息息相关的写作密码,应在教学中予以涉及。所以未必真要上所谓的写作指导课,教师在教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写作教学的任务。
解读教材的三个层次,既可兼顾又可突出某一个。如果兼顾,课堂将更加周密严谨,给人以完整感。如果凸显某一方面,课堂将更有风格,在儿童的心中留下的印象将更为深刻。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关键词】教材解读 设计 语文教学
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小学高级教师。“游戏作文”“百字作文”的创始人和倡导者,近年来提出“写作教学进行时”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先后撰写文章一千六百余篇发表于《人民教育》等期刊,在北京、西藏、宁夏等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做讲座数百场。已出版《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等四十余部个人专著、专辑。
我的教学主张是“生动的语文”。“生动”不是简单而肤浅地追求课堂的活泼、生动,而是谨慎地选取语文教学范畴之内的“教”与“学”、“师”与“生”这两组关系,针对运动与变化中的教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科学、严密地论证。用于界定并形容“语文”的关键词——“生动”,从宏观而言,是对“教”与“学”的状态描绘。教学中既注重教师教得生动,更注重学生学得生动。教师应精准把握学情,了解教学规律,遵循教材编撰原理,合理设计,并在执教全过程中调校师生关系,达成生动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方互动,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微观来看,“生”具有三层指向,即学生、生活、生命,它明确了教学“为什么”的问题;“动”则有两项内涵,即教学策略和教学样态,它明晰了“是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在这一主张下,一线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解读,这是执教的基本功,也是实施读写统整教学的前提。
一、拿到课文,该怎么读
第一,素读。所谓素读,顾名思义就是最为朴素、纯粹的阅读。拿到课文,从头读到尾,中间不要停留,也不要回读,一口气读下来。读毕思考三个问题。其一,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其二,这篇课文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其三,这篇课文和本单元其他课文有什么差别?
第二,细读。追踪差别之处,仔细揣摩,反复多次“局部阅读”。例如,某些语句的表达比较特殊,某些词汇使用相对陌生,这就值得我们在细读时停留,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予以解读。此外,还要关注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例如,《凡卡》中使用了插叙,《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使用了倒叙,比较少见的、特别的结构安排,正是教學价值所在。这个时候也要注意立意的独特性,思考该如何将这些思想传递给儿童。
第三,拓展读。拓展读有四个方向:其一,拓展到本单元。要特别注意单元导读中的提示语,教学最为关键的任务就在其中;其二,拓展到同类型的其他语篇。例如,同样写春节,老舍的春节和其他人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北京的春节和西北的、南方的春节有什么差异,可以针对同类型文章进行互文观照;其三,拓展到评论。文学界对这篇文章的评论信息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多启发,其四,拓展到作者的创作自述。
第四,还原读。还原到作者的本位想一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还原到编者的本位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还原到儿童的视角,从儿童角度来看,哪些地方是需要学的、哪些地方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哪些地方是教学中应然的难点。
二、设计教学时,应关注哪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文体特征。所谓文体特征,就是指这一类文章的总体样貌、标志、象征,也可以说是符号、图腾。例如,在《穷人》一课中,作者对桑娜家里干净、温暖的环境的着力描写,与对屋外海风呼啸的恶劣环境的刻画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好地衬托出主人公的品质。因此,关注环境就是关注人。对文体特征的把握是解读教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奠基的一步。这让我们的教学“有模有样”。
第二,关注文学细节。字、词、句、段、篇,无处不存在文学细节,但细节越多也越是一种警示:一节课不能够兼顾所有。有三个把握文学细节的路径。第一条路径为:发现第一次出现的、独一无二的“陌生化表达”。例如,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有一个陌生化的表达“莞尔一笑”,抓住这个词,就能够感受到那种很自然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第二条路径为:抓住有趣的细节。例如,《猫》一文中写到猫有时候老实、安分,有时候活泼、勇敢,有时候念家,有时候义无反顾出走……抓住这些细节,就能够抓住猫古怪的性格特征。第三条路径为:瞄准可复制的内容。例如,对《桂林山水》中排比段的运用、《猫》中描写猫古怪性格的矛盾对比写法等都可引导学生做细细品味,并在自由写作中模仿。有了细节,课堂就有了抓手,教学就有了重点。教师就可以在相对集中的教学环节中教出语文课的特性。
第三,关注写法秘妙。写法重点指整篇的写作运用方法,即在选材、立意、组织、加工等大环节上的可取之处。例如,《晏子使楚》中对细节的描写是特色,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故事讲述的顺序是特色。这些和写作构思息息相关的写作密码,应在教学中予以涉及。所以未必真要上所谓的写作指导课,教师在教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写作教学的任务。
解读教材的三个层次,既可兼顾又可突出某一个。如果兼顾,课堂将更加周密严谨,给人以完整感。如果凸显某一方面,课堂将更有风格,在儿童的心中留下的印象将更为深刻。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