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式突出概念本质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特级教师刘松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为例,论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图示开展教学的途径,认为运用图示进行教学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真正理解“倍”的内涵及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倍的认识》 图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94-03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的概括和表征。小学数学概念主要有: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概念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渗透在数学各知识领域中,贯穿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形成数学能力的前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当前,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忽视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部分教师没有更新教学理念,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名词解析,于是在课堂上直接出示概念并解释,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没有体验、感悟概念形成的经历;二是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对概念一知半解甚至不理解,不能活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三是没能有效地设计练习,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趣味不浓。正如王永春教授所说的:概念不清、判断不明、推理不灵!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性为主,这一突出矛盾使得数学概念教学成为一个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笔者以刘松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对概念教学的感悟与思考。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它同时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实验版教材将倍的知识分散编排在二年级上、下册,修订后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倍的概念,把这部分内容从表内乘除法中移出,集中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进行教学。新修订的教材突出了两个量的比较,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一份和几份之间的关系,把乘法和除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活动用圈一圈代替摆的过程,更重视合理利用画图表征,强调通过图形直观,让学生亲身经历“倍”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表象。
  一、概念形成过程直观图式化,建立“倍”的概念模型
  概念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倍”这个概念以“概念形成”的形式建立。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感知具体事物(直观感知)、发现其数学特征(在归类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抽象出这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用语言或符号表征(在判断和应用的过程中明确概念的外延)、强化此概念与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这一项要求,如何在概念的形成上重视过程?这就必须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片段一】读图引入,建立直观模型
  1.联系旧知,引出“倍
  师(贴出3个△,即△△△):三角形有3个,是多还是少?
  生:不知道跟谁比较。
  师(再贴出3个○,即○○○):这两个量能比较了吗?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同样多。
  师(揭示课题):还有别的说法吗?其实,它们的关系还有另一种說法——圆形个数是三角形个数的1倍。
  2.突出几个几,强化认识“倍”
  师:为什么说圆形的个数是三角形个数的1倍?看!三角形有几个?我们可以把3个看作1份,圆形有这样的几份?(教师圈出来,完成板书如图1)
  师(在3个圆形的基础上,再分别添加1个、2个、3个圆形):现在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你能用今天学的“倍”来说下它们的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看出是2倍?把你的想法圈一圈好吗?(完成板书如图2)
  师(在6个圆形的基础上,再继续分别添加1个、2个、3个圆形):现在呢?9个圆形的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是3倍的?请上来圈一圈。(板书如图3)
  师:三角形看作1份,圆形有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倍,有这样的2份就是它的2倍,有这样的3份就是它的3倍。
  师:圆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9里面有几个3?(9÷3=3)
  刘老师先从实物入手,借助实物的直观与数量的叠加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在“倍”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注重将所比较的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即每3个三角形为一组圈出来作为标准,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就是“几倍”,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把“倍”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思维可视化,感受“倍”是一份一份地比,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倍”的模型。
  二、注重多元表征,理解概念
  有研究表明,对数学概念的表征水平与数学成绩呈正相关。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多元表征是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建立“倍”的概念环节,即教学片段一中,刘老师通过让学生用眼看图、用手圈图、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征、图形表征、算式表征等多种方式表征“倍”这个概念。同时,还要回归数学本质,也就是沟通除法与“倍”的关系,如“9里面有几个3?(9÷3=3)”,让学生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倍”,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标准量就是它的几倍,建立起完整的“倍”的概念。
  三、变式练习图式化,强化中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变式”是指本质属性不变而非本质属性发生变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往复。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著名特级教师曹培英在《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一)》一文中指出:“一般地,练习具有促进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功能。这是泛学科的共识。”可见,练习是课堂永远无法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练习并非是反复地做题,“习题”应逐步被“练习活动”所替代。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参与性、研究性、综合性与发展性的“练习活动”。刘老师在《倍的认识》一课中增加变式练习,通过设计开放题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   【片段二】以图式出现对比练习,理解“倍”的本质属性
  师:请用笔先圈一圈,再填空。
  师:请你来汇报。
  师:圆形分别有6个、9个、12个,为什么都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呢?四人小组讨论。
  “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揭示概念属性的方法。在直观图式的基础上,刘老师让学生通过圈图、填空、汇报,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在不同的事物背后隐藏着的相同点,引导学生“舍弃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在比较辨析中自主感悟总结出“都是这样的3份,所以都是3倍”。只要先确定把誰看作1份,另一个量里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从而更为深入地揭示现象的本质,让学生感悟标准量、比较量和倍数之间变与不变的关系,在对比中理解“倍”的本质属性。
  【片段三】课件图式演示,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倍”的本质属性
  刘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5):3朵红花1朵黄花为一组,共三组的横排实物情境图,通过“变变变”,把三组情境图由横排转变成竖排,由竖排渐变成条形色块图,最后抽象成线段图。
  抽象是另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与学习数学的方式,适度抽象也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的基本教学策略。刘老师设计这道练习有两个作用,一是让学生经历“实物情境图(横排到竖排)→条形色块图→线段图”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把关注的对象从比较实物过渡到比较量,使学生真正做到“完全舍弃事物或现象的质的内容,而仅仅着眼于它们的量性特征”,借助形象的图式理解抽象的“倍”,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学习活动经验,为以后学习线段图做准备;二是让学生感悟到标准量的位置、顺序、形状都是可变的,只要把标准量确定了,有几份标准量就是几倍,再次突出“倍”的本质属性。
  【片段四】设计图式开放题,进一步理解“倍”概念的内涵
  教师出示习题如下。
  想一想,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你能想出几种?试一试。
  三角形:?
  圆 形:○○○○○○
  圆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  )倍。
  在这道题中,圆形的个数不变,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是1个、2个、3个、6个,让学生亲自画一画、圈一圈,探究倍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比的标准的重要性,在“变化”中借助直观操作,更进一步理解“倍”概念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难以理解。刘老师设计了多个层次的活动,有效地运用图式建立概念模型,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概念,再通过图式变化进行强化练习、突出概念的本质。整节课有效运用图式,化抽象为直观,把概念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形象化,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从而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
  作者简介:黄金爱(1975— ),女,壮族,广西横县人,中小学高级教师,1994年至2010年在南宁市横县石塘镇中心学校任教,2010年10月开始任南宁市横县小学数学教研员,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刘小瑗)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横县幼儿园为例,论述集团化办园“龙头园+加盟园”办园模式的帮扶策略,提出通过规范园务管理、指导环境创设、多种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搭建交流互助平台等措施,提高加盟分园创建示范幼儿园通过率。  【关键词】集团化办园 “龙头园+加盟园” 办园模式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09-02  南宁市横县以“龙头园+加盟园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论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化学教学的途径,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回归生活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之谜,体会学习化学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 生活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51-03  2015年桂林市开始使用科粤
期刊
【摘要】本文以《空气的成分》教学为例,论述落实科学探究常态化的初中化学教学途径,提出教师应重视科学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运用多媒体助力科学探究,适当地将课本演示实验、实验误差分析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学生实验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 常态化 空气的成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48-03  《义务教育化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做好阅读教学“加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以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三个教学片段为例,建议通过“阅读加法——补充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材 加法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72-03  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阐述“图形与几何”阅读材料的编排情况,提出教师应重视阅读材料,明确编者的编排意图,结合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图形的魅力,到深度阅读感受祖先的智慧,培养数学思想。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教材 图形与几何 阅读材料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10-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东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例论述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围绕关注文体特色教给阅读方法、拓展课外阅读激发阅读能动性、营造阅读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文体特色 拓展阅读 阅读习惯 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7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开展的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为例,阐述学校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思路,即:以鲜明的文化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构建物质文化系统,让校园环境成为隐性课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载体——行为文化系统;构建学校文化的保障机制——制度文化系统。  【关键词】学校文化 雷锋精神 文化理念 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探索“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背景、措施和成效,该校通过建章立制、对照标准夯实硬件、“校”“点”互动、常态应用、专家引领等方式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边境地区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一校带多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标点符号教学对阅读素养的促进作用,以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穷人》一课为例,建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不同表达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解决阅读教学中教师忽略标点符号、将学习标点符号与阅读理解截然分开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标点符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
期刊
【摘要】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为例,论述教师要站在单元高度,对习作例文进行整合,以便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有效指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  【关键词】统编教材 例文 例子 单元整合 习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07-02  相比其他版本,统编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元编排紧紧围绕语文要素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