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刚入职时,我遇到了这么一个孩子:他,全班海拔最高,俊俏的脸上却挂着一双痞痞的眼睛,动不动就用鼻孔对着人讲话。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他还真不是省油的灯:作业经常不完成,写的字简直要拿放大镜才看得清,平时测验徘徊在倒数几名。不仅如此,自诩“班级大哥”的他捣蛋事儿可不少:捉弄同学,纠集同学到别班打架,甚至在课堂上直接和老师对抗……
在接手的第一个学期里,我经常疲于处理他制造的各种事端,焦头烂额。一次面谈时,我问他是否可以做出改变,他猛地蹦出一句:“我改不了的了,没人会相信我的,你也别管我……”话语是桀骜的,可是眼睛里却强忍着泪水……
“我相信你可以改好!我相信!”这不是安慰,而是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改变的可能,都有他的闪光点。从那之后,我绞尽脑汁帮助他:知道他热爱足球,我说服校队老师让他参加训练,他很惊喜;知道他对学习缺乏动力,我以他的偶像C罗鼓励他;知道同学们疏远他,我带上全班给他的足球比赛加油助威;知道他父母疏于管理,我屡屡家访苦口婆心……慢慢地,我们开始有了话题,他时不时会跟我聊上几句球队的事。一天训练后,我们坐在草地上聊天,我低头发现他的鞋子不仅沾满尘土,还破旧不堪,连脚趾头都跑出来了。“训练很辛苦吧?没有别的鞋子了吗?”他把头埋在双膝间,轻轻摇了摇。我心里泛起一阵酸意,借故扯开话题。第二天,我把一双新球鞋拿到他面前,故作轻松地说:“同学们听说你将参加市足球赛,建议我送份礼物鼓励一下你哦!”他眼里上闪过一道讶异,继而低下头默默接过了鞋。自此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不仅不再惹是生非,而且成绩突飞猛进,足球赛还捧回了个优秀运动员称号。
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成长故事。可是,很抱歉。这个故事,我只说出了开头,却编造了结尾。确切地说,这只是我期待的结尾。真实的情况是,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却始终和他处于拉锯战的状态,每一次费心想出的办法的确有所见效,但往往是没过几天又打回原形。如果说三年前的他是60分少年,三年后,也顶多是70分少年而已。而送鞋事件后,他莫名自动退出了球队,并且不肯告诉我原因,故事也随着暑假的到来而结束了。
听起来挺失败的。在入职之初,我内心充满激情,我幻想我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我幻想通过我用心的交流沟通,能够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幻想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能得到相等的回报。的确,谁不希望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谁不希望故事里的自己英雄盖世?可是试问,陪伴我们和孩子成长的,更多的是不是鸡毛蒜皮之事?是不是经常绞尽脑汁却收效甚微?
作为老师,我们时常会在学生身上品尝到失败,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心甘情愿,依然选择坚持,因为这饱含着我们对教育念念不忘的信念。这种念念不忘,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永不放弃,在遭遇挫折时越挫越勇,在面对失望时不会绝望。我们无法保证在每一位学生身上都取得成功,无法保证何时能取得成功;可我们一直期望在下一位学生身上取得成功,在下一刻取得成功。有了这份“念念不忘”的坚持,“下一位学生”一定存在,“下一刻成功”一定会到来。“回响”终将奏鸣!
后来我没有再教他了,可是我欣喜地发现,故事并没有结束。有一天他找我聊天,说:“老师,我当时退出是因为想提高学习成绩再回到球队,你说过,你相信我,我不想辜负你。虽然我现在也没有做得很好,但我在改。”那一刻,我听到了期待已久的回响。一念成长,一念成人,正因为我们对教育念念不忘的情怀,才换来了孩子对我们念念不忘的回响。回响,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很多时候甚至是滞后的,这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耐心等待。只要有耐心,我相信,一定能等到。而且,这种回响,必将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光明新区公明下村小学)
在接手的第一个学期里,我经常疲于处理他制造的各种事端,焦头烂额。一次面谈时,我问他是否可以做出改变,他猛地蹦出一句:“我改不了的了,没人会相信我的,你也别管我……”话语是桀骜的,可是眼睛里却强忍着泪水……
“我相信你可以改好!我相信!”这不是安慰,而是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改变的可能,都有他的闪光点。从那之后,我绞尽脑汁帮助他:知道他热爱足球,我说服校队老师让他参加训练,他很惊喜;知道他对学习缺乏动力,我以他的偶像C罗鼓励他;知道同学们疏远他,我带上全班给他的足球比赛加油助威;知道他父母疏于管理,我屡屡家访苦口婆心……慢慢地,我们开始有了话题,他时不时会跟我聊上几句球队的事。一天训练后,我们坐在草地上聊天,我低头发现他的鞋子不仅沾满尘土,还破旧不堪,连脚趾头都跑出来了。“训练很辛苦吧?没有别的鞋子了吗?”他把头埋在双膝间,轻轻摇了摇。我心里泛起一阵酸意,借故扯开话题。第二天,我把一双新球鞋拿到他面前,故作轻松地说:“同学们听说你将参加市足球赛,建议我送份礼物鼓励一下你哦!”他眼里上闪过一道讶异,继而低下头默默接过了鞋。自此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不仅不再惹是生非,而且成绩突飞猛进,足球赛还捧回了个优秀运动员称号。
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成长故事。可是,很抱歉。这个故事,我只说出了开头,却编造了结尾。确切地说,这只是我期待的结尾。真实的情况是,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却始终和他处于拉锯战的状态,每一次费心想出的办法的确有所见效,但往往是没过几天又打回原形。如果说三年前的他是60分少年,三年后,也顶多是70分少年而已。而送鞋事件后,他莫名自动退出了球队,并且不肯告诉我原因,故事也随着暑假的到来而结束了。
听起来挺失败的。在入职之初,我内心充满激情,我幻想我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我幻想通过我用心的交流沟通,能够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幻想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能得到相等的回报。的确,谁不希望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谁不希望故事里的自己英雄盖世?可是试问,陪伴我们和孩子成长的,更多的是不是鸡毛蒜皮之事?是不是经常绞尽脑汁却收效甚微?
作为老师,我们时常会在学生身上品尝到失败,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心甘情愿,依然选择坚持,因为这饱含着我们对教育念念不忘的信念。这种念念不忘,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永不放弃,在遭遇挫折时越挫越勇,在面对失望时不会绝望。我们无法保证在每一位学生身上都取得成功,无法保证何时能取得成功;可我们一直期望在下一位学生身上取得成功,在下一刻取得成功。有了这份“念念不忘”的坚持,“下一位学生”一定存在,“下一刻成功”一定会到来。“回响”终将奏鸣!
后来我没有再教他了,可是我欣喜地发现,故事并没有结束。有一天他找我聊天,说:“老师,我当时退出是因为想提高学习成绩再回到球队,你说过,你相信我,我不想辜负你。虽然我现在也没有做得很好,但我在改。”那一刻,我听到了期待已久的回响。一念成长,一念成人,正因为我们对教育念念不忘的情怀,才换来了孩子对我们念念不忘的回响。回响,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很多时候甚至是滞后的,这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耐心等待。只要有耐心,我相信,一定能等到。而且,这种回响,必将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光明新区公明下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