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榆阳区南部山区有一位极为普通的小学校长,40多年来,他扎根山区,忠于职守,默默无闻地在山村教育的热土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赞歌,他就是榆阳区鱼河镇南沙小学校长田兴连。
扎根山区 践行人民教师神圣使命
1975年,田兴连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古塔乡许家山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实现了儿时的光荣梦想。这里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条件落后,生活贫困,很多公办教师呆一两年就想办法调走了。民办教师因为工资极低,无法维持生计,工作不到一年就辞职了。田兴连则在这里一干就是十二年。学校校舍都是土木结构年久失修,安全隐患严重,很多桌凳破烂不堪,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为了让学生能够安全学习,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田兴连任校长后,四处筹措资金3万多元,加固校舍,维修桌凳;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师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学农实践基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开办养殖场;带领孩子们挖药材、采树种,所有收入全部用于解决孩子们的上学费用,建立了榆阳区最早的教育保障基金,彻底解决了孩子们上学困难。在田兴连的艰苦努力下,这所陈旧的学校焕然一新,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按时入学,许家山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跃居全区农村最高,村民纷纷夸赞村里来了一名好教师。
由于田兴连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在群众中口碑甚好,1987年,组织上将他安排到了榆阳区鱼河镇南沙小学担任校长职务。为了方便工作,他毅然将全家搬迁并落户于鱼河镇南沙村。来到新岗位,他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在教学上。学校年久失修,窑洞裂缝,村民担心孩子安全,纷纷将孩子转入邻村上学。田兴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跑教育局、住建局和镇政府争取项目建设经费,学校动工修建期间,田兴连事无巨细严格监督,因为建设材料质量问题,他和承包商争吵得面红耳赤,没有让承包商偷工减料。建设期间,田兴连昼夜以校为家。等到学校建好了,孩子们在鞭炮声中入学了,田兴连却病倒了。迁到南沙村,田兴连每月工资24元,妻子种地收入微薄,一家人生计极其艰难,五口人居住在老旧的破窑洞,家里一切生活和照顾两位老人的工作全部落在了妻子身上。妻子和父母多次劝说田兴连辞掉工作回家种地,亲戚好友劝其外出打工,都被田兴连拒绝了。亲戚和村民们实在不忍心,纷纷出钱帮助其建房子,建房期间,田兴连本打算请假一周,但学校一位老师家里老人刚去世,田兴连不忍心,取消了假期坚持上课。由于人手紧缺,房子迟迟未能建好,亲戚不解,妻子埋怨,父母责怪,田兴连无奈说道:“房子迟住一天,对生活没多大影响,我是一位老师,工作是我必须应尽的职责,如果因为我孩子们无法上课,我愧对自己的工作饭碗。”修房期间,田兴连一直坚持上课从不间断,他对教育的赤诚之情感动了村民,全村在家的青壮年全部出动帮助,短短4天时间,房子建成了,田兴连对教育的苦心孤诣,赢得了人心,获得了回报。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刻苦钻研,勤奋学习,认真工作,40多年来教学质量年年全镇第一。担任校长职务20多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居全镇第一,在全区农村名列前茅。民办教师转正期间,很多教龄没有田兴连长,工作成绩不如田兴连的民办教师都转正了,亲戚朋友和同事们都劝他赶快为自己的事跑跑,妻子埋怨道:“你整天就知道工作,为了工作过了半辈子穷日子,欠下了十几万账,当民教几十年难道就为图个名吗,现在机会来了你也不上心,一家人今后生活怎么办?”对于亲戚朋友的劝说和妻子的埋怨,他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只要条件符合,工作出众,转正是迟早的事。”2000年秋,田兴连终于转正了,但他没有放松工作,依然最早到校,最晚离校。每逢节假日他义务留校看门,从未比同志们多领过学校一分钱,从未向领导开口申请调整工作岗位。40年来,他一直扎根山区,全身心投入工作,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了自己的生命支柱。连续25年被鱼河镇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先后6次受到榆阳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
甘为人梯 半生倾注只为无悔教育
田兴连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渐渐认识到学校要创新,教育质量要提高,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了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他在广泛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亲自制定学校课改方案和课改实施细则,狠抓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课堂教学录像,选派所有教师分批次外出学习培训,实行师徒结对,开展“青蓝工程”,亲自上示范课,组织开展教师大讲赛,每学期定期开展观摩课、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任校长以来,他先后培养了4名市级教学能手,15名區级教学能手,32名乡镇教学能手,南沙小学单科教学质量和综合教学质量稳居全镇第一,连续8年居全区农村学校第一。因为学校教学质量连年优秀,镇上和区上每年都给学校下达表彰奖励名额,他总是把机会给予别人,对此很多人不理解,田兴连总是乐乐呵呵说道:“工作成绩是大家的,我是配角,理当退让,不论是谁获奖,最终都是咱学校的荣誉”。
对待同事,他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怀备至。多数教师都是独生子女,来自不同地区,刚参加工作不适应,恋家情绪严重。作为校长和长辈的田兴连,经常和老师们促膝谈心,了解工作和生活困难。部分女教师妊娠期吃不惯学校饭菜,他让学校厨师开小灶。星期天学校不开灶,田兴连将留校的教师请到自家作客,20多年来一直如此。乡镇有一位男教师工作极马虎,经常将社会闲杂人员带入学校饮酒取乐,工作期间随意离校,不服从学校管理,经常和校长吵架,没有学校愿意接纳。镇政府将这位教师调配到南沙小学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田兴连没有批评教育,下午放学后把他请到家里作客谈心,通过真诚沟通,得知该教师因为妻子不幸去世,自己曾经努力工作又不被领导认可,于是心灰意冷精神颓废。了解情况后,田兴连主动牵线,搭建鹊桥,为其操办了婚礼,唤起了该教师工作激情,第二年将镇上奖励指标分配给了该教师。从此,该教师一改往日陋习,后来成为了区级教学能手。学校有一位铜川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得了急性肠胃炎,因为无钱治疗带病上课,田兴连得知后,亲自开车送往榆林市医院,派人负责护理照顾,自己垫付了所有医药费用。在南沙小学工作的老师们深深感慨道:“田校长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典范,更是我们生活中的长辈,像恩师在指导我们工作,像慈父在关怀我们生活,我们有何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弘扬师道 彰显人民教师大爱无疆
南沙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们家庭教育跟不上,学习基础较薄弱,个别孩子上网、厌学情绪严重。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防止出现辍学现象,他要求全体教师善待每个孩子,对所有学生家庭进行大家访,实行帮困助学一对一活动。田兴连以身作则,带头帮扶了5名贫困学生,每年给帮扶学生赠送书籍、代交伙食费,课余期间给孩子们理发、剪指甲,每天早晨他都组织教师深入各班进行晨检。村里有一名家庭特困学生苏强,父亲车祸去世,母亲在车祸中失去下肢,苏强从一年级至大学毕业,田兴连资助3万多元。田兴连对学生无私关爱,赢得了家长和社会高度评价。
为了让孩子们在校快乐学习,学会一技之长,2007年以来田兴连先后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过去学校只有7孔旧窑洞,新学校建成后,音乐、美术、体育、劳技、实验、图书、电教等部室和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办学功能大幅提升。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立了31个社团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少参与一项活动,最少培养一项兴趣特长。每学期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聘请专业教师来校指导工作,每学期认真开展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和运动会,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孩子随父母进城就读,但南沙小学办学规模未降反升,周边村庄孩子纷纷来此就读。
社会发展离不开拓荒者,学校发展离不开优秀带头人。作为一名山区教育工作者,田兴连默默无闻,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忠诚、爱心、汗水和品格践行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谱写了一曲光荣伟大的教育赞歌。我们在重点关注城市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寻找、讴歌像田兴连一样始终扎根山区、甘守清平、无私奉献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在此,让我们把最诚挚的敬意献给田兴连和像田兴连一样的教育工作者。
扎根山区 践行人民教师神圣使命
1975年,田兴连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古塔乡许家山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实现了儿时的光荣梦想。这里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条件落后,生活贫困,很多公办教师呆一两年就想办法调走了。民办教师因为工资极低,无法维持生计,工作不到一年就辞职了。田兴连则在这里一干就是十二年。学校校舍都是土木结构年久失修,安全隐患严重,很多桌凳破烂不堪,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为了让学生能够安全学习,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田兴连任校长后,四处筹措资金3万多元,加固校舍,维修桌凳;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师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学农实践基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开办养殖场;带领孩子们挖药材、采树种,所有收入全部用于解决孩子们的上学费用,建立了榆阳区最早的教育保障基金,彻底解决了孩子们上学困难。在田兴连的艰苦努力下,这所陈旧的学校焕然一新,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按时入学,许家山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跃居全区农村最高,村民纷纷夸赞村里来了一名好教师。
由于田兴连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在群众中口碑甚好,1987年,组织上将他安排到了榆阳区鱼河镇南沙小学担任校长职务。为了方便工作,他毅然将全家搬迁并落户于鱼河镇南沙村。来到新岗位,他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在教学上。学校年久失修,窑洞裂缝,村民担心孩子安全,纷纷将孩子转入邻村上学。田兴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跑教育局、住建局和镇政府争取项目建设经费,学校动工修建期间,田兴连事无巨细严格监督,因为建设材料质量问题,他和承包商争吵得面红耳赤,没有让承包商偷工减料。建设期间,田兴连昼夜以校为家。等到学校建好了,孩子们在鞭炮声中入学了,田兴连却病倒了。迁到南沙村,田兴连每月工资24元,妻子种地收入微薄,一家人生计极其艰难,五口人居住在老旧的破窑洞,家里一切生活和照顾两位老人的工作全部落在了妻子身上。妻子和父母多次劝说田兴连辞掉工作回家种地,亲戚好友劝其外出打工,都被田兴连拒绝了。亲戚和村民们实在不忍心,纷纷出钱帮助其建房子,建房期间,田兴连本打算请假一周,但学校一位老师家里老人刚去世,田兴连不忍心,取消了假期坚持上课。由于人手紧缺,房子迟迟未能建好,亲戚不解,妻子埋怨,父母责怪,田兴连无奈说道:“房子迟住一天,对生活没多大影响,我是一位老师,工作是我必须应尽的职责,如果因为我孩子们无法上课,我愧对自己的工作饭碗。”修房期间,田兴连一直坚持上课从不间断,他对教育的赤诚之情感动了村民,全村在家的青壮年全部出动帮助,短短4天时间,房子建成了,田兴连对教育的苦心孤诣,赢得了人心,获得了回报。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刻苦钻研,勤奋学习,认真工作,40多年来教学质量年年全镇第一。担任校长职务20多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居全镇第一,在全区农村名列前茅。民办教师转正期间,很多教龄没有田兴连长,工作成绩不如田兴连的民办教师都转正了,亲戚朋友和同事们都劝他赶快为自己的事跑跑,妻子埋怨道:“你整天就知道工作,为了工作过了半辈子穷日子,欠下了十几万账,当民教几十年难道就为图个名吗,现在机会来了你也不上心,一家人今后生活怎么办?”对于亲戚朋友的劝说和妻子的埋怨,他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只要条件符合,工作出众,转正是迟早的事。”2000年秋,田兴连终于转正了,但他没有放松工作,依然最早到校,最晚离校。每逢节假日他义务留校看门,从未比同志们多领过学校一分钱,从未向领导开口申请调整工作岗位。40年来,他一直扎根山区,全身心投入工作,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了自己的生命支柱。连续25年被鱼河镇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先后6次受到榆阳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
甘为人梯 半生倾注只为无悔教育
田兴连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渐渐认识到学校要创新,教育质量要提高,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了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他在广泛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亲自制定学校课改方案和课改实施细则,狠抓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课堂教学录像,选派所有教师分批次外出学习培训,实行师徒结对,开展“青蓝工程”,亲自上示范课,组织开展教师大讲赛,每学期定期开展观摩课、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任校长以来,他先后培养了4名市级教学能手,15名區级教学能手,32名乡镇教学能手,南沙小学单科教学质量和综合教学质量稳居全镇第一,连续8年居全区农村学校第一。因为学校教学质量连年优秀,镇上和区上每年都给学校下达表彰奖励名额,他总是把机会给予别人,对此很多人不理解,田兴连总是乐乐呵呵说道:“工作成绩是大家的,我是配角,理当退让,不论是谁获奖,最终都是咱学校的荣誉”。
对待同事,他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怀备至。多数教师都是独生子女,来自不同地区,刚参加工作不适应,恋家情绪严重。作为校长和长辈的田兴连,经常和老师们促膝谈心,了解工作和生活困难。部分女教师妊娠期吃不惯学校饭菜,他让学校厨师开小灶。星期天学校不开灶,田兴连将留校的教师请到自家作客,20多年来一直如此。乡镇有一位男教师工作极马虎,经常将社会闲杂人员带入学校饮酒取乐,工作期间随意离校,不服从学校管理,经常和校长吵架,没有学校愿意接纳。镇政府将这位教师调配到南沙小学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田兴连没有批评教育,下午放学后把他请到家里作客谈心,通过真诚沟通,得知该教师因为妻子不幸去世,自己曾经努力工作又不被领导认可,于是心灰意冷精神颓废。了解情况后,田兴连主动牵线,搭建鹊桥,为其操办了婚礼,唤起了该教师工作激情,第二年将镇上奖励指标分配给了该教师。从此,该教师一改往日陋习,后来成为了区级教学能手。学校有一位铜川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得了急性肠胃炎,因为无钱治疗带病上课,田兴连得知后,亲自开车送往榆林市医院,派人负责护理照顾,自己垫付了所有医药费用。在南沙小学工作的老师们深深感慨道:“田校长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典范,更是我们生活中的长辈,像恩师在指导我们工作,像慈父在关怀我们生活,我们有何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弘扬师道 彰显人民教师大爱无疆
南沙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们家庭教育跟不上,学习基础较薄弱,个别孩子上网、厌学情绪严重。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防止出现辍学现象,他要求全体教师善待每个孩子,对所有学生家庭进行大家访,实行帮困助学一对一活动。田兴连以身作则,带头帮扶了5名贫困学生,每年给帮扶学生赠送书籍、代交伙食费,课余期间给孩子们理发、剪指甲,每天早晨他都组织教师深入各班进行晨检。村里有一名家庭特困学生苏强,父亲车祸去世,母亲在车祸中失去下肢,苏强从一年级至大学毕业,田兴连资助3万多元。田兴连对学生无私关爱,赢得了家长和社会高度评价。
为了让孩子们在校快乐学习,学会一技之长,2007年以来田兴连先后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过去学校只有7孔旧窑洞,新学校建成后,音乐、美术、体育、劳技、实验、图书、电教等部室和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办学功能大幅提升。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立了31个社团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少参与一项活动,最少培养一项兴趣特长。每学期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聘请专业教师来校指导工作,每学期认真开展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和运动会,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孩子随父母进城就读,但南沙小学办学规模未降反升,周边村庄孩子纷纷来此就读。
社会发展离不开拓荒者,学校发展离不开优秀带头人。作为一名山区教育工作者,田兴连默默无闻,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忠诚、爱心、汗水和品格践行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谱写了一曲光荣伟大的教育赞歌。我们在重点关注城市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寻找、讴歌像田兴连一样始终扎根山区、甘守清平、无私奉献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在此,让我们把最诚挚的敬意献给田兴连和像田兴连一样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