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专项资金有特定的资金支持范围和支持方式而设立的资金。具有金额大、项目多、使用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等特点,资金的有效监管是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审计部门坚持对专项资金开展全面审计,很大程度有助于提高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过程中,不仅关注用的“对不对”,更要科学分析其用得“好不好”,做好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是新形势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保障经济健康运行对审计人员的客观要求。
1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
1.1有无因决策不科学降低资金使用效益问题
某些地区或部门为了争取专项资金早日投入,项目立项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的可行性论证,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应关注立项决策的科学性,有无多头立项、重复立项问题。对于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如科技专项资金、节能环保专项资金,要关注编制预算时主管部门有无与财政部门提出资金分配使用计划,是否按规定进行上报审查。
1.2有无由于制度不完善影响专项资金效益发挥问题
专项资金实行“一个(类)专项,一个办法”,但有些具体制度的可操作性还不强,具体表现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不明确,相关部门将应在本单位公用经费中列支的日常公用经费归为专项支出;对专项资金考核评估体制不健全,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往往仅限于核算和统计工作,降低了政府部门对专项资金效益评估的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建立不完善,对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没有落实主体责任,部分项目后期维护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
1.3有无因资金管理不规范造成专项资金效益低下问题
一是是否及时足额拨付,有无不按政策规定分配、滞留、截留等问题,是否存在多渠道多环节拨付,直接影响了专项资金的拨付进度;二是专项资金的结构项目数量是否过于分散,体现不出专项资金总体政策目标,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形成规模,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项目管理单位能否按照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专账专户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内部职责分工等,有无混淆支出挤占项目、挪用、虚列支出、损失浪费等问题。
1.4有无项目后期维护不到位导致项目完工效益低下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项目施工完成后期的维护和运营尤其重要,一些地区存在重项目建设、轻后期管护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资金项目效益持续有效发挥。如部分民生专项资金在乡镇建成的设施、场所、设备等由于管护较差而长期闲置。
2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
由于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层次性高、综合性强、评价体系不统一,审计人员要结合专项资金的各自特点开展审计。开展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有:
2.1以资金流向为主线进行跟踪审计
从财政部门入手,核对是否按照年度项目计划,积极筹集整合资金,并落实到位;是否按照规定渠道拨款,是否按规定执行了直达制度;是否及时提出资金分配意见并按时下拨;其次审查资金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及拨付方式,审查是否对专项资金进行了单独核算,是否执行了政府采购制度;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工程结算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虚报工程量,工程款是否按进度拨付,是否存在虚列项目套取资金情况,分析资金不到位和资金管理不善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最后根据审计需要延伸资金使用方,核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是否与申报资料一致。
2.2加强与相关人员、部门的协作配合
效益审计的前提是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对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但审计人员面临的专项资金千差万别,衡量其效益性的标准难以统一。审计人员需要“走出去”,或将有关的专家“请进来”。如可以就立项的科学性咨询有关专家、技術人员,向知情人员、管理人员、经办人员了解有关制度的存在和执行程度;通过走访或发放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相关群众、调查群众对项目的意见和看法;结合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内审机构等的检查和考评结果,以问题导向开展效益审计。
2.3健全完善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是做好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要条件。但专项资金政策性强,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其效益因条件、环境、技能的不同而不同,很难建立起完全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但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基本的、指导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比如在指导性评价体系中列入资金占用及利用指标、管理活动评价指标、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等,为今后更好的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应完整的反映财政资金的全貌,即总量、使用、效果等,有效开展效益审计是在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的基础上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深化,也是规范资金管理使用的重要手段。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重在揭露问题、完善制度、促进管理和推动改革,最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为此,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加强综合分析,找出未产生经济效益或未发挥预期效益的根本原因,促进资金得到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发挥审计“经济体检”的作用。
滁州市审计局 安徽滁州 239000
1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
1.1有无因决策不科学降低资金使用效益问题
某些地区或部门为了争取专项资金早日投入,项目立项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的可行性论证,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应关注立项决策的科学性,有无多头立项、重复立项问题。对于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如科技专项资金、节能环保专项资金,要关注编制预算时主管部门有无与财政部门提出资金分配使用计划,是否按规定进行上报审查。
1.2有无由于制度不完善影响专项资金效益发挥问题
专项资金实行“一个(类)专项,一个办法”,但有些具体制度的可操作性还不强,具体表现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不明确,相关部门将应在本单位公用经费中列支的日常公用经费归为专项支出;对专项资金考核评估体制不健全,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往往仅限于核算和统计工作,降低了政府部门对专项资金效益评估的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建立不完善,对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没有落实主体责任,部分项目后期维护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
1.3有无因资金管理不规范造成专项资金效益低下问题
一是是否及时足额拨付,有无不按政策规定分配、滞留、截留等问题,是否存在多渠道多环节拨付,直接影响了专项资金的拨付进度;二是专项资金的结构项目数量是否过于分散,体现不出专项资金总体政策目标,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形成规模,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项目管理单位能否按照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专账专户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内部职责分工等,有无混淆支出挤占项目、挪用、虚列支出、损失浪费等问题。
1.4有无项目后期维护不到位导致项目完工效益低下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项目施工完成后期的维护和运营尤其重要,一些地区存在重项目建设、轻后期管护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资金项目效益持续有效发挥。如部分民生专项资金在乡镇建成的设施、场所、设备等由于管护较差而长期闲置。
2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
由于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层次性高、综合性强、评价体系不统一,审计人员要结合专项资金的各自特点开展审计。开展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有:
2.1以资金流向为主线进行跟踪审计
从财政部门入手,核对是否按照年度项目计划,积极筹集整合资金,并落实到位;是否按照规定渠道拨款,是否按规定执行了直达制度;是否及时提出资金分配意见并按时下拨;其次审查资金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及拨付方式,审查是否对专项资金进行了单独核算,是否执行了政府采购制度;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工程结算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虚报工程量,工程款是否按进度拨付,是否存在虚列项目套取资金情况,分析资金不到位和资金管理不善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最后根据审计需要延伸资金使用方,核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是否与申报资料一致。
2.2加强与相关人员、部门的协作配合
效益审计的前提是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对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但审计人员面临的专项资金千差万别,衡量其效益性的标准难以统一。审计人员需要“走出去”,或将有关的专家“请进来”。如可以就立项的科学性咨询有关专家、技術人员,向知情人员、管理人员、经办人员了解有关制度的存在和执行程度;通过走访或发放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相关群众、调查群众对项目的意见和看法;结合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内审机构等的检查和考评结果,以问题导向开展效益审计。
2.3健全完善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是做好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要条件。但专项资金政策性强,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其效益因条件、环境、技能的不同而不同,很难建立起完全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但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基本的、指导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比如在指导性评价体系中列入资金占用及利用指标、管理活动评价指标、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等,为今后更好的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应完整的反映财政资金的全貌,即总量、使用、效果等,有效开展效益审计是在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的基础上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深化,也是规范资金管理使用的重要手段。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重在揭露问题、完善制度、促进管理和推动改革,最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为此,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加强综合分析,找出未产生经济效益或未发挥预期效益的根本原因,促进资金得到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发挥审计“经济体检”的作用。
滁州市审计局 安徽滁州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