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窜门”的孩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283106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新4岁,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去别人家玩。平时,只要有人请他去做客,他就会跟着人家走。如果是小朋友叫他,他更是高兴的不得了,玩起来没完没了,妈妈“请”好几次都“请”不回来。怕他给邻居带来麻烦,妈妈总是限制他。可他在家里又哭又闹,到了别人家就喜笑颜开,这真让妈妈着急:怎样才能把这个“爱窜门”的小家伙拉回家呢?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现象,过了这段时间他“窜门”的兴趣自然就不会再有这么浓了,在这段时间里, 孩子爱去别人家玩,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喜欢和小伙伴在一起。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特别想有小伙伴,即使是家长全程陪护也代替不了小伙伴。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随着孩子社会性发展,交往的需求日益强烈,能和小伙伴玩较长时间,还乐此不疲,这说明孩子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别人家玩,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可能别人家的家居布置、家庭成员与自己家不同,孩子天生就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在别人家,孩子受到了欢迎,得到了赞扬。别人家的成年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孩子,发现他更多优点,这让他感觉很好。
  ■也许在别人家,偶尔还能吃到自家没有的好吃的东西,玩到自家没有的好玩的玩具,这无意中强化了他“窜门”的兴趣。
  在这几种原因中,喜欢小伙伴是第一重要的。对于孩子心理上对小伙伴的强烈渴望,家长应该表示理解,并尽量给予满足。至于“给邻居添麻烦”的担忧,可以从别的方面去补偿。强制性地把孩子“请”回家,没有什么益处,也不明智。如果一定要孩子在家里玩,就要求家长多在自家、自身下功夫,诸如营造生动有趣的家庭环境,宽松愉快的家庭气氛,尽量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游戏、阅读、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总之要让孩子对自己的家多些依恋,对自己的家人多些依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再说,性格外向的孩子总是热情大方,热情活泼、精力充沛,见到小伙伴会感到兴奋不已,喜欢去别人家玩,玩得高兴,自然就不愿回家了。所以,对于孩子表现出的“爱窜门”,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既然孩子去了还想去,就说明他在别人家受到了礼遇,礼尚往来,那么,我们家也要多请朋友们来玩,特别是多请孩子的小伙伴,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满足他的交往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孩子就不会赖在别人家了。
其他文献
回顾过去的经历,常常听到有人问我妈妈是怎样教子的。妈妈总是笑着说,“从幼苗育起,德为先,寓教于平时,重示范,寓教于乐。”    道德行为兴趣性训练,寓教于乐    妈妈以前是医生,懂得医学、心理学,我出生后不久,她就按我成长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日常行为道德教育。  我还不会讲话时,妈妈就开始给我在日常行为道德规范作示范,抱我出街不买零食。会讲话时,妈妈就开始对我进行兴趣性道德行为训练
期刊
认识迈克是因为学网球,当长相和穿着都很中国化的西班牙籍华人迈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是老外。但时间长了,我们还是感到了迈克的不同,比如,他从来都是那么温文尔雅,在教我们网球时喜欢大谈网球文化。他说他的儿子汤姆5岁开始打网球,现在已经开始参加欧洲的网球赛事了。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体育在国外孩子的成长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按照我们对孩子培养的惯性思维,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哪一方面
期刊
个案调查 拒绝学习并非只怪孩子    案例1 娇惯放纵的龙龙(男,6岁)   访问对象:巫老师(幼儿园老师)     日常表现  龙龙爸爸中年得子,一家人跟祖父母同住,使龙龙尽享祖辈和父母的宠爱。龙龙对学习从来不主动,无论上什么课都不集中精神,尤其是读书、写字、算术,回答老师问题时总是答非所问。他对英语学习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他2岁多的时候在北方就参加了英语兴趣班,接触过英语。   今年夏天,龙龙
期刊
在许多民族的词典里,“一心两用”都是贬义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小就被家长谆谆告诫切莫“一心两用”,必须一心一意地去做事或学习。这从普遍意义上讲确实有道理。  但最近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儿童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2~3种事情上,而成年人更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4~6种事情上,即便是刚刚学步的周岁婴儿,也可在家长的教导下一边听从家长的指点,一边迈出蹒跚的步子。
期刊
鼓励孩子建立多种思维模式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为什么苹果不会飞上天?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同样,在孩子的绘画活动中,家长也要鼓励他突破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例如,多数孩子都会把太阳涂成红色或金黄色,且大都是“太阳公公”的形象。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思考:“太阳只能画这种颜色吗?为什么太阳只能是公公?”如果孩子能够提出不同的构思,可进一
期刊
一天,女儿问我:“爸爸,蒲公英为什么飞舞呀?”  “还用问,”我说。我只管打电脑,心不在焉,“风刮的呗。”  女儿哈哈大笑:“错了,那是蒲公英在传播种子!”  女儿回答得没错,幼儿园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所以,她当然认为就是这么回事。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女儿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蒲公英,她所知道的蒲公英是画册和老师所讲的故事里的,是科学的也是很艺术的。要是女儿见到真的蒲公英,她一定会说:“呀,原来是这样。
期刊
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孩子直接观察,给他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如,给孩子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他:“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来了,你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妈妈或者爸爸听。”孩子经过仔细地观察、查找后,家长再问他:“除了故事里的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么知道春天到来
期刊
先侃侃我儿子的“淘性”:在教室听课,他只有3种状态,在座位上一个人自顾自地玩,或者和周围的小朋友打闹成一片,要不就和老师顶嘴;在家里,放着宽宽的客厅不走,偏要从隔在客厅与餐厅之间的沙发靠背上翻过来、爬过去;洗澡不超过半小时无法完成,等他从卫生间出来,里面早已一片泽国,而他头上却还留着一堆泡沫……如此种种,无法详细介绍。前段时间,他忽然动了发明“后悔药”的心思,于是,家里的洗衣粉、牙膏、爸爸最爱喝的
期刊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到户外玩“找朋友”的游戏,其他小朋友都找到朋友去玩了,只有新转园过来不久的佳佳一声不哼地站在旁边。我走过去对她说:“佳佳,现在老师和你是朋友,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她把手伸给我,眼睛里充满喜悦。我故意说:“我忘了游戏怎么玩了,你能告诉老师吗?”她熟练地告诉我玩法。原来,她的语言能力很好,思维还很清晰呢。  游戏后,我夸她聪明能干,她听了,脸上露出喜悦和自信的光芒。我凑到她耳边问:
期刊
故事一  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有个新玩具,非得要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而且母子俩住在离城很远的乡下,妈妈不可能立即为他去买。于是,杰克哭了一夜,凌晨时才睡了一小会儿……其实,杰克仅仅是觉得那个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很好玩,他想知道那个灯为什么闪亮而已。这是一种好奇心理的需求,当这种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时,他无奈中只能以哭泣来进行搞抗议。  心理点击:这样的事情,许多家长都曾碰到过,有的可能还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