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的世界人口素质在不断提高,21世纪的中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以教育教学为阵地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首先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然后,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位教材、更新教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中生的素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更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随着国家对全民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积极投身于教改大潮中来,以地理教学为主战场实施素质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不断探索,以期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精神。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师自身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所谓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的,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主要靠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三、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
要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中,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四、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重新定位教材
素质教育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需求,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对教材进行重新定位。摒弃让学生简单地记忆知识为主要目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公民的素质,这也就决定在地理教学中贵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在改变,从而决定了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而目前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教学改革,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材观念,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记忆经验结论为主的学习方法,养成积极探究事物形成过程及成因的习惯。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编制灵活多样的电视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作为现行各种教材的补充。因此,教师应重新认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五、更新教法
由于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教师、学生的理念在更新,當然也应该更新教法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启发式”教学,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而计算机的使用,可以使文、图、声并茂,使得各种教育信息更加生动、直观。地理学科区域性、空间性比较强,用文字有时很难表达,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在现代电教育技术营造的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志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而这又恰恰是现代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野外观察能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同时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我在教学中为实施素质教育付出很多,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深知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肩负重任,必须继续探索教改之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更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随着国家对全民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积极投身于教改大潮中来,以地理教学为主战场实施素质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不断探索,以期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精神。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师自身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所谓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的,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主要靠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三、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
要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中,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四、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重新定位教材
素质教育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需求,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对教材进行重新定位。摒弃让学生简单地记忆知识为主要目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公民的素质,这也就决定在地理教学中贵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在改变,从而决定了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而目前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教学改革,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材观念,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记忆经验结论为主的学习方法,养成积极探究事物形成过程及成因的习惯。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编制灵活多样的电视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作为现行各种教材的补充。因此,教师应重新认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五、更新教法
由于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教师、学生的理念在更新,當然也应该更新教法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启发式”教学,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而计算机的使用,可以使文、图、声并茂,使得各种教育信息更加生动、直观。地理学科区域性、空间性比较强,用文字有时很难表达,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在现代电教育技术营造的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志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而这又恰恰是现代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野外观察能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同时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我在教学中为实施素质教育付出很多,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深知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肩负重任,必须继续探索教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