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反思有妙招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a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猜想新知处着眼迁移
  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设计可供学生反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有旧知、搜索存储经验,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内容、类似情境、类似方法,从而借助迁移展开对新知的猜想,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课的开始,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建立角的表象,过程如下:
  1.谈话,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角(黑板上板书“角”),看到这个角,你想到了什么?
  生1:人民币有角,桌子也有角。
  生2:动物的头上有角。
  生3: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角是数学中的一种平面图形,跟刚才几个同学说的是不一样的。
  2.从几何图形中引入“角”
  师:猜猜笑脸背后躲着谁?(课件分别出示被笑脸遮住的长方形、五角星和三角形)
  师:都是怎么猜的呀?
  生:笑脸外面露出了角。
  师:角,你是说这些图形中有角,那三角形的角在哪里?谁能找一个指给大家看看?多数学生都是指了一个点。
  3.从几何图形中抽象出“角”
  (1)从三角形中抽象出角。
  师:老师把你们指的这一个角留下来,想想留下来会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点)
  师: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生1:不一样。
  师:你想的是怎么样的?
  生2:角要是尖尖的。
  生3:要是叉开的。
  师:你们是说角不是一个点,那再添上什么就会出现他们说到了尖尖的,要叉开的?(学生比划)
  师小结:哦,你们的意思是角除了一个点还要添上两条线。(课件出示完整的角)
  师:三角形上另外两个角谁能完整地指指?(教师指导学生完整的指角方法:从顶点出发)(学生正确指出课件一个角,就出示一个角)
  (2)从五角星和长方形中抽象出角。
  师:那五角星、长方形中你能找个角指指吗?
  (学生指出一个,课件就出示一个角)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知道“角”这个名称,但可能与学生头脑中想象的角不尽相同。也有很多学生了解以前认识的图形里面的角,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的生活经验,如,日常生活中的“桌角”甚至“动物头上的角”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角最初的表象可能是“尖点”,所以在指角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指了一个点。这里通过让学生想象“留下来的角是怎么样的”,使学生将抽象与直观联系起来。然后从“点”开始,利用学生的知识点,把原先在头脑中说不清指不明的角,慢慢清晰化,逐步完善角的表象,从而建立角的概念。
  这个教学片段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促使了学生反思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对“角”的理解更为深刻。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回顾了旧知,更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巧妙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会更清晰。
  二、设想观点处巧妙留白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历自己的主动尝试和反思,真正了解了问题的来龙去脉,讲究“留白”的艺术,应采用延迟评价、调整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闹中忽静”的、利于反思的空间,学生往往能够自主洞察到观点的缺失之处。如,在估算教学中,由于估算的结果具有区间性、不确定性和现实性,以及有别于其他情况下数据的唯一性,因此,有时会有更多的空间引起学生的争议,我们在教学中就需助燃,让学生把他们的想法真实地暴露出来。
  如,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估算课中,解决如下问题时,我的学生中出现了3种不同的声音:
  一瓶装橙子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6克橙子粉和9克方糖。冲完这一瓶橙子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
  生1:450÷16×9=253.125(克)≈253(克)。
  生2:450÷16=28.125(杯)29×9=261(克)。
  生3:450÷16=28.125(杯)28×9=252(克)。
  生1的解答是通过计算,把最后的值进行估算,其实这是一种数的估计。这种倾向在估算教学中偶尔也会出现,即学生把对结果的取舍误认为是估算,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比对,进行分析。生2和生3的区别是对于把这瓶橙子粉可冲杯数的理解不同,按实情来看,0.125克的橙子粉不足以冲一杯,把它估算成28杯会更合适,剩余的0.125克,放在其他任何一杯中均可,这样所需的方糖也比较合适。
  可见,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同的估算方法,学生经过思考和争辩,不仅要理解题意,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科学的思辨式的思考方法,相信真理,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此时,教师要把它当成一种资源,不作主观剖析,要积极引导突显学生的自我反省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不断进行自我碰撞与调整,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享受到精神上的豁然开朗。
  三、回想过程处指引回望
  当某个知识点教学告一段落或全课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肯定已经纳入了信息。这时,就需要学生借助自己的回望反思来追溯探究过程、梳理新生信息、完善认知结构。这样,可使学生很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中寻找、探索一般规律,使问题逐步深化,使学生的思維抽象程度不断提高。
  如,在“方程的意义”(人教版)的教学告一段落后,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题:
  1.你能写几个跟上面不一样的方程吗?给你30秒钟,看看谁写得多。(写好后,同桌互查,指名到黑板上写。)
  2.刚才小杨同学也写了三个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一部分,猜猜看他原来写的是不是方程?
  2X+ =100 57- =24 12Y+3 68
  3.判断下面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5+65=70 28<16+14 x-14>72 y+24
  5x+32=47 6(a+2)=42 3x-y=8x
  4.现在你知道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韦恩图)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方程的理解写几个方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学生不仅写出了用不同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方程,也感知了方程的多样性,同时在对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断中,加深了对方程意义本质的理解。第二题判断题,让抽象的方程定义融入一种生动的思辨情境中,侧重于让学生感悟到方程中的未知数的表示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未知数的个数也可以是多个的。再出示“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为什么?”,学生应用方程的意义进行判断,同时又利用这个练习判断哪些式子是等式。再让所选出的等式和方程进行比较区别,让学生自主通过比较思考得出“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这样的结论,把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辨析清楚,自然地得到等式与方程关系的韦恩图。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象山丹城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在全市人民隆重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和庆祝建市2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2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市教育委员会向六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所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不仅后来成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论的典范,而且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获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拥护者。国际共产主义运
城市和大学都诞生于欧洲中世纪,双方的冲突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延续至今。但矛盾和冲突正反映了双方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在冲突中加以磨合,寻找共同的利益关切,在交往过程中相互
目的比较3种镇静药物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免疫平衡因子的影响及其镇静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类别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是各种药物、化学物质代谢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硬化、肝纤维化及肝肿瘤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从海洋中
【正】一、推行高中新课改,需要理清四个基本关系1.新旧教育观念之间的关系高中新课改所推行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传统教育理念是将教师当成是高中课程的执
【正】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羞愧难当之势。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师生大多一猛子扎进多媒体世界遨游。个中得失,仁
打包基本是压缩的意思。分散的食物打包就是放到一起压缩一下带走;游戏中投石机打包也是可以压缩折叠方便运输的意思。打包更通俗点讲就是将事物以整体的形式出现。那么,给课打包就是为了某节课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丰满而不断反思完善的做法。教师要学会给课打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在不断培养自己反思能力的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给课打包一般应用于某节课后,包括给自己的课打包和给他人的课打包。下面笔者
温度应力是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于常规矩形超长结构,环形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分布受到曲率半径的影响,温度应力的分布更为复杂。应用有限元计算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