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最具灵性、至纯至美的科目,语文教学是一次具有独特生机和活力的美妙旅程,讲求的是自由和个性。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中力求体观语文特色,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下面结合八年级课文《斑羚飞渡》的教学谈几点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 新理念语文教学的开放机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不仅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不仅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奠基,而且为学生一辈子做人奠基。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为应试而教,不能只限于讲解课文,不能脱离生活,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导向:在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我讲求开放机制,注意备课四大环节:
(一) 精心导入,情景设置。这是一堂好课的先决,它有着奠定授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别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表现了斑羚在危险中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课文内容会让我们想到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人类的壮举,人类的伟大精神,二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导入此课时,我将《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带入课堂教学,进行情景设置,营造悲壮气氛,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激发起来,引发了他们对生命、对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
(二) 学会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季羡林先生认为,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以分析为主,中国的思维模式是以综合为主,因此汉语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的悟性。也就是说,语文的综合性依然存在,模糊性依然存在,多义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授语文时,重视整体把握,用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重视多诵读,让学生细细体会作品的美。
(三) 研读赏析,品味重点。我体会整体感知应指整句、整段、整部分、直至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我在教授《斑羚飞渡》时,在整体感知后,请同学们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情节是什么?”老斑羚因幻觉而跳崖的举动,镰刀头羊自觉走向死亡之谷的从容,以及它的果断智慧,都是学生们的学习兴奋点,教师适时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赏析了第一对成功飞渡斑羚的有关描写。
(四) 延伸拓展,加深理解。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要有一种“大语文”观。另外,语文内容本身所蕴藏的精神意识也决定了执教者必须要把课文本身蕴藏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思想有机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使语文教学丰厚起来,鲜活起来。
二、 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实践灵活的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两次重大改革,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成果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探索,涌现了像钱梦龙、魏书生这样的语文教学专家;一次是在90年代后期,主要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它的影响将更深远。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实践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要求,推动课改发展。
(一) 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们应树立尊重学生的学习利益和成长利益的观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互惠、互利关系。所谓“互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有交流,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人生、社会、自然相互联系。
(二) 力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不是教师给的,是学生自己探求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学会与别人合作,这不仅是课改所倡导的,也是其他事业所需要的。这种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世界潮流。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一定要把握“度”,不排斥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不排斥对前人的经验、基本技能的接受与继承上学会探究、创新。
三、 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和综合性
实践性和综合性,是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它,其目的正是让学生不仅会读书有知识,更重要的是会研究,学会终身学习,有合作性,有动手能力。“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虽然它有一些偏颇,但反映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给学生留出自己学习的巨大空间,不再单纯为学语文而学语文。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长口小学)
□责任编辑:李雪姣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中力求体观语文特色,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下面结合八年级课文《斑羚飞渡》的教学谈几点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 新理念语文教学的开放机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不仅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不仅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奠基,而且为学生一辈子做人奠基。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为应试而教,不能只限于讲解课文,不能脱离生活,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导向:在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我讲求开放机制,注意备课四大环节:
(一) 精心导入,情景设置。这是一堂好课的先决,它有着奠定授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别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表现了斑羚在危险中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课文内容会让我们想到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人类的壮举,人类的伟大精神,二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导入此课时,我将《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带入课堂教学,进行情景设置,营造悲壮气氛,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激发起来,引发了他们对生命、对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
(二) 学会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季羡林先生认为,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以分析为主,中国的思维模式是以综合为主,因此汉语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的悟性。也就是说,语文的综合性依然存在,模糊性依然存在,多义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授语文时,重视整体把握,用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重视多诵读,让学生细细体会作品的美。
(三) 研读赏析,品味重点。我体会整体感知应指整句、整段、整部分、直至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我在教授《斑羚飞渡》时,在整体感知后,请同学们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情节是什么?”老斑羚因幻觉而跳崖的举动,镰刀头羊自觉走向死亡之谷的从容,以及它的果断智慧,都是学生们的学习兴奋点,教师适时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赏析了第一对成功飞渡斑羚的有关描写。
(四) 延伸拓展,加深理解。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要有一种“大语文”观。另外,语文内容本身所蕴藏的精神意识也决定了执教者必须要把课文本身蕴藏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思想有机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使语文教学丰厚起来,鲜活起来。
二、 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实践灵活的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两次重大改革,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成果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探索,涌现了像钱梦龙、魏书生这样的语文教学专家;一次是在90年代后期,主要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它的影响将更深远。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实践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要求,推动课改发展。
(一) 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们应树立尊重学生的学习利益和成长利益的观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互惠、互利关系。所谓“互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有交流,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人生、社会、自然相互联系。
(二) 力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不是教师给的,是学生自己探求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学会与别人合作,这不仅是课改所倡导的,也是其他事业所需要的。这种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世界潮流。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一定要把握“度”,不排斥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不排斥对前人的经验、基本技能的接受与继承上学会探究、创新。
三、 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和综合性
实践性和综合性,是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它,其目的正是让学生不仅会读书有知识,更重要的是会研究,学会终身学习,有合作性,有动手能力。“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虽然它有一些偏颇,但反映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给学生留出自己学习的巨大空间,不再单纯为学语文而学语文。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长口小学)
□责任编辑:李雪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