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作文教学同放异彩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叶老的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密切关系。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根植于“习作”这片沃土上,让学生更好地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一、在阅读中学语言,用语言
  阅读课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主阵地,教师要把握好,利用好这个阵地。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我针对不同课文的语言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找好学语言、用语言的训练点,适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例如《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描写很有特色。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并分分类。结果学生兴致盎然,惊喜地发现原来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有的是像“金灿灿”式的叠词,有的是像“半紫半黄”式的对半式,有的是像梨黄式的实物形容词。我趁机出示了课件各种颜色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也用这三类词语描写。结果学生笔下的火烧云真是绚丽多彩,绝不逊色于萧红的描写。这正验证了叶老的那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就要这样指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或模仿写,或创造性说写。长此以往,学生既学会了阅读,又学会了表达。
  二、从文章的行文结构入手促阅读,学写作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也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文章的行文结构特点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不但可以深入理解课文中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同时也可以学到作者是如何写的,可谓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例如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研读第一部分内容: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性格古怪呢?学生迅速走入文本,找到了猫性格古怪的具体事例。感悟到了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于是我小结道:这部分内容按照总分结构构段,先总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用事例具体写它的性格是怎么古怪的。学生感叹道:原来把作文写具体并不是一件难事。不用进行繁琐的分析,学生用此法自己都读懂了本课的第二个内容---猫的淘气可爱。可以说这个教学设计短时高效。我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了一个把事物写具体的小练笔:写一写班级窗台上的四季海棠花。这一尝试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既提高了学生迅速读懂文章的能力,又解决了学生作文时只会空话,套话,不会细致刻画的问题。
  三、从感悟文章表达方法入手深探究,学写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容易学习的表达方法,让他们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各类各篇课文都有它的表达方法。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分析,学生的领会,再创造机会让他们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又是学以致用的一个具体做法。例如《白鹅》这一课在描写方法上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反复读,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学生通过读诵感受到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鹅的喜爱之情。这样写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课后我及时安排练笔,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小动物。在实际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还有很多,比如:抓文章的布局谋篇、抓作家的语言特色等。练习的方法也很多,如片段练习,续写,扩写,仿写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践证明,从整体的原理出发,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先读后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办法,从而较好地发挥了整体的优化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确实效果较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潜心研究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让阅读与作文教学同放异彩,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步发展。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肺动脉瓣狭窄(PS)为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8%~1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但该方法存在需开胸、创伤大、遗留疤痕、术后恢复
目的:目前肥胖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腹内脂肪(VF)堆积被认为是影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应用超声测量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