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读书过程,要把朗读作为教学的基本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让琅琅书声把静止的文字变为跳动情感的音符,让静默的语言化为斑斓的图画,去饱览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一、初读感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初读感知是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让初读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要舍得在读书上花时间,要给学生以明确的读书目标要求,让学生一遍一遍地用心读书,在读准、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提出不知道、想知道的问题,为使学生从根本上读懂课文做好铺垫,进而确保精读感悟更有效,理解更深刻。当然,初读课文到底应安排哪些具体教学内容,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难忘的一课》由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离甚远,学生难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首先让给学生交流有关日本统治台湾50年的历史背景资料,这样的资料交流,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讲述的故事背景,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奠定了情感基础。其次,在学生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在学生纷纷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三次,每次作者都有怎样的感受”这条情感主线梳理细读感悟教学环节的学习目标。这样既教给学生读书质疑的方法,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自读自悟的阅读期待状态。
二、精读感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要实现真正的自主阅读,就要尽量多地腾出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凭着自己的阅读敏感去体味语言文字,自主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进而悟懂文本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读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可采取把问题“反弹”给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在反复读书中有所悟,有所得。
如,《难忘的一课》,为了达成“让学生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目标,教学时可紧扣“难忘”让学生自读探究作者为什么“难忘”,勾画有关语句作批注。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抓住“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进行重点研读,用心感受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披文入情,入境动情。
三、感情朗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的重要手段。在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教师要着力于学生的感情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课文思想内涵,升华学生情感,让感情朗读点亮我们的阅读课堂。
如,《难忘的一课》指导朗读第一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来到光复不久的这所台湾乡村小学,你们就是那群学生,而我就是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请你们跟着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引读这句话,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把学生带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台湾师生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中,让学生从每个字音里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此外,还可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形式,以读促理解,以读悟情,促使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读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在朗读实践中体悟文字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阅读实效,达成风景这边“读”好的阅读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第七小学)
一、初读感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初读感知是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让初读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要舍得在读书上花时间,要给学生以明确的读书目标要求,让学生一遍一遍地用心读书,在读准、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提出不知道、想知道的问题,为使学生从根本上读懂课文做好铺垫,进而确保精读感悟更有效,理解更深刻。当然,初读课文到底应安排哪些具体教学内容,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难忘的一课》由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离甚远,学生难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首先让给学生交流有关日本统治台湾50年的历史背景资料,这样的资料交流,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讲述的故事背景,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奠定了情感基础。其次,在学生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在学生纷纷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三次,每次作者都有怎样的感受”这条情感主线梳理细读感悟教学环节的学习目标。这样既教给学生读书质疑的方法,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自读自悟的阅读期待状态。
二、精读感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要实现真正的自主阅读,就要尽量多地腾出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凭着自己的阅读敏感去体味语言文字,自主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进而悟懂文本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读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可采取把问题“反弹”给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在反复读书中有所悟,有所得。
如,《难忘的一课》,为了达成“让学生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目标,教学时可紧扣“难忘”让学生自读探究作者为什么“难忘”,勾画有关语句作批注。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抓住“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进行重点研读,用心感受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披文入情,入境动情。
三、感情朗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的重要手段。在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教师要着力于学生的感情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课文思想内涵,升华学生情感,让感情朗读点亮我们的阅读课堂。
如,《难忘的一课》指导朗读第一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来到光复不久的这所台湾乡村小学,你们就是那群学生,而我就是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请你们跟着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引读这句话,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把学生带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台湾师生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中,让学生从每个字音里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此外,还可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形式,以读促理解,以读悟情,促使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读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在朗读实践中体悟文字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阅读实效,达成风景这边“读”好的阅读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