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过程。在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下,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及取得的积极效果,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民办高校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一、引言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归根结底只是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既然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方法本身就应该是交际的,教师应该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语言交流和实践的机会不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一些民办高校尤为突出。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来看,我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同样具有当代普通高校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二是由于高考失利,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认为民办高校“低人一等”,缺乏学习兴趣;三是现代社会多数学生家境条件较好,自小得到父母的宠爱,产生优越感,导致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较差;四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业余爱好和专长较多,虽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我表现意识较强,但往往产生盲目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基于以上这些特点,致使民办高校许多教师认为难以在课堂上展开师生互动。因此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常规模式下,教师始终扮演主角。这一模式虽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灌输大量语言知识,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对学生独立学习的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难以得到提高,更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教师,应当尽力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入手,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其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建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师接收到学生良好的信息反馈,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情感交流的良性循环。
3.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并且,二语习得理论也认为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学习者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并善于自我激励。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的课堂实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基于这一理论,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精确掌握和灵活运用。以下,笔者以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简称为《综合教程》)为例,结合自己在课堂实践中所运用的一些教学手段,探讨在民办高校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英语教学课堂实践。
1.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师则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不同目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分组合作或独立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例如,笔者在《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九单元passage I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这篇课文中,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要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找资料等手段熟悉和了解有关中西方国家人们较为熟悉的节日的时间、来源等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尝试比较中西方节日差异;然后在课堂上请学生通过作演讲、做PPT陈述等方式及时反馈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为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课堂教学轻松且内容实在,效果明显。这种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侧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顾名思义,强调语言和真实情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情景来明了语意。一般说来,情景教学可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以《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的Passage II “Pros and Cons of ‘Chatroom’”为例,笔者首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虚拟辩论赛场景,挑选8名学生作为正反方辩手,深入其境,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之后结合他们的正反方观点分析并讲解课文;然后以课文中所列举的聊天室的利弊再填充到他们的辩论中;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使学生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3.听说教学法
听说教学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它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
在《综合教程》这套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Act Out的环节,包含4—5个对话并给出相应任务,针对这一环节教师便可以采用听说教学法。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首先让学生了解每个对话的含义;其次带领学生朗读;之后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扮演A和B,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练;再由教师选出对话中重要的句子进行重点教学;最后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句型操练形式,反复练习重点句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听说教学法采用生动、活泼、形象的方法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句型操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甚至形成条件反射,进而顺利与人沟通。
4.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知道语言的语法规则,却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语言的问题。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例如,在教授《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的“Talking Face to Face”时,教师可以结合情景教学法设置课堂环节。假设学生将要与某客户商谈一笔订单的支付问题,设置情景并提供学生一些相关语言知识。而后由学生以小组活动或配对形式进行对话、讨论或角色扮演,目的是训练学生与不同的人进行语言交际并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将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
交际教学法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以“主人”的身份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能够在学生活动中给予必要的语言帮助。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真实的课堂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民办高校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能够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媒介,通过在教学活动的中介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指导学生去发现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胡壮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刘延征.建构主义理论冲击下的英语教学[J].山东:山东外语教学,2004,(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3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一、引言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归根结底只是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既然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方法本身就应该是交际的,教师应该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语言交流和实践的机会不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一些民办高校尤为突出。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来看,我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同样具有当代普通高校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二是由于高考失利,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认为民办高校“低人一等”,缺乏学习兴趣;三是现代社会多数学生家境条件较好,自小得到父母的宠爱,产生优越感,导致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较差;四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业余爱好和专长较多,虽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我表现意识较强,但往往产生盲目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基于以上这些特点,致使民办高校许多教师认为难以在课堂上展开师生互动。因此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常规模式下,教师始终扮演主角。这一模式虽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灌输大量语言知识,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对学生独立学习的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难以得到提高,更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教师,应当尽力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入手,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其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建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师接收到学生良好的信息反馈,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情感交流的良性循环。
3.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并且,二语习得理论也认为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学习者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并善于自我激励。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的课堂实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基于这一理论,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精确掌握和灵活运用。以下,笔者以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简称为《综合教程》)为例,结合自己在课堂实践中所运用的一些教学手段,探讨在民办高校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英语教学课堂实践。
1.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师则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不同目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分组合作或独立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例如,笔者在《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九单元passage I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这篇课文中,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要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找资料等手段熟悉和了解有关中西方国家人们较为熟悉的节日的时间、来源等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尝试比较中西方节日差异;然后在课堂上请学生通过作演讲、做PPT陈述等方式及时反馈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为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课堂教学轻松且内容实在,效果明显。这种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侧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顾名思义,强调语言和真实情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情景来明了语意。一般说来,情景教学可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以《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的Passage II “Pros and Cons of ‘Chatroom’”为例,笔者首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虚拟辩论赛场景,挑选8名学生作为正反方辩手,深入其境,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之后结合他们的正反方观点分析并讲解课文;然后以课文中所列举的聊天室的利弊再填充到他们的辩论中;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使学生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3.听说教学法
听说教学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它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
在《综合教程》这套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Act Out的环节,包含4—5个对话并给出相应任务,针对这一环节教师便可以采用听说教学法。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首先让学生了解每个对话的含义;其次带领学生朗读;之后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扮演A和B,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练;再由教师选出对话中重要的句子进行重点教学;最后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句型操练形式,反复练习重点句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听说教学法采用生动、活泼、形象的方法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句型操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甚至形成条件反射,进而顺利与人沟通。
4.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知道语言的语法规则,却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语言的问题。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例如,在教授《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的“Talking Face to Face”时,教师可以结合情景教学法设置课堂环节。假设学生将要与某客户商谈一笔订单的支付问题,设置情景并提供学生一些相关语言知识。而后由学生以小组活动或配对形式进行对话、讨论或角色扮演,目的是训练学生与不同的人进行语言交际并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将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
交际教学法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以“主人”的身份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能够在学生活动中给予必要的语言帮助。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真实的课堂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民办高校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能够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媒介,通过在教学活动的中介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指导学生去发现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胡壮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刘延征.建构主义理论冲击下的英语教学[J].山东:山东外语教学,2004,(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3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