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俄罗斯媒体宣称,俄军方证实,经过多年的紧张谈判,中俄达成了引进图-22M3(“逆火”式轰炸机)生产线的协议。俄方同意转让全部技术资料。该机型未来将会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并将会被命名为轰-10。
在中国和菲律宾南海发生争端之际,这则消息格外引人瞩目。“逆火”式轰炸机是一种非常另类的武器平台。它最初的型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甫一公布,它便被西方媒体判断为苏联的新型洲际轰炸机。“逆火”的航程远达7000公里,无需空中加油即可到达欧洲大部分国家,经过空中加油甚至可以威胁美国本土。因此,在限制战略武器的美苏谈判中,“逆火”一直被视为一种威胁极大的空中武器平台,成为谈判的重点。
上世纪60-70年代,前苏联海军的发展情况比较畸形。由于缺乏航空母舰,在远洋作战中,前苏联海军只能依靠核潜艇这样的水下兵力。潜艇最大的问题是静音状态下水下航速太低,根本无法追击美国的航母编队。它只能在一些主要水道进行坐沉待机攻击,而且在空中力量的打击下不堪一击。
如果是常规战争自然无所谓,偏偏美国航母编队自身便拥有核打击能力,还可以掩护水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二次核打击。如果没有对付航母的能力,前苏联在核战争中必然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于是,苏军试图通过远程超音速轰炸机搭载反舰导弹的方式,在远海对付美国航母编队。
“逆火”式轰炸机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那时,还没有发展出隐形战机。对于轰炸机而言,最好的自我保护便是以超音速迅速进入战位,发射完导弹之后转身逃跑。由于当时“逆火”标配的AS-6王鱼导弹射程高达250公里,弹头重达1吨,一发命中即可令航母丧失战斗能力。在实战中,“逆火”可以挂3枚鱼床导弹。在战术想定中,苏军一次出动16架以上挂载共计超过50枚的导弹对航母发动饱和攻击。即便没能成功击毁航母,也能让其疲于奔命,给水面和水下兵力创造战机。
那么,对中国而言,这款机型到底有何意义呢?
首先,笔者并不很相信俄罗斯的报道。从2005年起,这种传闻就在网络和一些平面媒体上流行。在未得到中国官方证实之前,它的真实性还很难说。
从轰炸机的技术角度而言,“逆火”采用的变后掠翼技术存在可靠性的问题。虽然通过改变后掠翼角度,该机可以同时适应亚音速和超音速条件下的机动性,但是多了一套机械传动机构后可靠性不高,而且影响翼下挂弹性能。这就是“逆火”轰炸机最多只能挂载3枚王鱼导弹的原因。
那么,对于现在的南海局势而言,中国真的需要这种价格昂贵的远程轰炸机吗?
南海最南端距离中国本土超过两千公里。中国战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已经可以覆盖到南海。但是在挂载反舰导弹后,如果不经过空中加油,中国战机就到不了南沙,而且其速度和机动性也会相应下降,肯定无法进行空战。因此,中国军力对当地的威慑力是有限的。除非中国的航母集群大规模服役,否则无法改变这种情况。
如果“逆火”加入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航母的功能:首先,该机航程大载弹量高,可以长时间在南沙上空巡航;而原有的战斗轰炸机机群可以轻载作为战斗机使用,增加了整个编队的防空和对海打击能力。同时,它还可以威慑第三国的航母进入。
外媒炒作我国研发反航母弹道导弹多年,可是仍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武器存在。即便真的存在,也只能作为战略威慑。因为弹道导弹一旦升空就无法召回,而远程轰炸机升空后却可以召回。大国在对峙过程中,通过多波次的远程轰炸机抵近演习,既可以表明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威慑行为。
中国在需要航母的同时,也需要远程轰炸机。
在中国和菲律宾南海发生争端之际,这则消息格外引人瞩目。“逆火”式轰炸机是一种非常另类的武器平台。它最初的型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甫一公布,它便被西方媒体判断为苏联的新型洲际轰炸机。“逆火”的航程远达7000公里,无需空中加油即可到达欧洲大部分国家,经过空中加油甚至可以威胁美国本土。因此,在限制战略武器的美苏谈判中,“逆火”一直被视为一种威胁极大的空中武器平台,成为谈判的重点。
上世纪60-70年代,前苏联海军的发展情况比较畸形。由于缺乏航空母舰,在远洋作战中,前苏联海军只能依靠核潜艇这样的水下兵力。潜艇最大的问题是静音状态下水下航速太低,根本无法追击美国的航母编队。它只能在一些主要水道进行坐沉待机攻击,而且在空中力量的打击下不堪一击。
如果是常规战争自然无所谓,偏偏美国航母编队自身便拥有核打击能力,还可以掩护水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二次核打击。如果没有对付航母的能力,前苏联在核战争中必然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于是,苏军试图通过远程超音速轰炸机搭载反舰导弹的方式,在远海对付美国航母编队。
“逆火”式轰炸机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那时,还没有发展出隐形战机。对于轰炸机而言,最好的自我保护便是以超音速迅速进入战位,发射完导弹之后转身逃跑。由于当时“逆火”标配的AS-6王鱼导弹射程高达250公里,弹头重达1吨,一发命中即可令航母丧失战斗能力。在实战中,“逆火”可以挂3枚鱼床导弹。在战术想定中,苏军一次出动16架以上挂载共计超过50枚的导弹对航母发动饱和攻击。即便没能成功击毁航母,也能让其疲于奔命,给水面和水下兵力创造战机。
那么,对中国而言,这款机型到底有何意义呢?
首先,笔者并不很相信俄罗斯的报道。从2005年起,这种传闻就在网络和一些平面媒体上流行。在未得到中国官方证实之前,它的真实性还很难说。
从轰炸机的技术角度而言,“逆火”采用的变后掠翼技术存在可靠性的问题。虽然通过改变后掠翼角度,该机可以同时适应亚音速和超音速条件下的机动性,但是多了一套机械传动机构后可靠性不高,而且影响翼下挂弹性能。这就是“逆火”轰炸机最多只能挂载3枚王鱼导弹的原因。
那么,对于现在的南海局势而言,中国真的需要这种价格昂贵的远程轰炸机吗?
南海最南端距离中国本土超过两千公里。中国战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已经可以覆盖到南海。但是在挂载反舰导弹后,如果不经过空中加油,中国战机就到不了南沙,而且其速度和机动性也会相应下降,肯定无法进行空战。因此,中国军力对当地的威慑力是有限的。除非中国的航母集群大规模服役,否则无法改变这种情况。
如果“逆火”加入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航母的功能:首先,该机航程大载弹量高,可以长时间在南沙上空巡航;而原有的战斗轰炸机机群可以轻载作为战斗机使用,增加了整个编队的防空和对海打击能力。同时,它还可以威慑第三国的航母进入。
外媒炒作我国研发反航母弹道导弹多年,可是仍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武器存在。即便真的存在,也只能作为战略威慑。因为弹道导弹一旦升空就无法召回,而远程轰炸机升空后却可以召回。大国在对峙过程中,通过多波次的远程轰炸机抵近演习,既可以表明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威慑行为。
中国在需要航母的同时,也需要远程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