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一言堂”,教师对课文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段落内容、写作手法等,进行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则是默默地听讲。单一的、模式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兴趣缺乏,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从阅读内容由“兴趣性”向“思考性”拓展,并由“提问式”向“科学探究”拓展。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以“问题”来引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化学习”已经迫在眉睫。
一、创设最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事物、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能有效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并直接促进人们智力的发挥。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让他们的感官处于最佳状态,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同时,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利用各种资料为学生创设最佳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带着兴趣与好奇心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大胆地提问、主动地寻求答案,使得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与作者在情感与思想上产生共鸣。那么,在开展问题化学习教学活动时,如何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呢?这就需要教师巧妙的设计“主问题”,在解决传统“多问题式”教学过于零散弊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和启发。
1.从文章结构脉络出发
任何一篇文章的结构脉络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为此,教师可以从文章结构脉络出发,设计“问题化学习”中的“主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感知课文结构的同时,体会到课文的写作思路。
例如,在教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童年时期的两种生活环境,可他为什么要先写百草园,然后再写三味书屋呢?为什么不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体会到作者描写的用意,并了解到这种按照时空顺序结构的写作手法及好处。又如,在教学《我的老师》一课时,这是一篇作者回忆老师的散文,根据课文结构脉络,设计以下问题:课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情来写?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谈谈你的想法。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深入地感知文本内容,并且体会到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处理描写多件事情顺序的方法。
2.从文章主旨思想出发
每一篇文章的创作,都有着特定的主旨思想,或抒发某种情感,或揭示某种现实问题,或蕴含某种人生哲理,或赞美某种品质,或讽刺某种丑态。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都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并给予适当点拨引导,才能促使学生深刻地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这是一篇长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课文情境,设计以下问题:课文中作者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三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揭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请你谈谈。学生通过该细节的深入阅读与分析,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思想。
3.从文章语言特点出发
语言是作者文笔风采的体现,也是作者情感的表露。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或幽默风趣,或通俗易懂,或含蓄深刻,或清新自然。为此,教师从文章的语言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领悟文章生动的语感,品味文章语言的特色。
例如,在教学《独孤之旅》一课时,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草房子》中的节选部分,引导学生品味小说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也是本课教学的目标,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展示了主人公在牧鸭生活中,战胜孤独而不断成熟的过程。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独孤”的语句并加以说明吗?你能谈谈对于主人公来说,独孤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引导学生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从中领悟到主人公杜小康离乡背井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空旷浩茫世界的孤独等等,这些语句含义极其深刻,将杜小康的苦痛、迷惘、挣扎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巧妙运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新课程教学提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学会学习。“留白”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化学习”活动中,巧妙利用留白艺术,能启发学生去思维、去想象、去探究,这样才会有疑问。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留白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之学会运用新旧知识迁移、上下课文联系,用所思、所虑去填补“空白”。
1.在质疑困惑处留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多种观念碰撞或矛盾之处,在此处进行留白质疑,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山居秋暝》一课时,这首诗的开头写道:“空山新雨后”,但是在后面的诗句中又出现了“浣女”“渔舟”,这显然与“空山”二字相矛盾,那么,该如何理解“空山”呢?如果“空”字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意思,那是什么意思呢?在此處进行留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这首诗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从而开启自主学习的大门。
2.在联想想象处留白
在阅读教学中,在联想想象处留白,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开展联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童趣》一课时,设计这样一道留白式的写作训练题目:你的童年生活里是否有过与作者类似的体验?试用四五百字描述出来。
3.在比较之处留白
在阅读教学中,比较分析文章的重复语句、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动作与对话等,有利于深入到文本内容中去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例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课文分别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对话、对生活的态度进行了详细描写,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实?一个比较,一个问题就能还原人物的形象和作者的写作心境,也能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化学习”,是以课文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运用学习的基本规律,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争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从“随心所欲提问”到“提出具有学科价值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推动了中学阅读教学的深化改革。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城头中学。
一、创设最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事物、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能有效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并直接促进人们智力的发挥。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让他们的感官处于最佳状态,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同时,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利用各种资料为学生创设最佳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带着兴趣与好奇心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大胆地提问、主动地寻求答案,使得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与作者在情感与思想上产生共鸣。那么,在开展问题化学习教学活动时,如何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呢?这就需要教师巧妙的设计“主问题”,在解决传统“多问题式”教学过于零散弊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和启发。
1.从文章结构脉络出发
任何一篇文章的结构脉络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为此,教师可以从文章结构脉络出发,设计“问题化学习”中的“主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感知课文结构的同时,体会到课文的写作思路。
例如,在教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童年时期的两种生活环境,可他为什么要先写百草园,然后再写三味书屋呢?为什么不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体会到作者描写的用意,并了解到这种按照时空顺序结构的写作手法及好处。又如,在教学《我的老师》一课时,这是一篇作者回忆老师的散文,根据课文结构脉络,设计以下问题:课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情来写?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谈谈你的想法。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深入地感知文本内容,并且体会到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处理描写多件事情顺序的方法。
2.从文章主旨思想出发
每一篇文章的创作,都有着特定的主旨思想,或抒发某种情感,或揭示某种现实问题,或蕴含某种人生哲理,或赞美某种品质,或讽刺某种丑态。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都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并给予适当点拨引导,才能促使学生深刻地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这是一篇长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课文情境,设计以下问题:课文中作者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三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揭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请你谈谈。学生通过该细节的深入阅读与分析,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思想。
3.从文章语言特点出发
语言是作者文笔风采的体现,也是作者情感的表露。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或幽默风趣,或通俗易懂,或含蓄深刻,或清新自然。为此,教师从文章的语言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领悟文章生动的语感,品味文章语言的特色。
例如,在教学《独孤之旅》一课时,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草房子》中的节选部分,引导学生品味小说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也是本课教学的目标,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展示了主人公在牧鸭生活中,战胜孤独而不断成熟的过程。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独孤”的语句并加以说明吗?你能谈谈对于主人公来说,独孤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引导学生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从中领悟到主人公杜小康离乡背井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空旷浩茫世界的孤独等等,这些语句含义极其深刻,将杜小康的苦痛、迷惘、挣扎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巧妙运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新课程教学提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学会学习。“留白”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化学习”活动中,巧妙利用留白艺术,能启发学生去思维、去想象、去探究,这样才会有疑问。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留白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之学会运用新旧知识迁移、上下课文联系,用所思、所虑去填补“空白”。
1.在质疑困惑处留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多种观念碰撞或矛盾之处,在此处进行留白质疑,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山居秋暝》一课时,这首诗的开头写道:“空山新雨后”,但是在后面的诗句中又出现了“浣女”“渔舟”,这显然与“空山”二字相矛盾,那么,该如何理解“空山”呢?如果“空”字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意思,那是什么意思呢?在此處进行留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这首诗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从而开启自主学习的大门。
2.在联想想象处留白
在阅读教学中,在联想想象处留白,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开展联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童趣》一课时,设计这样一道留白式的写作训练题目:你的童年生活里是否有过与作者类似的体验?试用四五百字描述出来。
3.在比较之处留白
在阅读教学中,比较分析文章的重复语句、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动作与对话等,有利于深入到文本内容中去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例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课文分别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对话、对生活的态度进行了详细描写,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实?一个比较,一个问题就能还原人物的形象和作者的写作心境,也能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化学习”,是以课文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运用学习的基本规律,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争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从“随心所欲提问”到“提出具有学科价值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推动了中学阅读教学的深化改革。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城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