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百度的统计大会上,李彦宏首次提出互联网思维,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多人关注。此后,随着业界如火如荼的实践,加之媒体的热炒,互联网思维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对于互联网,我们都知道,可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显然,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思维等诸多层面。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分享、协作、民主、普惠、平等、自由等思想不断被放大和增强,成为互联网向整个社会贡献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导致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
目前而言,对于互联网思维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基本上的理解集中于“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去中心化”“长尾”以及“跨界、迭代、极致、免费”等几个方面。其中,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和黎万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也最为业界所称道。
互联网思维不是工具,而是观念
记者:你将互联网思维总结成一句著名的七字口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如何理解呢?
雷军:当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做事的时候,透出的是一种方法论,而并不仅仅是工具化的东西。互联网思维是包含了产品研发、口碑传播、服务在内的一个整体性质的方法论,也就是我所说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只有用心专注、产品简洁,并把一款产品做到天文数字的量级时,才算真正做好了。一般传统的手机厂商最少做50个型号,但是他们的老板真的用过这50款手机吗?我不相信。因为测试一款手机不用几个月,根本不知道这个手机好不好。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有了专注后,小米科技又开始强调极致。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里面的竞争是最残酷的,因为传统企业还可以打价格战,但互联网行业从不打价格战,而是一上来就免费。狭路相逢勇者胜。互联网文化,就是一个比一个好。这个模式几乎在各行各业都会造成雪崩效应,你只有把自己做到极致。
口碑是什么?是“超出用户预期”。假设你坐在咖啡厅想用苹果手机打开浏览器,就需要在很小的屏幕内输入账号密码——这本身就让人感觉很痛苦。尤其是当你跟服务员要密码时,第一次要的不对,还得要第二次。此时,你掏出小米手机,它会自动问你是否连接网络,你选择是,自然就连上了。
七字诀中,还有一个“快”。“快”不仅仅是指业务成长快,还包括对用户服务的反馈快。这在传统手机企业看来是无法想象的——诺基亚时代,三五年不更新一次系统;苹果手机每年发布一次,谷歌每个季度发布一次,小米则每个星期更新一次。
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是创造用户价值
记者:你认为,互联网有些基本的价值观和传统商业不一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鸿祎:第一,用户至上。传统企业强调“客户是上帝”,这是一种二维经济关系,即商家只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中,凡是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人,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不仅不要钱,还会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去用。
第二,体验为王。没有互联网时,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通俗地讲,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有了互联网之后,游戏规则变了。消费者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在网上讨论,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在互联网思维里,产品的用户体验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过去,厂商把产品销售给顾客,拿到了钱,就希望用户最好不要再找自己;在这个用户体验的时代,厂商将产品递送到用户手里后,体验之旅才刚刚开始。如果你的产品在体验方面做得好,用户每天使用时都能感知你的存在,就会主动帮你宣传、推荐产品,形成口碑营销和粉丝文化,也就意味着你的产品每天都在产生价值。
第三,免费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电子商务、广告和增值服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必须拥有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唯有如此,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和利润。因此,互联网经济强调的,不是如何获取收入,而是如何获取用户——这正是传统厂商容易误读互联网的地方。很多传统厂商一进入互联网就想着怎么赚钱,简单地认为只要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有了互联网作为分销、推广平台,成功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认识一定会导致失败。
第四,颠覆式创新。在互联网上,颠覆式创新越来越多地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创新用户体验,一种是颠覆商业模式。后者就是把原来很贵的东西的成本降得特别低,甚至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当年我们开始做免费杀毒的时候,传统的杀毒厂商不理解——怎么能免费干下去呢?直到今天,360都在通过浏览器、导航、手机助手、360搜索等这些互联网入口平台级产品,与合作伙伴分享流量,实现收入和共赢。以颠覆式创新重塑产业和行业,正是互联网思维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
记者:现在一讲互联网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这让很多企业陷入误区,好像花钱用上互联网的东西,就变成互联网企业了。对此,你怎么看?
周鸿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也随之涌现,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这些新东西都是战术层面的。传统企业要想转型、拥抱互联网,关键要了解互联网与传统商业不同的一些基本价值观。比如一个传统连锁企业向网络电商平台转型,那么它曾经拥有的门店、渠道优势,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转型的包袱。如何解决变化带来的矛盾,化解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能否平安度过转型的阵痛期,都决定着传统企业转向互联网的成败。
记者:你认为,简单地把互联网看成分销、推广平台,都不是对互联网的真正理解。那么要如何理解互联网呢?
周鸿祎: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决定了要想获得商业利益,先要考虑如何建立和创造用户价值。在传统行业里,由于市场和地域广大,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各种营销方式来获得客户。真正能够在互联网上发展的企业,只有想办法给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甚至是免费的服务,才能把很多人变成用户基础——有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后,才可能去构建商业模式。所以,当你决定进入互联网时,不要想着一上来就赚钱,或者把传统生意简单照搬到互联网上,或者把互联网看成分销、推广平台,这都不是对互联网真正的理解。 用户体验决定谁能最终胜出
记者:你认为,当所有的同行都在给用户创造价值时,最后决定胜负的是用户体验。为什么这样说?从“客户”到“用户”,一字之差,意义有何不同?
周鸿祎:“客户”是购买你东西的人,以前你把东西推销出去,让客户购买就达到目的了;现在则不同,用户是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人,但他们未必向你付费。你把东西卖出去或者送出去,用户才刚刚开始跟你打交道,可见用户体验很重要。
在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你会发现最后胜出的决定性要素其实是用户体验。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想到的东西,对手也能想到,但对手往往容易忽略小的体验。所以,从小的体验出发去颠覆对手不是不可能。比如,有些电子产品递交到你手里时,就已经温馨地充好电,直接开机就可以使用;有的家电送到你家里,还要你自己找电池装进去,这样就会让人感到焦躁;还有的厂商会把电池一起给你送到,只要装上即可方便使用……这些东西重要吗?对厂商来说可能都不重要,但是从用户的角度讲这很重要。所以,体验经济很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记者:小米的成功案例起码从一个角度宣告着互联网思维的胜利,也诠释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与传统思维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对此你有何心得?
黎万强:在互联网世界里,传播速度非常快,以前都说信息不对称,今天已经很透明了,这时你发现所有的产品其实都可以靠口碑来传播。靠口碑传播,就要求专心做产品,要把产品做得非常好。另外,从互联网商战的“速度打法”来讲,也要求加快产品的改进和完善节奏,从而更快地更新换代。小米能以空前速度成长,主要靠由七字诀总结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尊重用户的“参与感”。
小米之所以让用户参与产品研发和销售决策的全流程,是因为用户的参与感与其互联网思维互为因果,相得益彰。很多年轻用户所消费的,不单纯是产品的某一个功能,而是一种参与感——我参与其中,说出我的意见,你尊重我,采纳了我的意见,那么我很乐意推荐它,因为我能够跟着它一起成长——这种感觉很重要。
作为业界精神,专注、极致一直以来都被提倡。但在以往传统企业的思维中,专注、极致往往与快相违背,比如日本的“寿司之神”就标榜慢工出细活儿。然而,互联网时代的专注和极致需要快速地迭代产品,要求企业始终与用户在一起,时刻向着用户需求的方向努力,而不是闭门造车。
显然,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思维等诸多层面。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分享、协作、民主、普惠、平等、自由等思想不断被放大和增强,成为互联网向整个社会贡献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导致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
目前而言,对于互联网思维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基本上的理解集中于“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去中心化”“长尾”以及“跨界、迭代、极致、免费”等几个方面。其中,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和黎万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也最为业界所称道。
互联网思维不是工具,而是观念
记者:你将互联网思维总结成一句著名的七字口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如何理解呢?
雷军:当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做事的时候,透出的是一种方法论,而并不仅仅是工具化的东西。互联网思维是包含了产品研发、口碑传播、服务在内的一个整体性质的方法论,也就是我所说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只有用心专注、产品简洁,并把一款产品做到天文数字的量级时,才算真正做好了。一般传统的手机厂商最少做50个型号,但是他们的老板真的用过这50款手机吗?我不相信。因为测试一款手机不用几个月,根本不知道这个手机好不好。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有了专注后,小米科技又开始强调极致。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里面的竞争是最残酷的,因为传统企业还可以打价格战,但互联网行业从不打价格战,而是一上来就免费。狭路相逢勇者胜。互联网文化,就是一个比一个好。这个模式几乎在各行各业都会造成雪崩效应,你只有把自己做到极致。
口碑是什么?是“超出用户预期”。假设你坐在咖啡厅想用苹果手机打开浏览器,就需要在很小的屏幕内输入账号密码——这本身就让人感觉很痛苦。尤其是当你跟服务员要密码时,第一次要的不对,还得要第二次。此时,你掏出小米手机,它会自动问你是否连接网络,你选择是,自然就连上了。
七字诀中,还有一个“快”。“快”不仅仅是指业务成长快,还包括对用户服务的反馈快。这在传统手机企业看来是无法想象的——诺基亚时代,三五年不更新一次系统;苹果手机每年发布一次,谷歌每个季度发布一次,小米则每个星期更新一次。
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是创造用户价值
记者:你认为,互联网有些基本的价值观和传统商业不一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鸿祎:第一,用户至上。传统企业强调“客户是上帝”,这是一种二维经济关系,即商家只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中,凡是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人,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不仅不要钱,还会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去用。
第二,体验为王。没有互联网时,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通俗地讲,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有了互联网之后,游戏规则变了。消费者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在网上讨论,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在互联网思维里,产品的用户体验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过去,厂商把产品销售给顾客,拿到了钱,就希望用户最好不要再找自己;在这个用户体验的时代,厂商将产品递送到用户手里后,体验之旅才刚刚开始。如果你的产品在体验方面做得好,用户每天使用时都能感知你的存在,就会主动帮你宣传、推荐产品,形成口碑营销和粉丝文化,也就意味着你的产品每天都在产生价值。
第三,免费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电子商务、广告和增值服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必须拥有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唯有如此,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和利润。因此,互联网经济强调的,不是如何获取收入,而是如何获取用户——这正是传统厂商容易误读互联网的地方。很多传统厂商一进入互联网就想着怎么赚钱,简单地认为只要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有了互联网作为分销、推广平台,成功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认识一定会导致失败。
第四,颠覆式创新。在互联网上,颠覆式创新越来越多地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创新用户体验,一种是颠覆商业模式。后者就是把原来很贵的东西的成本降得特别低,甚至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当年我们开始做免费杀毒的时候,传统的杀毒厂商不理解——怎么能免费干下去呢?直到今天,360都在通过浏览器、导航、手机助手、360搜索等这些互联网入口平台级产品,与合作伙伴分享流量,实现收入和共赢。以颠覆式创新重塑产业和行业,正是互联网思维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
记者:现在一讲互联网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这让很多企业陷入误区,好像花钱用上互联网的东西,就变成互联网企业了。对此,你怎么看?
周鸿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也随之涌现,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这些新东西都是战术层面的。传统企业要想转型、拥抱互联网,关键要了解互联网与传统商业不同的一些基本价值观。比如一个传统连锁企业向网络电商平台转型,那么它曾经拥有的门店、渠道优势,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为转型的包袱。如何解决变化带来的矛盾,化解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能否平安度过转型的阵痛期,都决定着传统企业转向互联网的成败。
记者:你认为,简单地把互联网看成分销、推广平台,都不是对互联网的真正理解。那么要如何理解互联网呢?
周鸿祎: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决定了要想获得商业利益,先要考虑如何建立和创造用户价值。在传统行业里,由于市场和地域广大,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各种营销方式来获得客户。真正能够在互联网上发展的企业,只有想办法给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甚至是免费的服务,才能把很多人变成用户基础——有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后,才可能去构建商业模式。所以,当你决定进入互联网时,不要想着一上来就赚钱,或者把传统生意简单照搬到互联网上,或者把互联网看成分销、推广平台,这都不是对互联网真正的理解。 用户体验决定谁能最终胜出
记者:你认为,当所有的同行都在给用户创造价值时,最后决定胜负的是用户体验。为什么这样说?从“客户”到“用户”,一字之差,意义有何不同?
周鸿祎:“客户”是购买你东西的人,以前你把东西推销出去,让客户购买就达到目的了;现在则不同,用户是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人,但他们未必向你付费。你把东西卖出去或者送出去,用户才刚刚开始跟你打交道,可见用户体验很重要。
在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你会发现最后胜出的决定性要素其实是用户体验。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想到的东西,对手也能想到,但对手往往容易忽略小的体验。所以,从小的体验出发去颠覆对手不是不可能。比如,有些电子产品递交到你手里时,就已经温馨地充好电,直接开机就可以使用;有的家电送到你家里,还要你自己找电池装进去,这样就会让人感到焦躁;还有的厂商会把电池一起给你送到,只要装上即可方便使用……这些东西重要吗?对厂商来说可能都不重要,但是从用户的角度讲这很重要。所以,体验经济很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记者:小米的成功案例起码从一个角度宣告着互联网思维的胜利,也诠释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与传统思维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对此你有何心得?
黎万强:在互联网世界里,传播速度非常快,以前都说信息不对称,今天已经很透明了,这时你发现所有的产品其实都可以靠口碑来传播。靠口碑传播,就要求专心做产品,要把产品做得非常好。另外,从互联网商战的“速度打法”来讲,也要求加快产品的改进和完善节奏,从而更快地更新换代。小米能以空前速度成长,主要靠由七字诀总结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尊重用户的“参与感”。
小米之所以让用户参与产品研发和销售决策的全流程,是因为用户的参与感与其互联网思维互为因果,相得益彰。很多年轻用户所消费的,不单纯是产品的某一个功能,而是一种参与感——我参与其中,说出我的意见,你尊重我,采纳了我的意见,那么我很乐意推荐它,因为我能够跟着它一起成长——这种感觉很重要。
作为业界精神,专注、极致一直以来都被提倡。但在以往传统企业的思维中,专注、极致往往与快相违背,比如日本的“寿司之神”就标榜慢工出细活儿。然而,互联网时代的专注和极致需要快速地迭代产品,要求企业始终与用户在一起,时刻向着用户需求的方向努力,而不是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