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歌意象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象,表意之象,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在之象,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达。笔者通过对白居易的诗歌意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诗歌意象是诗人语言内部言语的构思和组织过程,是诗人在民族文化的制约下,恰当选择客观事物充当意象载体,建构诗歌意象语言以寄托其情感和思维的过程,通过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关键词:诗歌意象;白居易;王维;杜甫;情感
  作者简介:张丹(198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1.诗歌意象
  意象指在将个人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作品之中,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并将其主观情感和思想寄予文学作品的客观事物之中,并使之成为“含意之象”,成为可以感受、可以接触的艺术形象,是作品具有感染力。意象是中西方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文学作品鉴赏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意象的主要功能是将隐晦的、暗含的情感表现出来以供人们认识和理解,既表现诗人个人的情感意象,也体现了其对“内在生命”的解读。
  2.白居易诗歌中的意象研究
  白居易在继承历代文人比兴美刺的诗论基础上,强调诗歌的现实性和其社会作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即指“救济人病,脾补时阙”;其认为应以同情怜悯之情来抒写苦难的下层人民,反映其心声。《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灰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其中白发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此则诗中表面描述笼中之鸟,实则描述其在江州的生活状况。以物写人,以小我写大我,以个人写社会,进而将整个社会所呈现的状态表现出来。因此,意象手法的运用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往往将主客体统一起来,诗人的情感往往借助物象表达出来。白居易深处逆境之时,以诗歌寄托比兴、讽喻现实;白居易独善之时,物我两忘,关注生活,珍惜生命。不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不论是讽喻社会还是书写人生,其诗歌往往以生活之常见事物为诗中主题。在其诗歌中,不乏对松、竹以赞赏。在其诗歌的创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对 松、竹进行意象描写,进而表达自己的高尚节操和人格品质。其作品《养竹记》中是这样描写竹子的“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着;竹心空,空以体道;”从其对竹子的描写中可以发现通过对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性进行描述和解释即竹子的本固意指竹子坚毅的性格,竹子的性直指不畏权势,正直无私;竹子的空心则指虚心接受一切为之所用的东西。因此,诗人想通过对竹子不同方面的描写来表达作为一名君子所应具有的人格品质,不应趋炎附势、谦虚处事等豁达的品质。(傅艳华,2011:13-15)
  《涧底送》中其是这样 描写松竹的“有松百尺十大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共度之。”其通过词诗来借物寓情,表达自己对于政治的不同看法。通过对松竹的描写暗示其才能无用武之地,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很多才子没有达官贵人的引荐往往平庸一生,郁郁寡欢,才能也终究无人认可,终究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所用。因此,白居易笔下的松竹、白莲都寓意着其高洁的人格和品格。
  白居易的两首《鹦鹉》分别做于不同时期,“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诗人通过描述鹦鹉,即物寄情,亦鸟亦人,通过对囚笼中鹦鹉的同情,实则是对自身的怜悯。鹦鹉因为漂亮的羽毛被关入笼中,虽然一切无忧,但其内心却因失去自由而苦闷,希望能够逃脱牢笼,自由飞翔。鹦鹉就是作者的原型,虽作忠州刺史,有所提拔,但仍居偏外之地,无法得到重用,没有发挥其才能,提供其施展才能的天地,就像鹦鹉一样,其天性被遏制,希望能够冲破束缚,获得自由。第二首《鹦鹉》是其任苏州刺史时所做的,“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伎,深藏牢闭后房中。”此时作者所处的环境有所改变。但是,依然表现了作者无用武之地的悲凉心情,仍透露其不被重要的处境。因此,通过鹦鹉表达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客观事物表达诗人的主观思想与情感,其深处困境,以诗歌寄托比兴、美刺社会、讽喻现实,无论深处顺境还是逆境,以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入诗,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韦爱萍.王维诗歌意象研究[J].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55-66.
  [2]傅艳华.白居易诗歌意象研究[D].2011年陕西理工学院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3]刘芳.诗歌意象研究[D].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开发表博士论文.
  [4]钱爱娟.论杜甫诗歌中的风雨意象[D].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5]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6]刘芳.诗歌诗歌 意象语言的语用修辞功能分析[J].外语教学,2012(5):27-29.
其他文献
岁月荏苒,人们蹒跚走过,  恍然间时光带过的,是已经被改写的生活韵味。  曾经,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如今,生活是这样的:  忙碌,几乎成了现代生活的主旋律,  人们借飞快的工作与生活节奏,  来换取更高质量的物质享受,  但与此同时,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感觉:  我们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生活。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因为没有时间做饭,而用外卖代替了厨房;没有时间休闲,加班成了周末的常态
摘 要:阅读李零的《花间一壶酒》,颇有感慨,选书中精彩之处简单评论并抒发感想。人,有时想想过去,从过去中汲取养料,有时眺望一下远方,展望一下前方的绚烂,都会有益于我们更好的生活。让读者更加了解自己、认识世界。  关键词:糊涂与明白;经世致用  作者简介:宋鸽(1994.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现读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戏剧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中国电视相親节目曾经如春潮般的火热,席卷大江南北,但,终因部分相亲节目因低俗化,商业化,演绎化遭业内外人士口诛笔伐,不少类似节目只能偃旗息鼓,但,重庆电视台的相亲节目《凡人有喜》却凭借“公信力”在该地区创造收视率和经营创收奇迹,本文主要以《凡人有喜》成功的特例就相亲节目的“公信力”的定位展开论述。  关键词:破资源瓶颈;真实;品牌;价值;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诗辩》围绕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特征,提出学诗应“以识为主”,要求学诗者通过熟读前人佳作培养诗歌鉴赏力。同时希望学诗者在对历代佳作的认真参读中,把握古人的审美经验和创作思路,从而建立起以“兴趣”为最高目标的诗歌理想,创作出不着痕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优秀诗作。“识”(前提)、“妙悟”(方法)、“兴趣”(理想)三者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诗方略,严羽希望以此来扭转江西诗派的不良诗风。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一部著名喜剧,写的是周舍骗娶“风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又在结义姐妹赵盼儿的见义勇为下,得以脱离苦海与安秀才成就美好姻缘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宋王朝的崩塌,士人逐渐接受了“破坏”拘束理学的草原文化,形成了元人进步的妇女观。他们“
有的人,有的时候,并不是真的清楚自己想要去到哪里,去干什么,如果豪情一点,可以努力表现成追求梦想、诗和远方,而如果真实一点、坦诚一些,却不过是随遇而安、无从选择的现实罢了,生活给予人的考验更多的是在你年轻弱小、孤单的时候,在可能充满诱惑的生活之前,別忘了,你得先过好独立生存这一关。而一个人又总免不了年少轻狂,以为一身武艺、可以仗剑走天涯,中原北望也不过是举手踏步之间,很少有人早早的明白和做好准备,
摘 要:在辛亥革命前,王国维曾一度醉心于西方康德、叔本华哲学的研究。他运用康叔理论,整理我国哲学遗产,写下了许多重要的译介论文。然而这次西学过程中,也使王国维由“学习”向“立论”的转变,其中,“古雅”说的提出,可视为王国维西学的一次反应。  关键词:古雅;王国维;形式;美  作者简介:陈齐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李佩甫曾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平原人:吃苦耐劳、败中求生、小中求活、生生不息,[1]这是千年来扎根于土地的平原精神。但在城乡急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平原客们不得不从泥土中拔根而起,原本古朴坚毅的平原精神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面是对在城市中求活的渴望,一面是来自乡村故土的牵绊,平原客的精神轨迹是充满矛盾的,是憧憬与痛并存的。在渴求生存与留恋乡土的扭曲中,平原客终于迷失了,他们遭遇了由于失去根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论《都柏林人》中的“精神顿悟”,编号:2017-ZZJH-072。  摘 要: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大量使用了精神顿悟技巧。《都柏林人》中,读者和主人公们的“顿悟”看似表现的是某一瞬间的灵光显现,但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孤立和突如其来的感悟,而是在小说情景中由人物自身心理活动变化而酝酿和引发的。乔伊斯巧妙地在精神顿悟出现的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其主人公经
摘 要:配音与字幕是英文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文电影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通常来说,英文电影的配音与字幕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到当地人的语言风格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还要尽量按照原著的表达去翻译。在英文电影汉译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其翻译主要通过直译、意译、音译和把其中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并且注重观众的接纳度和评价。笔者认为,一部好电影无论是配音还是字幕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