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沧江中学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基础,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核心,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设优质的育人环境,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一、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沧江中学以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学校的建筑物及其布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沧江中学各类场室、教学设施均按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配备。宽敞、洁净的校园,覆盖率达100%的绿化,得体醒目的标语布置,图文并茂的橱窗宣传,藏书量达7万多册的图书馆,公寓式学生宿舍,干净明亮的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舒适整洁。这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一流的活动场所和发展空间。
二、规范化的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首先是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沧江中学建立以团委、学生会、少先大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监督体制;制订党政工团工作职责,学生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和文明班评比细则。这些规章制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不断地完善,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规范了校园环境、教学区、宿舍区的布置,初步形成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的格局。学校发挥师生创作的积极性,制作了大量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文明的言行张贴于办公室、教室、走廊、楼梯等地方。校园内设学科宣传栏,定期出版学科知识板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教师办公室内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职责》和名言警句;功能场室悬挂相关的横标,如电脑室悬挂《全国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在草坪、墙壁等各个恰当的地方安放如“小草对你笑一笑,请你把路绕一绕”“请用文明语”等充满着人情味的文明道德标语牌,使学生走进校园,即可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
再次,规范了反映学校个性与特色的标志。集中师生的聪明与才智,创作了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徽、校歌、校刊、校风、校训、校服、校牌等。它们精炼、严肃、规范地表达出学校的教育环境特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着全校师生的行为,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三、抓好五个阵地建设,搭建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
沧江中学努力丰富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使广大学生“听有声音,看有内容,写有阵地,动有场所”。
一是办好“校园之声”广播:学校把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的时间定为播音时间,设固定播音员,播音员通过面试、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小记者站,写稿、荐稿、审稿全由学生负责。“校园之声”广播成为学校传播人文思想、文化知识和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二是搞好课室文化氛围建设。在教室内悬挂国旗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置黑板报、学习园地、光荣榜、班级口号、学风和班训、课程表等专栏。定期组织课室文化建设、黑板报评比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三是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组织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定期活动,大胆探索,多次到外地取经、学习,努力开发校内资源。通过走访区文化局、史志办、广播电视局,教育局等单位,广泛收集资料整理,由学校教师亲自执笔,汇编而成的校本教材《高明》,已进入使用阶段,得到了学生、社会的一致认可。
四是办好《浪花》文学社。学校积极寻求社会、家长支持,集全校师生的智慧结晶,成立了《浪花》文学社,定期出版校刊《浪花》。2006年3月,以文学社为基地,组建了《珠江青少年报》小记者站,成为我校师生展示创作的重要平台。
五是成立各类课外兴趣小组。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学校专门开设了绘画、舞蹈、钢琴、文学社、信息技术、科技、社会实践等多个课外兴趣小组,有专人负责,有辅导老师,有活动场所,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发挥和发展。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沧江中学以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学校的建筑物及其布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沧江中学各类场室、教学设施均按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配备。宽敞、洁净的校园,覆盖率达100%的绿化,得体醒目的标语布置,图文并茂的橱窗宣传,藏书量达7万多册的图书馆,公寓式学生宿舍,干净明亮的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舒适整洁。这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一流的活动场所和发展空间。
二、规范化的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首先是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沧江中学建立以团委、学生会、少先大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监督体制;制订党政工团工作职责,学生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和文明班评比细则。这些规章制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不断地完善,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规范了校园环境、教学区、宿舍区的布置,初步形成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的格局。学校发挥师生创作的积极性,制作了大量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文明的言行张贴于办公室、教室、走廊、楼梯等地方。校园内设学科宣传栏,定期出版学科知识板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教师办公室内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职责》和名言警句;功能场室悬挂相关的横标,如电脑室悬挂《全国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在草坪、墙壁等各个恰当的地方安放如“小草对你笑一笑,请你把路绕一绕”“请用文明语”等充满着人情味的文明道德标语牌,使学生走进校园,即可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
再次,规范了反映学校个性与特色的标志。集中师生的聪明与才智,创作了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徽、校歌、校刊、校风、校训、校服、校牌等。它们精炼、严肃、规范地表达出学校的教育环境特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着全校师生的行为,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三、抓好五个阵地建设,搭建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
沧江中学努力丰富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使广大学生“听有声音,看有内容,写有阵地,动有场所”。
一是办好“校园之声”广播:学校把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的时间定为播音时间,设固定播音员,播音员通过面试、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小记者站,写稿、荐稿、审稿全由学生负责。“校园之声”广播成为学校传播人文思想、文化知识和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二是搞好课室文化氛围建设。在教室内悬挂国旗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置黑板报、学习园地、光荣榜、班级口号、学风和班训、课程表等专栏。定期组织课室文化建设、黑板报评比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三是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组织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定期活动,大胆探索,多次到外地取经、学习,努力开发校内资源。通过走访区文化局、史志办、广播电视局,教育局等单位,广泛收集资料整理,由学校教师亲自执笔,汇编而成的校本教材《高明》,已进入使用阶段,得到了学生、社会的一致认可。
四是办好《浪花》文学社。学校积极寻求社会、家长支持,集全校师生的智慧结晶,成立了《浪花》文学社,定期出版校刊《浪花》。2006年3月,以文学社为基地,组建了《珠江青少年报》小记者站,成为我校师生展示创作的重要平台。
五是成立各类课外兴趣小组。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学校专门开设了绘画、舞蹈、钢琴、文学社、信息技术、科技、社会实践等多个课外兴趣小组,有专人负责,有辅导老师,有活动场所,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发挥和发展。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