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心是柔软的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江》三十年,是歷史长河的一瞬间,是一座城市一段文学的履历,是一群作者漫长生命跋涉的铭记,是一个个编者披沙沥金心血的接力,更是一份杂志向读者和世人展示的艺术审美和文学操守、传递的人文关怀和灵魂风范、表达的理想境界和精神向度。
  现在,坐在我家这套已近二十年的老旧房子,就着节能灯和钨丝灯交织的昏黄灯光,我一个人默默地读着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三十年的《韩江》杂志。三十年,154期杂志,叠起来有几近1米半的高度,我一个人实在背不动这么多的杂志,只好分成两次,从图书馆的5楼,背到我家里的4楼。1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就在灯下,伴随着我的废寝忘食……
  有时候,阅读是一种愉快,有时候,阅读是一种休闲,有时候,阅读是一种营养,有时候,阅读是一种辛酸。此时此刻,我的阅读呢?是一种温馨的回忆,也是一种健康的侵害。有几次,我滴过了眼药水,揉过了眼睛,抬眼望去,时钟已指向了8点,这才想起,我应该吃晚饭。我不敢告诉远在省城女儿家里的妻子,怕几十年相濡以沫的她又要对我担心。
  眼前这100万字的精选,是我反复比较、反复斟酌、反复筛选、反复推敲后挑出来的。三十年的岁月虽然已经随风飘逝,但是,我仍然特别要提到郭小东。在广东、在全国,人们都知道郭小东是一个教授、一个评论家、小说家,却几乎没有人知道,郭小东曾经写过诗,写过一首长长的抒情诗。似乎,连他自己也已经忘记了。那是遥远的1991年,郭小东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写给他的妻子的,题目就叫做《秋天的马拉松——致郭陈乔亚》。我做编版的时候,就给加了一个大大的标题——《郭小东抒情诗》。在以后的《韩江》里,有小东的很多激情喷薄的小说,但我认为,选小东的这一首长诗,于小东、于《韩江》、于我,应该是最有纪念的意义。
  著名散文家碧野的《金山之忆》是一种乡情、亲情和心灵的连接,是一种噙着泪水的呼应。1990年3月,我在西马路邮电局门口的阅报栏,读到了《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碧野的一篇文章《故乡亲人今何在?》,那种浓烈的感情,那种沉郁的乡恋,还有那种深沉的呼唤,久久地揪住我的心。我不知道碧野在哪里,就给“东风”副刊的编辑写了一封信,请他们转交给碧野。后来,碧野就有了回信了。我把碧野寄回来的《金山之忆》和我写给碧野的《故乡韩江怀念你》,一起编发在《韩江》1990年的第3期。我写《故乡韩江怀念你》的时候,是噙着泪水写下的,我想,感情一样丰沛的碧野,在写《金山之忆》的时候,眼角一定也是饱含着日日思乡的泪花。
  这些令人感怀的往事,在一盏昏黄的孤灯下,袅袅地浮现在眼前。现在,独自抚摸着灯下这些散尽了墨香的发黄的杂志,我想起了渐渐远去的文学的辉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潮州跟全国一样,也充满着浓浓的文学气氛和氛围。当年,我们这些30多岁的青年人,坐在一起,谈论的,就是文学,交流的,亦是题材,探讨的,还是手法。那时候,每天的晚饭之后,我和妻子,会踱过湘子桥,去到韩山师院的操场,散步,感受高校静谧的时光。回到家后,就会埋下头来,奋笔地疾书,一直到半夜的两三点钟。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二三年。
  韩江逶迤的山水,潮州古意的人文,就这样养育着慧灵和清秀的潮州人。作为一个青灯夜修的写作者,作为一个为人作嫁的编辑者,文人的心都是柔软的。我很高兴编发过黄咏梅的桂林山水诗。这个当年的黄毛丫头、广西师大的高才生,现在已经是享誉全国的名作家和名编辑。我也很惦记那些像昙花一样的作者,他们以后的岁月,会是什么样子呢?至今,我还记得一个十多岁的小作者,这是一个乡下的小女孩,一个十分喜爱文学十分有艺术细胞的小女孩,她央求她那个木讷的乡下爸爸把她带到学宫里的《韩江》编辑部,带到同安里我那矮小破败的陋室里。这个叫做戴秀云的初中毕业刚刚考上枫洋农校的女孩,应该是“左联”作家戴平万韩江边上归湖山村的乡亲?在往后很长的日子里,我还一直在等待她那忧伤动人的散文。我也还记得20来岁的素未谋面的女诗人庄纯,韩山师院年轻教授黄景忠把他这个学生的一叠诗稿交给我,那天的晚上,我从7点多把稿子改到半夜1点多,这就是排了几个页码的《短诗抄》。还有一些和我一样曾经困顿的年轻人,他们不屈不挠地努力,不离不弃地坚持,终于飞翔在高高的文学的天空。像周崇贤和黄礼孩,现在一个是打工文学的翘楚,一个是中国诗界的头雁,但是他们,20来岁时候的作品,都是发表在《韩江》上。从江西到深圳揾生活的油漆工如冰(喻彬),有过一段十分艰难的生活,包括在西北大学上作家班,是《韩江》一期期微薄的稿费,帮助他一点一滴捱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现在,喻彬是《羊城晚报》一名记者和编辑。有时候,我们偶尔碰面,喻彬还会回忆起很多年前那段凄惶的日子。《韩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赢得读者和作者的。《散文》主编贾宝泉,《上海文学》编辑部主任张重光,《福建文学》副主编施晓宇,《延安文学》主编史小溪,《遵义文艺》主编李发模,央视“电视散文”栏目主编高立民,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都给我们寄稿了。这些金子一样温暖人心的稿件,带给我们的是信任、鼓励和支持。因为,就像《当代》常务副主编胡德培写给我的信中提到的:“在中国文学界,很多作者都知道我,他们看到我在《韩江》发表稿件,就知道这是一份什么样子的杂志。”这句话深深地铭记在我的脑子里,我深知,没有名家名作的支持,刊物是决没有什么分量和名气的。
  一种丝毫不敢懈怠的勤恳,一种始终不渝的坚守和一种不随风转舵的情操,使我们在业界有了好评和口碑。在广州洛溪桥下省委宣传部的广轩大厦,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卓琼和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光治,在一次审读会后就告诉我,《韩江》杂志在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多次例行审读中,从来都是获得很高的评价。中国工人出版社编审、《五月》杂志副主编叶梅珂,深圳《特区文学》副主编钟永华,还有广东文坛老前辈程贤章,也写信对《韩江》一以贯之的办刊宗旨加以肯定和赞赏。
  就是在这种爱心和关心的呵护下,《韩江》稳稳地航行。我深深地感念那些关爱《韩江》和关爱我的人,是他们开阔的胸襟和不计低微不计浅陋的洒脱,使《韩江》拥有了一支蔚为壮观的名家的队伍。是啊,一个南方偏僻小城的小刊物,凭什么人家要赐稿给你呢!   每当捧读着一篇篇从四面八方邮来的文稿,我都向那些翩然惠稿的作者致敬再三,致谢再三。因为我知道,这是作者再三审读了你的刊物,认可了你的刊物以后,才郑重做出的决定。我知道这种审读意味着什么。就像2008年初春,我应著名诗人李发模之邀到遵义一行,在那里我高兴地碰到了聂鑫森先生,鑫森兄是中国文坛的一名骁将,小说散文诗词绘画无一不晓,是潮州众多读者和作者喜欢的一位湖湘名家,我诚心诚意地向鑫森兄约稿,但鑫森兄迟迟没有态度。我清楚这是一个成熟作家对一份不了解的刊物的慎重,于是我一期接着一期地给他寄刊物,一个编者的诚心和一份纯真的杂志,终于打动了这位全能的兄长,他给我寄来了一篇厚重的《郴州诗情》,此后,潮州的作者和读者,就常常读到鑫森兄的佳作了。
  林墉、常智奇,也是我特别要珍重的几个人。在国内,像林墉这样,艺文双栖,一手画画,一手写文的,只有寥寥三两家,像黄永玉,像吴冠中。《作品》杂志、《家庭》杂志、《广州文艺》《羊城晚报》,林墉的散文随笔,读者趋之若鶩。在《韩江》杂志,林墉的名篇名作,也不下十数,写潮州风情,写潮州民居,写潮州小食,写潮州往事,洋洋洒洒,都三几千字,为什么单单选这小小的一篇《悼茂熙师》呢?缘由2009年的夏天,我和林墉闲坐,林墉提到,师恩难忘,现在,教过他的金山中学的老教师,一个个少了,如果眼下不写,以后,怕再也找不到人写了。他坐在那里,一个一个名字慢慢地数着,……这,都是一个个才华横溢已迈入衰年的美术老教师啊。一篇《悼茂熙师》,就寄托着这个潮籍大师的情结和情怀。
  智奇兄是一个善良、淳朴、情深谊长的西北汉子。在陕西文坛和中国文坛,他的评论都是一个高度。这个写过何正璜,写过贾平凹、李天芳、晓雷、冯积岐的论坛高手,却在繁忙的编务和阅读之后,为我这个远在天南海北古寂小城里的小小文人写文作评《韩江浪花心坎流》。虽然我已经远过了不易激动的文学青年的年龄了,但智奇兄这种充满智慧、令人鼓舞的激励和鞭策,仍然使我如滚石上山,时时用力,处处用力,不敢有任何的松懈和稍停。
  《向南的河流》,是我写的一篇历史、地理、文化的大散文。本来,这是应约专为作家出版社《中国治水史诗》撰写的文章。《人民日报》文艺部老主任缪俊杰,应邀在做编审的时候,提议把题目改为《韩江日夜流》。我理解在《中国治水史诗》这部大书里,一目了然的题目,可以避免很多河流的猜测和混淆。后来我把它单独呈给心仪的《花城》杂志社,讲究辞藻文采的主编田瑛兄,沉吟良久之后电告我,还是《向南的河流》有文学性。
  一部《韩江》三十年的精品选,经过日日夜夜的编排,就这样呈献在作者和读者的面前。作为一个有历史感有艺术担当的编辑者,编完一部这样的大书后,百感交集之余,心情会轻松下来吗?我的回答是:不!我的心情还是十分沉重!因为,我不知道读者和作者,你们能够满意吗?
其他文献
摘 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高职与本科“3 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中,基于国际商务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即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中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对实践操作技能等提出较高要求,注重实务型课程安排;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层次要求更高,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数理计算、宏观分析、项目策划以及科研探索等多方面的复合专业知识和综合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摘 要 2018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加强21世纪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这是美国联邦政府过去12年来首次对生涯与技术教育进行系统性立法改革。新法案产生于美国政府应对技能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绩效问责制度的优化以及对创新性生涯与技术教育项目的重视。作为帕金斯系列法案的第四次修订案,《加强21世纪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以统筹协调、多方合作及有效评估作为主要改革原则,为美国职业教育的未
父亲的表妹将举行订婚仪式。茜尔维娅姑姑小个子,大鼻子,皮肤晒得黝黑,嘴巴总是说个不停。战前她当过银行职员,眼下成了一名园丁。她的未婚夫原先是律师,目前在食品供应办公室当雇员。他在那儿到底干什么我不清楚。不过,父亲向我们保证,聚会时一定会有惊喜,说完还意味深长地咂了咂嘴,惹得弟弟和我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姑姑和我们住在同一营房里。她的屋子小得可怜,一扇小窗向着走廊。屋子太小了,我都想象不出它原本究竟
摘 要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较高,但从内生性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缺乏是导致其市民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应加大职业教育培训以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加大宣传,激发市民化培训主动性;政府投入,保证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公益性;基于需要,增强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型
我要说的这个老鬼本名马三斤,在刑警队办案的一趟人里,算公认的一把好手,他的过人之处并非手段特别,也无意念感物之奇能,而是别人看上去,一头雾水的案子,到他这里,如拨云见日,一下明朗起来。在局里,上至局长,下到民警,他差不多做过所有人的师傅。  要说老鬼出身,也无特别之处。农村出生,家徒四壁,穷到什么程度不好说,反正穷人有多穷,他有多穷。五六岁,跟老子屁股后一起赶“脚猪”,去给人家配种。老马是琢磨着传
太阳落下了风门垭。  徐幺娃背着竹子编的书篓,从胡家坪穿过风门垭,放学回到了垭口侧边的家。  家门前的石板路,沿着百步梯伸向了姚市桥。远处的华蓥山模模糊糊,近处的猫尔寨像一只猫伏在那里,一动不动。  站在杏花树下,罗罗想,爸爸应该回来了。风轻轻地吹过,一瓣杏花落在鼻梁上,凉茵茵的。  妈妈从屋侧边的菜地薅草回来,招呼罗罗天黑了,快关门。罗罗将篾条编的门慢慢关上。小黄狗却冲了出去,远处百步梯的路上,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高等职业教育2012年设置赛项,至2018年已连续参赛7年,通过对信息化教学大赛历程及高职院校1709件国赛获奖作品的实证分析,发现大赛在促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深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区域、院校、专业差异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脱离教学实际等现象,应从完善机制、服务课堂、系统培训三方面推进大赛实现内
从此以后,这个地方  天空长满带刺的云  冬天强硬收藏了我的另一扇翅膀  积雪深处暗流奔放  鸟语从错综复杂的根系  一直谈到春暖花开  往事不计较时光的残忍  星光让没到来的明天  充满晴朗的幻想  我的另一扇翅膀莺歌燕舞  望眼欲穿的远方  从内心的冲动风高浪涌  一阵强烈的撕裂  命死里逃生  天空的高度不再是唯一的奢望  低处的阳光也有丰富的营养  我把小草拜认为爹娘  土地才是我向往的天
摘 要 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挑战。基于高职院校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模型的分析显示,技术研发能力是高职院校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产学研合作服务水平低、发展差异巨大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极低等问题。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高职院校所在的城市与学校举办者性质等层面对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提升高职院校技术创新能力,应着力于四个方面:搭
下了一场雨,在我午睡的时候。一只蜻蜓,闯进屋里,那时我还躺在床上,隔着白纱帐,听到啪嗒啪嗒的声音。  啪嗒、滴嗒,像是和音。屋里越发的幽静。  这是只红蜻蜓,头像一只缩小的电铃,老红,然后攒成三只熟透的番茄。这只是我一个通俗的比喻,就像看到手术后的胚胎组织,我会想到番茄汁。蜻蜓的眼睛,远不至于我打的蹩脚比方,它有许多的小眼,东西南北,皆在它的视域里。竹节样的腹部,却似乎空无一物。只是,左翼已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