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环境的一个载体——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学校的“家”。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摇篮,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空间。通过开展班级建设,形成和谐向上的班集体。进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营造“团结互助、活泼进取、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良好班级氛围,有效促进“勤学好问,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班级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制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15-01
一、班级建设的实施原则
1.集体与个体相统一原则良好的班集体需要共同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共性要求,最
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传统与特色相统一原则班级建设必须在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班级的特色。3.主导与主体相统一原则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应在
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基础上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4.制度与人文相统一原则
在规范的班级制度下,班级建设要使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理解、支持,逐渐形成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
5.内力与外力相统一原则
班级建设是学校师生的工作,但是与家长的支持密不可分。只有师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建设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文化通常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班级文化有环境文化、运动文化、学习文化和礼仪文化等。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教室布置。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的重要阵地,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培养的重要舞台。教室的布置不仅折射出一个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班级建设的成就,更反映出一位班主任的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不但要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具体表现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它支撑着小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对物的使用如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来培养小学生爱整洁的习惯。二是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内要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办好班级板报,教室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应突出科学性,教室的布置要美观、简洁。教室内桌椅的搭配,第一排桌子离黑扳的距离,灯具的配置,光线的来源,都要做到科学等。突出物质文化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的,是建设优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对于启蒙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来说,要把他们从一个不懂事的顽童培养成具有“四有”品质的社会人,必须使他们从小在学校里养成能受制度约束的习惯。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突出“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是针对全国小学制定的,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发展不平衡,所以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
对于低段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如对学习方面,要求小学生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还有爱护学习用具、爱护公物等。随着年级的上升,班级制度可逐步扩充,到了高年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基本建立建全。仅有制度是不行的,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的,首先教师要带头遵守制度,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師上课、参加班级活动就应不迟到。其次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遵守制度,使全班学生知道违反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小学班级的象征,它反应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从抓班风入手,以建立和谐班级为奋斗目标。从小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和睦相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交往,如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语词;要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谅解别人的过失。培养学生的是非感,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班级里有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敢于坚持正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民主是和谐的基础,要建设和谐班级,首先班主任应在班内倡导民主,要利用休息时间多与学生接触,参加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上的制度建设、重大的活动要与同学们一道讨论决定。
一个健康向上,而有充满个性的班级风气的形成,一个舒适,充满爱心,能激发出人学习兴趣的班级环境的悄然筑起,一个完整的大家庭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凭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进去,并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班级环境建设反对形式化,它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是要对自己有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出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环境。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我们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仁贤.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J]天津教育出版社。
[2]李明俊.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
[3]王文忠.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代.[J]中小学教育。
[4]刘莉.论小学班级文化策略.[J]都市家教。
关键词:班级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制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15-01
一、班级建设的实施原则
1.集体与个体相统一原则良好的班集体需要共同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共性要求,最
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传统与特色相统一原则班级建设必须在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班级的特色。3.主导与主体相统一原则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应在
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基础上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4.制度与人文相统一原则
在规范的班级制度下,班级建设要使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理解、支持,逐渐形成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
5.内力与外力相统一原则
班级建设是学校师生的工作,但是与家长的支持密不可分。只有师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建设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文化通常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班级文化有环境文化、运动文化、学习文化和礼仪文化等。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教室布置。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的重要阵地,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培养的重要舞台。教室的布置不仅折射出一个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班级建设的成就,更反映出一位班主任的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不但要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具体表现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它支撑着小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对物的使用如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来培养小学生爱整洁的习惯。二是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内要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办好班级板报,教室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应突出科学性,教室的布置要美观、简洁。教室内桌椅的搭配,第一排桌子离黑扳的距离,灯具的配置,光线的来源,都要做到科学等。突出物质文化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的,是建设优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对于启蒙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来说,要把他们从一个不懂事的顽童培养成具有“四有”品质的社会人,必须使他们从小在学校里养成能受制度约束的习惯。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突出“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是针对全国小学制定的,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发展不平衡,所以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
对于低段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如对学习方面,要求小学生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还有爱护学习用具、爱护公物等。随着年级的上升,班级制度可逐步扩充,到了高年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基本建立建全。仅有制度是不行的,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的,首先教师要带头遵守制度,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師上课、参加班级活动就应不迟到。其次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遵守制度,使全班学生知道违反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小学班级的象征,它反应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从抓班风入手,以建立和谐班级为奋斗目标。从小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和睦相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交往,如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语词;要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谅解别人的过失。培养学生的是非感,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班级里有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敢于坚持正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民主是和谐的基础,要建设和谐班级,首先班主任应在班内倡导民主,要利用休息时间多与学生接触,参加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上的制度建设、重大的活动要与同学们一道讨论决定。
一个健康向上,而有充满个性的班级风气的形成,一个舒适,充满爱心,能激发出人学习兴趣的班级环境的悄然筑起,一个完整的大家庭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凭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进去,并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班级环境建设反对形式化,它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是要对自己有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出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环境。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我们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仁贤.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J]天津教育出版社。
[2]李明俊.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
[3]王文忠.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代.[J]中小学教育。
[4]刘莉.论小学班级文化策略.[J]都市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