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14日,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布《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听说考试题型方案》:2016年起,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口语考试和听力考试合并,实行英语听说考试,新“听说考试”分值为40分。新“听说考试”共三大题,包括模仿朗读、信息获取、信息转述及信息询问;考试时长约为20分钟。
多位专家指出:听说合考的新题型要求考生不仅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在提取听力信息的同时,还要能够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从听说考试内容来看,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速记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模仿朗读能力;尤其对语音语调模仿能力的要求更高。為此,目前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有效培养与提升考生的听、记、说的能力,使后进生能起步,中等生能进步,优等生不止步。
笔者在学生中开展相关调查,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本人一年多的学习、研读《新课标》;查读有关语言习得理论的文献资料,不断摸索与实践,终于初步形成一些培养与提升学生听、记、说能力的有效做法。本文重点阐述有效训练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调查与访谈,找准用力方向与着力点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在听说课堂的学习情况,也为了提高英语听说课堂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们对九年级、八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为据,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更好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英语听说课堂的高效性。
从这调查结果来看,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英语听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运用“协调效应”理论,整合教学手段
“协调效应”Synergy Effects,简单地说就是“1+1>2”或“2+2>5”的效应。“协同效应”又称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
安德鲁·坎贝尔等(2000)在《战略协同》一书中,提出:“协同效应”主要是通过对隐性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
以“协同理论”为理论依据,如要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就要打破目前“读”“听”“说”分离的现状。可把读、听、记、说整合为读说、听记说的语言能力习得训练模式,突出读说结合和听记说结合,加强读听记说互动协同,以使高效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与开发教材资源,多设计让学生听、说、记(写)的教学活动。
现行沪教版教材以话题为主题,围绕主题开展读、听、说、记(写)的教学,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合作与交流,通过主动思维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可以:读说结合;听说结合;听记说结合。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发课程资源,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使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强化协同引发拉平效应。
三、遵循第二语言“学得”规律,营造和谐、愉悦、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 20 世纪末,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氏在“输入假说”中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 ,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在监控理论中“情感过滤假说”里,克氏解释为什么学习者的学习速度不同 ,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不同。学习者所接触的可理解输入的量以及他们的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同样产生重要影响。情感最终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
因此,在读说、听说、听记说的教学设计中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得”规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创设输出机会。
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绝不要使学生感觉孤立、无助、害怕;为他们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学生一定会带给老师无限的惊喜。
四、明确学段目标,规划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内容与形式
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新课标》要求: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在“语音”方面,要求初中学生:1.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2.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3.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4.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5.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
在“话题”方面要求学生熟悉与学生个人、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家庭和学校生活、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话题。
七年级即初一学生要达到三级水平。八年级即初二要求达到四级水。九年级即初三学生要求达到五级目标。
五、拓展学用渠道,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听说材料与途径
平时老师可下载时政热议、热点话题,周一课前让学生听后提问;自习课可放英语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平时早读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然后与同桌一起模仿朗讀;周末布置上翼课网进行听说训练的任务;初三学段要有目的地进行题型训练。
六、发挥评价效用,采取多样评价形式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近一年来,为了促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把学生分组、分类布置学习内容;开展小组间比拼,每周反馈、小结;分享、表扬;使学生形成比学赶超的学风,在网络上与同学、家长分享学生在线训练收获的喜悦,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收效与提升空间及提升版块,这种评价方式是有效促进学生训练与提升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多位专家指出:听说合考的新题型要求考生不仅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在提取听力信息的同时,还要能够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从听说考试内容来看,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速记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模仿朗读能力;尤其对语音语调模仿能力的要求更高。為此,目前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有效培养与提升考生的听、记、说的能力,使后进生能起步,中等生能进步,优等生不止步。
笔者在学生中开展相关调查,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本人一年多的学习、研读《新课标》;查读有关语言习得理论的文献资料,不断摸索与实践,终于初步形成一些培养与提升学生听、记、说能力的有效做法。本文重点阐述有效训练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调查与访谈,找准用力方向与着力点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在听说课堂的学习情况,也为了提高英语听说课堂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们对九年级、八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为据,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更好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英语听说课堂的高效性。
从这调查结果来看,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英语听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运用“协调效应”理论,整合教学手段
“协调效应”Synergy Effects,简单地说就是“1+1>2”或“2+2>5”的效应。“协同效应”又称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
安德鲁·坎贝尔等(2000)在《战略协同》一书中,提出:“协同效应”主要是通过对隐性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
以“协同理论”为理论依据,如要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就要打破目前“读”“听”“说”分离的现状。可把读、听、记、说整合为读说、听记说的语言能力习得训练模式,突出读说结合和听记说结合,加强读听记说互动协同,以使高效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与开发教材资源,多设计让学生听、说、记(写)的教学活动。
现行沪教版教材以话题为主题,围绕主题开展读、听、说、记(写)的教学,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合作与交流,通过主动思维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可以:读说结合;听说结合;听记说结合。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发课程资源,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使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强化协同引发拉平效应。
三、遵循第二语言“学得”规律,营造和谐、愉悦、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 20 世纪末,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氏在“输入假说”中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 ,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在监控理论中“情感过滤假说”里,克氏解释为什么学习者的学习速度不同 ,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不同。学习者所接触的可理解输入的量以及他们的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同样产生重要影响。情感最终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
因此,在读说、听说、听记说的教学设计中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得”规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创设输出机会。
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绝不要使学生感觉孤立、无助、害怕;为他们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学生一定会带给老师无限的惊喜。
四、明确学段目标,规划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内容与形式
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新课标》要求: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在“语音”方面,要求初中学生:1.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2.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3.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4.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5.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
在“话题”方面要求学生熟悉与学生个人、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家庭和学校生活、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话题。
七年级即初一学生要达到三级水平。八年级即初二要求达到四级水。九年级即初三学生要求达到五级目标。
五、拓展学用渠道,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听说材料与途径
平时老师可下载时政热议、热点话题,周一课前让学生听后提问;自习课可放英语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平时早读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然后与同桌一起模仿朗讀;周末布置上翼课网进行听说训练的任务;初三学段要有目的地进行题型训练。
六、发挥评价效用,采取多样评价形式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近一年来,为了促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把学生分组、分类布置学习内容;开展小组间比拼,每周反馈、小结;分享、表扬;使学生形成比学赶超的学风,在网络上与同学、家长分享学生在线训练收获的喜悦,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收效与提升空间及提升版块,这种评价方式是有效促进学生训练与提升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