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中职学校跨入高职行列的院校,如何迅速适应目前的发展环境,调整管理模式,在高职教育阶段实现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稳步增长。文章提出了对高职院校的管理结构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构建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对构建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思路及构建管理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院系两级管理
自我院跨入高职院校行列以来,学院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迅速适应目前的发展环境,调整管理模式,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高职教育阶段实现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稳步增长,是摆在全院教职员工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为此,院领导及时提出了构建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设想,并在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率先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加大了系部的管理自主权,使管理重心下移,增强了系部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要进一步理顺院系两级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必需继续完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分配激励机制改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构建更为系统、更适合我院工作实际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在查阅了大量兄弟院校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分析思考了我院的现状之后,本人对高职院校的管理结构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构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一、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性和内部管理结构
高职院校具有双重属性,一个是“高”,另一个是“职”。“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进行高智力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智力水平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这也是高职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之所在。“职”则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这又是它不同于高等科学教育之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性促使他们普遍打破了原来中等专业学校的“校-教研室”的直线管理结构模式。建立了“院-职能部门和系-教研室”的两级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有多目标性、松散性、专业聚集性和权力双重性等特点。高职院校被划分为多个专业系,各系和各专业教师的期望目标不同,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管理具有多目标性。同时,高职高专院校中处于一线的专职教师相对远离高层领导者的控制和指导,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从总体上看,其组织结构是松散的。专业教师和职工又是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聚集在系部组织中,因而高职院校又有专业聚集性。系部既是一级行政机构又是一个学术单位,具有学术权威性,高职高专院校的基层教师既要服从学院和系部行政权威的领导,又要接受系部内外学术权威的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具有学科和事业单位双重权力的矩阵结构。
二、构建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思路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组建高职院校后,过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管理意识至今仍然在束缚人们。有以下几种错误观念必须转变。一是认为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发挥系部作用会降低决策管理的效率;二是认为行政职能部门就是指挥系部,学术权力绝对服从行政权力,忽视学术权利的作用;三是认为工作重心下移到系部会削弱行政职能部门的地位;四是认为行政部门与系部的关系只是管理与监督的关系,没有服务意识。这些错误观念在现实中严重地妨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
要根据国家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院级战略目标群,吸收系部和职能部门参与,将战略目标分解成阶级性目标和局部目标群,并建立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系级目标与院级目标的一致性,保证整体目标如期实现。
(三)建立灵活有效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一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人财物管理权适当下放到系部,调动系部的主动性,根据目标完成实现的情况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以激励教职工个人;二要制定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按章办事,用制度管人;三要建立科学的评价督导机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督导评价工作;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宏观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同心同德,依法办校办学;五要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院级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权力机构,划清权责,提高管理和决策效能。
三、结合我院情况,对构建院系两级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行政职能部门必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学院应继续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层次清楚、制度完善、目标明确和管理严明的管理体系,赋予院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合法”的行政管理权力,系部和全体教职工必须接受院级及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学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则为系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保证和服务。这要求行政职能部门要尽快转变观念,理清自己的权责范围,尊重系一级管理层面的自主权,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应定位在加强宏观管理,定规则、定制度,多做全局性工作的研究,少参与具体管理,做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督导评价,加强服务。
(二)适当下放权力,将日常管理的重心放在系部一级
教学系部做为学院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管理目标就是确保本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完成,同时还要承担教研科研任务,不断把新科学、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院级组织也应赋予各系完成各种院级管理目标的责任,职能部门在为各系服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督促和检查。由此可见,处于系部的专业教职员工受到来自行政层级的行政权力和来自系内外的学术权力两个方面的作用,系一级管理层处于高职院校矩阵式权力结构的交叉点上。
由于系部对教师的思想、工作、教学和学术水平、个性特点比学院一级更了解,对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一线的工作情况比学院一级更清楚,而且学院与社会的联系主要是分专业同社会的有关行业发生联系的,因此系一级组织是学院目标管理的基础,应该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系一线,适当下放权力,把系部作为日常管理的实体,而不能采取统一的行政措施实行高度集中的垂直控制,注重调动基层的主动性,使之建立起自我调控机制,加强协调和信息交流。这一点尤其要体现到产学研结合的深入开展、专业课题科研攻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以及教职工考核与分配激励等实际工作中来。只有系部的能量释放出来了,学院培养人才、出研究成果的“生产力”才能提高。
同时,把管理重心移至系一级也有利于精简院级行政管理机构,转变其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三)结合教学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注重对关键细节的控制和管理。
可以说,教学评估工作关系学院的生死存亡,是当前我院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评估标准对学院每一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有很多内容甚至是量化要求的。要顺利通过教学评估,就要逐条逐项核对评估标准中上千项的细节要求,找出差距并逐一改进。兄弟院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促使权力下放,多部门齐抓共管,全院人员通力协作是完成这类繁杂的工作的捷径。管理学中有“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系部做为直接面对广大教职员工的一级管理层,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促使每一位教职员工端正态度,树立全心全意为学院谋发展的工作理念。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工作责任心,发扬主动配合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对于关乎评估标准和管理目标的关键细节一定要止于至善。
关键词 高职教育;院系两级管理
自我院跨入高职院校行列以来,学院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迅速适应目前的发展环境,调整管理模式,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高职教育阶段实现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稳步增长,是摆在全院教职员工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为此,院领导及时提出了构建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设想,并在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率先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加大了系部的管理自主权,使管理重心下移,增强了系部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要进一步理顺院系两级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必需继续完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分配激励机制改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构建更为系统、更适合我院工作实际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在查阅了大量兄弟院校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分析思考了我院的现状之后,本人对高职院校的管理结构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构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一、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性和内部管理结构
高职院校具有双重属性,一个是“高”,另一个是“职”。“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进行高智力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智力水平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这也是高职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之所在。“职”则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这又是它不同于高等科学教育之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性促使他们普遍打破了原来中等专业学校的“校-教研室”的直线管理结构模式。建立了“院-职能部门和系-教研室”的两级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有多目标性、松散性、专业聚集性和权力双重性等特点。高职院校被划分为多个专业系,各系和各专业教师的期望目标不同,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管理具有多目标性。同时,高职高专院校中处于一线的专职教师相对远离高层领导者的控制和指导,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从总体上看,其组织结构是松散的。专业教师和职工又是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聚集在系部组织中,因而高职院校又有专业聚集性。系部既是一级行政机构又是一个学术单位,具有学术权威性,高职高专院校的基层教师既要服从学院和系部行政权威的领导,又要接受系部内外学术权威的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具有学科和事业单位双重权力的矩阵结构。
二、构建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思路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组建高职院校后,过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管理意识至今仍然在束缚人们。有以下几种错误观念必须转变。一是认为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发挥系部作用会降低决策管理的效率;二是认为行政职能部门就是指挥系部,学术权力绝对服从行政权力,忽视学术权利的作用;三是认为工作重心下移到系部会削弱行政职能部门的地位;四是认为行政部门与系部的关系只是管理与监督的关系,没有服务意识。这些错误观念在现实中严重地妨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
要根据国家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院级战略目标群,吸收系部和职能部门参与,将战略目标分解成阶级性目标和局部目标群,并建立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系级目标与院级目标的一致性,保证整体目标如期实现。
(三)建立灵活有效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一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人财物管理权适当下放到系部,调动系部的主动性,根据目标完成实现的情况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以激励教职工个人;二要制定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按章办事,用制度管人;三要建立科学的评价督导机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督导评价工作;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宏观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同心同德,依法办校办学;五要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院级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权力机构,划清权责,提高管理和决策效能。
三、结合我院情况,对构建院系两级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行政职能部门必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学院应继续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层次清楚、制度完善、目标明确和管理严明的管理体系,赋予院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合法”的行政管理权力,系部和全体教职工必须接受院级及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学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则为系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保证和服务。这要求行政职能部门要尽快转变观念,理清自己的权责范围,尊重系一级管理层面的自主权,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应定位在加强宏观管理,定规则、定制度,多做全局性工作的研究,少参与具体管理,做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督导评价,加强服务。
(二)适当下放权力,将日常管理的重心放在系部一级
教学系部做为学院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管理目标就是确保本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完成,同时还要承担教研科研任务,不断把新科学、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院级组织也应赋予各系完成各种院级管理目标的责任,职能部门在为各系服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督促和检查。由此可见,处于系部的专业教职员工受到来自行政层级的行政权力和来自系内外的学术权力两个方面的作用,系一级管理层处于高职院校矩阵式权力结构的交叉点上。
由于系部对教师的思想、工作、教学和学术水平、个性特点比学院一级更了解,对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一线的工作情况比学院一级更清楚,而且学院与社会的联系主要是分专业同社会的有关行业发生联系的,因此系一级组织是学院目标管理的基础,应该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系一线,适当下放权力,把系部作为日常管理的实体,而不能采取统一的行政措施实行高度集中的垂直控制,注重调动基层的主动性,使之建立起自我调控机制,加强协调和信息交流。这一点尤其要体现到产学研结合的深入开展、专业课题科研攻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以及教职工考核与分配激励等实际工作中来。只有系部的能量释放出来了,学院培养人才、出研究成果的“生产力”才能提高。
同时,把管理重心移至系一级也有利于精简院级行政管理机构,转变其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三)结合教学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注重对关键细节的控制和管理。
可以说,教学评估工作关系学院的生死存亡,是当前我院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评估标准对学院每一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有很多内容甚至是量化要求的。要顺利通过教学评估,就要逐条逐项核对评估标准中上千项的细节要求,找出差距并逐一改进。兄弟院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促使权力下放,多部门齐抓共管,全院人员通力协作是完成这类繁杂的工作的捷径。管理学中有“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系部做为直接面对广大教职员工的一级管理层,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促使每一位教职员工端正态度,树立全心全意为学院谋发展的工作理念。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工作责任心,发扬主动配合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对于关乎评估标准和管理目标的关键细节一定要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