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以下简称“体小”)在近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尚美育人”的办学特色,将美育融入到德、智、体等各项教育工作之中,逐步形成“3 1>4”的育人模式,通过熏陶、渗透、结合、展示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寓美于“课”
中小学课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体系,堪称真理的荟萃,蕴藏着人类文化中许多令人震撼的美,领略这种多姿的美将促使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真正的精神财富。基于此,学校建构了涵盖环境课程、校本课程、学科课程的“美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凸显课程内容中有形抑或无形的美,寓美于“课”,实现课程育德。
校園物质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即环境课程,它育人于无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强化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和个性化班级环境建设,让墙壁、窗台、楼梯、景点都令人“赏心悦目”,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
在校本课程中,学校调研家长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从儿童的生活中选取素材,组织教师开发了《尚美育人180课》《尚美语文》《尚美数学》《尚美艺体》等系列校本课程。其中,《尚美育人180课》被评为武汉市校本课程一等奖。
在国家课程中,学校教师以美学的眼光,提出“主动探究美”“交往对话美”“情感体验美”“生动活泼美”“习惯养成美”的主张,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彰显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以课堂为平台将学科中的“美”阐释得淋漓尽致,通过课程塑造教育本身的美,收获了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课堂效果。
寓美于“动”
孩子们需要什么?教育应该给予孩子们什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面对高年级学生“追星”热潮,湖北省优秀教师余凤娟在班级开展“想唱就唱”pk赛,要求“大众评审”以鼓励的态度面对伙伴们的表演。用她的话说就是“与其去堵,不如用心去发现闪光点,领着孩子们玩出高雅、玩出精彩、玩出创造”。通过比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追星”的浪潮日渐消退,师生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
为激励学生从身边寻找榜样,学校形成了评选“尚美少年”“尚美班级”的激励机制,使良好的校风、班风成为教育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心灵美少年”许春寒,用课余时间捡废品,给病重的父亲攒医药费;“艺术美少年”朱奕辰,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智慧美少年”章丁盼爱读童话、写童话,已出版童话集《盼盼童话》;“体育美少年”张菁正备赛伦敦奥运会……
此外,学校依托开发的“编结艺术”“英语课本剧”“儿童服装设计模特”“软体排球”等校本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参加多种艺体活动,提高审美趣味。通过开展《竞选班干部》《手拉手 同进步》《最近有点烦》等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以活动形态代替教学形态,在情境创设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建构。诸如此类按照美的规律,设计并开展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形神兼美的活动体验中快乐成长。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尚美育人”的特色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得到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也得到较大提升,全校学生行为规范优秀率达95%,合格率达100%。此外,活动也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求知的兴趣,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全区同等办学规模学校中遥遥领先。
寓美于“人”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尚美育人”办学理念的成功践行,源自体小老师们那份把全部的心血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他们就是用心中的爱去教书育人、春风化雨,书写着教育“美”的事业。
翻开班主任张琦的记录本,宛如打开充满沉甸甸的爱的“档案袋”:“陈源,早产,先天条件很不好,需要特别关注;吴昊、方文文的爸爸都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要给予更多关爱,鼓励他们多与爸爸打电话,帮助他们自信自强……”这些资料主要来自于张琦老师平时和家长的定期电话沟通及不定期的家访。在她看来,有了这些信息源,就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关爱那些特殊的学生。
在体小,“尚美育人”的目标不只是孩子,也包括教师。像张琦这样德艺双馨的老师还有很多,涌现出湖北省特级教师、省名师董耀红,武汉市首届魅力教师余凤娟,思品学科带头人陈丽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优秀教师。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创个人品牌,引导他们将教育智慧汇编成《足迹与心声》教师丛书,用行动阐释“尚美育人”的深刻内涵。
为鼓励教师过有意义的职业生活,学校通过教代会、专题培训、年组愿景展示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尚美观念,培养尚美能力;通过读教育、文学类名著,听古今中外名曲,练习一项美育基本功等方式丰富教师的审美感知,提升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把美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此外,学校还研发出尚美高效课堂的文本创意解读策略、情智相融的课堂管理策略、学练结合的作业进课堂策略等,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形象美”“教学结构组织美”“教学方法艺术美”“教学过程创造美”等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并辅以形象的道具,创造新颖的课堂模式。如劳动课上的“葡萄”和“盘子”、美术课上的“蛋糕”等,教师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多样极具美感的手段和途径,达到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健体,进而实现师生在美的课堂中认知感悟、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寇晓燕,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徐艳,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德育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燕
寓美于“课”
中小学课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体系,堪称真理的荟萃,蕴藏着人类文化中许多令人震撼的美,领略这种多姿的美将促使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真正的精神财富。基于此,学校建构了涵盖环境课程、校本课程、学科课程的“美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凸显课程内容中有形抑或无形的美,寓美于“课”,实现课程育德。
校園物质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即环境课程,它育人于无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强化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和个性化班级环境建设,让墙壁、窗台、楼梯、景点都令人“赏心悦目”,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
在校本课程中,学校调研家长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从儿童的生活中选取素材,组织教师开发了《尚美育人180课》《尚美语文》《尚美数学》《尚美艺体》等系列校本课程。其中,《尚美育人180课》被评为武汉市校本课程一等奖。
在国家课程中,学校教师以美学的眼光,提出“主动探究美”“交往对话美”“情感体验美”“生动活泼美”“习惯养成美”的主张,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彰显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以课堂为平台将学科中的“美”阐释得淋漓尽致,通过课程塑造教育本身的美,收获了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课堂效果。
寓美于“动”
孩子们需要什么?教育应该给予孩子们什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面对高年级学生“追星”热潮,湖北省优秀教师余凤娟在班级开展“想唱就唱”pk赛,要求“大众评审”以鼓励的态度面对伙伴们的表演。用她的话说就是“与其去堵,不如用心去发现闪光点,领着孩子们玩出高雅、玩出精彩、玩出创造”。通过比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追星”的浪潮日渐消退,师生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
为激励学生从身边寻找榜样,学校形成了评选“尚美少年”“尚美班级”的激励机制,使良好的校风、班风成为教育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心灵美少年”许春寒,用课余时间捡废品,给病重的父亲攒医药费;“艺术美少年”朱奕辰,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智慧美少年”章丁盼爱读童话、写童话,已出版童话集《盼盼童话》;“体育美少年”张菁正备赛伦敦奥运会……
此外,学校依托开发的“编结艺术”“英语课本剧”“儿童服装设计模特”“软体排球”等校本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参加多种艺体活动,提高审美趣味。通过开展《竞选班干部》《手拉手 同进步》《最近有点烦》等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以活动形态代替教学形态,在情境创设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建构。诸如此类按照美的规律,设计并开展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形神兼美的活动体验中快乐成长。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尚美育人”的特色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得到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也得到较大提升,全校学生行为规范优秀率达95%,合格率达100%。此外,活动也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求知的兴趣,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全区同等办学规模学校中遥遥领先。
寓美于“人”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尚美育人”办学理念的成功践行,源自体小老师们那份把全部的心血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他们就是用心中的爱去教书育人、春风化雨,书写着教育“美”的事业。
翻开班主任张琦的记录本,宛如打开充满沉甸甸的爱的“档案袋”:“陈源,早产,先天条件很不好,需要特别关注;吴昊、方文文的爸爸都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要给予更多关爱,鼓励他们多与爸爸打电话,帮助他们自信自强……”这些资料主要来自于张琦老师平时和家长的定期电话沟通及不定期的家访。在她看来,有了这些信息源,就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关爱那些特殊的学生。
在体小,“尚美育人”的目标不只是孩子,也包括教师。像张琦这样德艺双馨的老师还有很多,涌现出湖北省特级教师、省名师董耀红,武汉市首届魅力教师余凤娟,思品学科带头人陈丽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优秀教师。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创个人品牌,引导他们将教育智慧汇编成《足迹与心声》教师丛书,用行动阐释“尚美育人”的深刻内涵。
为鼓励教师过有意义的职业生活,学校通过教代会、专题培训、年组愿景展示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尚美观念,培养尚美能力;通过读教育、文学类名著,听古今中外名曲,练习一项美育基本功等方式丰富教师的审美感知,提升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把美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此外,学校还研发出尚美高效课堂的文本创意解读策略、情智相融的课堂管理策略、学练结合的作业进课堂策略等,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形象美”“教学结构组织美”“教学方法艺术美”“教学过程创造美”等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并辅以形象的道具,创造新颖的课堂模式。如劳动课上的“葡萄”和“盘子”、美术课上的“蛋糕”等,教师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多样极具美感的手段和途径,达到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健体,进而实现师生在美的课堂中认知感悟、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寇晓燕,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徐艳,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德育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