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教育“美”的事业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eb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以下简称“体小”)在近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尚美育人”的办学特色,将美育融入到德、智、体等各项教育工作之中,逐步形成“3 1>4”的育人模式,通过熏陶、渗透、结合、展示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寓美于“课”
  中小学课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体系,堪称真理的荟萃,蕴藏着人类文化中许多令人震撼的美,领略这种多姿的美将促使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真正的精神财富。基于此,学校建构了涵盖环境课程、校本课程、学科课程的“美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凸显课程内容中有形抑或无形的美,寓美于“课”,实现课程育德。
  校園物质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即环境课程,它育人于无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强化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和个性化班级环境建设,让墙壁、窗台、楼梯、景点都令人“赏心悦目”,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
  在校本课程中,学校调研家长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从儿童的生活中选取素材,组织教师开发了《尚美育人180课》《尚美语文》《尚美数学》《尚美艺体》等系列校本课程。其中,《尚美育人180课》被评为武汉市校本课程一等奖。
  在国家课程中,学校教师以美学的眼光,提出“主动探究美”“交往对话美”“情感体验美”“生动活泼美”“习惯养成美”的主张,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彰显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以课堂为平台将学科中的“美”阐释得淋漓尽致,通过课程塑造教育本身的美,收获了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课堂效果。
  寓美于“动”
  孩子们需要什么?教育应该给予孩子们什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面对高年级学生“追星”热潮,湖北省优秀教师余凤娟在班级开展“想唱就唱”pk赛,要求“大众评审”以鼓励的态度面对伙伴们的表演。用她的话说就是“与其去堵,不如用心去发现闪光点,领着孩子们玩出高雅、玩出精彩、玩出创造”。通过比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追星”的浪潮日渐消退,师生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
  为激励学生从身边寻找榜样,学校形成了评选“尚美少年”“尚美班级”的激励机制,使良好的校风、班风成为教育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心灵美少年”许春寒,用课余时间捡废品,给病重的父亲攒医药费;“艺术美少年”朱奕辰,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智慧美少年”章丁盼爱读童话、写童话,已出版童话集《盼盼童话》;“体育美少年”张菁正备赛伦敦奥运会……
  此外,学校依托开发的“编结艺术”“英语课本剧”“儿童服装设计模特”“软体排球”等校本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参加多种艺体活动,提高审美趣味。通过开展《竞选班干部》《手拉手 同进步》《最近有点烦》等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以活动形态代替教学形态,在情境创设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建构。诸如此类按照美的规律,设计并开展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形神兼美的活动体验中快乐成长。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尚美育人”的特色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得到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也得到较大提升,全校学生行为规范优秀率达95%,合格率达100%。此外,活动也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求知的兴趣,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全区同等办学规模学校中遥遥领先。
  寓美于“人”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尚美育人”办学理念的成功践行,源自体小老师们那份把全部的心血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他们就是用心中的爱去教书育人、春风化雨,书写着教育“美”的事业。
  翻开班主任张琦的记录本,宛如打开充满沉甸甸的爱的“档案袋”:“陈源,早产,先天条件很不好,需要特别关注;吴昊、方文文的爸爸都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要给予更多关爱,鼓励他们多与爸爸打电话,帮助他们自信自强……”这些资料主要来自于张琦老师平时和家长的定期电话沟通及不定期的家访。在她看来,有了这些信息源,就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关爱那些特殊的学生。
  在体小,“尚美育人”的目标不只是孩子,也包括教师。像张琦这样德艺双馨的老师还有很多,涌现出湖北省特级教师、省名师董耀红,武汉市首届魅力教师余凤娟,思品学科带头人陈丽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优秀教师。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创个人品牌,引导他们将教育智慧汇编成《足迹与心声》教师丛书,用行动阐释“尚美育人”的深刻内涵。
  为鼓励教师过有意义的职业生活,学校通过教代会、专题培训、年组愿景展示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尚美观念,培养尚美能力;通过读教育、文学类名著,听古今中外名曲,练习一项美育基本功等方式丰富教师的审美感知,提升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把美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此外,学校还研发出尚美高效课堂的文本创意解读策略、情智相融的课堂管理策略、学练结合的作业进课堂策略等,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形象美”“教学结构组织美”“教学方法艺术美”“教学过程创造美”等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并辅以形象的道具,创造新颖的课堂模式。如劳动课上的“葡萄”和“盘子”、美术课上的“蛋糕”等,教师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多样极具美感的手段和途径,达到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健体,进而实现师生在美的课堂中认知感悟、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寇晓燕,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徐艳,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德育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燕
其他文献
乐成,乐享成功。自古即有关于“乐成”的表述,《商君书?更法》有言“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从中可以看出领导者对于“乐享成功”的重视。引申到学校教育中,“乐成”则阐释为乐于完成教学、乐于健康成长、乐于成就自己、乐于成全他人、乐于享受人生、乐于成就仁德,真正使教育成为师生的快乐之事。  “乐成”理念萌发于四年前,有人要我谈一谈基础教育的问题,我思考良久,想到了“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厌”的现实状况
同事们最近很是奇怪:我们班最近在学校“最美班级”评选中,连续在卫生、纪律等方面获得最高分。他们问我有什么管理窍门,我告诉他们,其实很简单:把问题抛给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和积极心态,其根本措施就是建立班级管理承包机制。  一、班级承包管理条例  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发挥承包管理的最大化作用,从制度上对承包管理予以保证,需制定有关班级承包管理条例。条例一般包括总则、编制、岗位责任、评价、奖惩等五个环节。
本文探究的是教师对学校校长领导能力的看法。这项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小组成员包括76名埃拉泽教师和73名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教师。结果表明,教师对他们校长领导水平的看法不受校长的年龄、婚姻状况、性别和教育状况的影响。老师们认为,校长在某些方面很有指导能力,如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是很好的倾听者以及能设置可实现的目标。而在有些方面则表现平平,主要是缺乏足够的同情心、赞美、激励以及有效的咨询辅导技
近日,新西兰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称,从2017年7月3日起,学校在与教职员、家长以及当地的幼教中心协商后,可全面采用“集体入学”(cohort entry)政策。  “集体入学”指儿童在最接近自己五岁生日的某个学期初统一入学。这意味着,取决于生日所在的学期,一些儿童可在距5岁还有8周时入学,另一些儿童可在5岁8周时入学。而此前的教育政策则规定儿童在5至6岁入小学,可以合理延迟但不能提前。“集体入学”
钱 逊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中国德育: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浪潮中,青少年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国家固有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您作为多年专注于国学研究与教育的著名学者,一定会很欣慰,您有什么感触?您是如何看待、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的?  钱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
:郭局长,您好!“教育强区”是顺德区这几年打造的一张名片,而且从近年来的中、高考所取得的成绩已经看到显著的成效,得到社会认可。请您谈谈顺德区在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法宝”?  郭金元:不敢说“法宝”,倒是有一些体会。顺德人崇文重教,不论富裕还是贫困的家庭,不论城市还是郊区、农村,大家都重视教育。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让人民满意。十几年来,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
结论一九成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结论二逾五成学校开设过心理讲座,但开设频率较低  结论三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学校不足六成,其中定期开课者不足四成  结论四逾七成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但近五成学生不知开放时间或不加利用a  结论五不足五成的学校开展过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辅导  结论六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不足四成  结论七逾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不佳 
包钢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包钢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包头市中小学一直走在前列。这不仅是因为包钢五中的心理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更因为我们真正做到了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俯下身子为教师做梯子,给予广大一线教师心理支撑;教师为学生当梯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
小学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感恩生活、规划生涯,知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该如何到达那里”,从小树立服务社会、发展自己的理想。  生涯是生命和生活的过程。小学生涯教育着眼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自我认知、个性爱好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为关注自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体验,为学会安排生活、摆正自
课堂是学生素养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必要场所。在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授课老师需要担负的使命。  理性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学科的培养,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科思想和方法。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最能够体现“带得走”的特征,具有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意义。基于此,教师透过教学内容深究学科思想和方法,探寻学生掌握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