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的时代光辉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要与时俱进,用时代化的视角看待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的历史,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我们要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12-0040-02
  2018年是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共产党宣言》对于共产党人而言绝不陌生,它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时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次系统完整的阐释。
  一、《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
  在今天,社会主义的说法比共产主义更加常见常用。因而我们在阅读中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叫《共产党宣言》而不是《社会主义宣言》?从中反映出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其一,恩格斯本人曾经在《共产党宣言》问世四十年后给出解释,在1847年,社会主义指代的是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活动,社会主义者主要指另外两类人:一类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譬如英国的欧文派与法国的傅里叶派;另一类则是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运动的代名词,而既然我们十分坚决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那么我们一刻也不要怀疑选择共产主义这个名称。从中我们可以得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采纳“共产主义”这一说法时,包含了对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这些批判便是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流派的立足之本。
  其二,在《共产党宣言》中,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也没有专门分析,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阶段与共产主义阶段的具体详细的分析在他晚年的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中体现,马克思认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之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阐明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之间需要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也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深刻思考和总结。另外,这也提醒我们:对历史文献的解读要放置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而不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加以揣摩。
  二、《共产党宣言》之外科学社会主义观的修正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通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甄别,批判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不足,马克思与恩格斯也为新的理论发展铺平了道路,即科学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
  (一)在批判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中修正
  在《共产党宣言》成形之前,马克思已经创立了唯物史观,而这便成为《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指导。《共产党宣言》开篇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纵览人类阶级斗争史,是为了揭示阶级斗争的历史规律,从而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提供理论依据: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而阶级斗争显然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将必然导致斗争的必然性。
  与当时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看见了阶级对立,还敏锐地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正如后来列宁所评价的:“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社会地位,无可遏制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由此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动力——无产阶级。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更迭,所有制的变迁并不鲜见。鉴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将不再适应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消灭私有制。而马克思强调,这里的“私有制”是指剥削型私有制,区别于劳动者私人劳动为主的非剥削型私有制。
  (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发展
  恩格斯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同时,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这就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科学特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成为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依据。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是对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的新的科学论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和构想等,列宁为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进一步彰显。
  三、《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科学社会主义主义诞生以来,解读阐释其思想的书籍可谓浩如烟海,令人应接不暇。在目不暇接之余,对经典著作的缺乏重视也就很难避免了,《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观的鼻祖,近年来其境遇很难说有多么门庭若市,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不因时间而褪色的无穷魅力。《共产党宣言》也不是例外,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霜洗礼,时间反而起到了大浪淘沙的作用,令《宣言》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践
  解决旧中国民族民主问题,毛泽东等先行者找到了《共产党宣言》,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破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中遇到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是要依靠《共产党宣言》,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中曾语重心长地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打不倒,并不是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质在于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新生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作所为都不能超越或滞后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规律。而要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共产党宣言》无疑是一柄不可替代的思想武器,很难想象缺乏了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指导,中国的道路该往哪里去。僵化的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伟大成就,这鲜明对比恰恰说明了准确把握《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和思想、科学认识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她所焕发出蓬勃生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
  四、《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的时代光辉
  西方国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有不少,《共产党宣言》也对西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目前西方国家的境况和发展趋势以及金融危机的发生,有部分西方学者认为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当然,在国内尚且有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何况在西方,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基本赞成或基本反对,有人提出新鲜的见解,但这并不妨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正在闪烁着时代光辉。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施政策略有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痕迹。《共产党宣言》对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基础、其具体表现以及实现路径都作了相应的论述,同时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预言。而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功实践所形成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或许可以借鉴。
  相对于后来出现的林林总总的专著,《共产党宣言》的着眼点或许更为抽象宏大。它不仅是共产主义者联盟的纲领性文件,更是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就好比法律体系中的宪法,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为其他一切方法论起着世界观的指导作用。由此可知,无论时代如何改變,《共产党宣言》总不缺乏其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因此对《共产党宣言》当下性和普世性的探索万不可懈怠。
其他文献
【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
期刊
【摘 要】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一般与个别、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统筹全局的领导方法,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结合当前反四风的深入推进,灵活运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领导方法及指导原则,对于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提高领导水平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形式主义;四风;领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期刊
【摘 要】近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巨额效益,也带来诸多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技术在使人日益趋于物的统治的同时,也使自然日益趋于人的统治,造成人与物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技术理性的弊端所在,而展开积极的批判。近百年之后的今天,绿色发展理念延续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脚步,立足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续发展,为缓解全球性的生态问
期刊
【摘 要】幸福是个体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本文使用Campbell等人编订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安徽大学的大学生施测,分析人口统计学因素,结果显示男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女生的幸福指数,理科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文科生的幸福指数,大一学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大四学生的幸福指数,其他年级两两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均值显示随着年级增高幸福指数的均值在下降,在家庭来源中,各组幸福指数差异均不显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党建工作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也存在潜在问题。本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调研基础上, 分析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党员发展;质量;入党动机多元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地处福建西北部的三明市,其乡村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与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相关方面实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三明;对策  【中图分类号】D6
期刊
【摘 要】十九大报告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是,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指出公共文化服务要向纵深发展。公众的参与是从需求上有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大力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本课题从鞍山市在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情况的现状入手,从公共参与的意识、能力、公众对公共服务部门及活动的认知、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分析存在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指导下积极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基层民情社意。浙江省是我国协商民主建设发育较早、群众协商意识较强的地区,近几年来,江山市杨敦村的民主协商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江山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示范点。杨敦村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期刊
【摘 要】在1990年6月至1998年2月任职河南期间,李长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理论,其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在“不想腐”方面,对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保持清醒认识,注重对伟大精神和先进典型人物的学习,用共产主义的真情大爱提升中华传统人情文化;在“不能腐”方面,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各方监督、在全社会范围内构筑“监督大网”;在“不敢腐”方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真
期刊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十九大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展和完善基层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为核心,重点围绕提升基层农村的组织力,推动社会建设来展开。广东顺德区开展创建党群先锋队活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紧密结合农村党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