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趣性是小语文教学的生命支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于乐不可分。”教学大家于永正老师的课就特别注重情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富有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究竟这“趣”自何处来?
关键词:注重情趣;美学手段;赞美欣赏;教师魅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集中备课、同步研讨、教后反思”如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研讨、反思中求索,寻找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
回看这五年来我们语文老师的成长,我们语文课堂的转变,让我若有所悟:书山有路“趣”为径——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吗?
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你对教学,对学习感兴趣,你不叫他“勤”他也会“勤”,即所谓“乐此不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但“趣”从何而来?我想以大演中心学校和占大中心学校校际交流的三节课为例,对这个问题做一番讨论,与大家分享。
一、美学手段激“趣”法
语文课让学生读的是美文。学生朗读这些美文,可以愉悦性情,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就拿《月亮湾》这篇课文来说,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学生在读到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就会心驰神往,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感到美不胜收。
语文课本本该很有魅力,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习惯于理性分析,结果一篇很有感染力,很有审美价值的课文被肢解的七零八落,学生听来味同嚼蜡,毫无美感可言。
大演中心学校李璜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就不搞理性分析,她借身边的山村美景图配以优美的旋律创设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帮助他们感悟语言,体会月亮湾的美。
第一课时学生在阅读自己喜欢的美景时,遇到“绕”“缓缓地”“倒映”不懂,李老师就借用肢体语言和美丽的图片带着学生理解,她对学生说看到了美景就如身临其境,大家再读书,就会读的更漂亮。
第二课时教学中,李老师更是让学生“读—想—画”,然后老师与学生合作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美丽的月亮湾。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能力就是“还原”的能力。学生画对了,就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这节课运用图片、音乐、画画等美学手段,是整个课堂里洋溢着美育气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跳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赞美欣赏激“趣”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点拨者,鼓舞者,激励者。我们教师要用赞美欣赏,去照亮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感到如坐春风,趣味盎然。
第二节交流课是占大中心学校陈兰芳老师执教片段:
情境创设:奏响《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
……
师:课文一、二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师评价:你找的真好!
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红色字体)给他缝补衣裳。师:同学们你在这张图片上发现了什么吗?
生:忙着是红颜色的。
师评价:你,火眼金睛,真棒!
……
师:比较句子,读一读你认为那一句好,为什么?
①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②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生1:第一句(原因答不出)(师抚摸头,给予鼓励)
生2:第一句,因为陈述句没有上面那句语气强烈。
师评价:哇噻,你还知道陈述句,真了不起!(掌声鼓励)
……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课堂上陈老师采用多种表演方式:活跃赞许的口吻——“你说的真好!”“你,火眼金睛,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哇噻,你还知道陈述句,真了不起!”;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她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赞赏。因为赞赏课堂上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情生趣,趣激学,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感悟了文章的情感。
可见,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语言、爱抚、微笑、耐心等待……),学生才兴趣盎然、畅所欲言,课堂教学才有情有趣、耐人寻味。
三、教师魅力激趣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所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且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文质兼美、音韵和谐、情文并茂。语文课堂上,值得反复真正阅读,真正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真正听其声、辨其味,真正掂其分量、触其心跳,必能使学生读出汉语言文字的味道和独特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敏化语感,享受读语文之乐趣。
第三节展示课是大演中心学校陈彦校长的《二泉映月》,课上老师没有围绕内容一段接一段、一问接一答的展开讨论,也没有进行琐碎的语言训练,而是以经典诵读“质真为渝”导入,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凭借着个人的教师魅力,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句句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吸引對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一次次朗读,一次次的拥抱课文语言,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感受这首名曲的内涵,进而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陈老师课中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注重情趣的语文教学,将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永正著.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注重情趣;美学手段;赞美欣赏;教师魅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集中备课、同步研讨、教后反思”如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研讨、反思中求索,寻找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
回看这五年来我们语文老师的成长,我们语文课堂的转变,让我若有所悟:书山有路“趣”为径——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吗?
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你对教学,对学习感兴趣,你不叫他“勤”他也会“勤”,即所谓“乐此不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但“趣”从何而来?我想以大演中心学校和占大中心学校校际交流的三节课为例,对这个问题做一番讨论,与大家分享。
一、美学手段激“趣”法
语文课让学生读的是美文。学生朗读这些美文,可以愉悦性情,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就拿《月亮湾》这篇课文来说,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学生在读到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就会心驰神往,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感到美不胜收。
语文课本本该很有魅力,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习惯于理性分析,结果一篇很有感染力,很有审美价值的课文被肢解的七零八落,学生听来味同嚼蜡,毫无美感可言。
大演中心学校李璜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就不搞理性分析,她借身边的山村美景图配以优美的旋律创设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帮助他们感悟语言,体会月亮湾的美。
第一课时学生在阅读自己喜欢的美景时,遇到“绕”“缓缓地”“倒映”不懂,李老师就借用肢体语言和美丽的图片带着学生理解,她对学生说看到了美景就如身临其境,大家再读书,就会读的更漂亮。
第二课时教学中,李老师更是让学生“读—想—画”,然后老师与学生合作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美丽的月亮湾。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能力就是“还原”的能力。学生画对了,就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这节课运用图片、音乐、画画等美学手段,是整个课堂里洋溢着美育气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跳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赞美欣赏激“趣”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点拨者,鼓舞者,激励者。我们教师要用赞美欣赏,去照亮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感到如坐春风,趣味盎然。
第二节交流课是占大中心学校陈兰芳老师执教片段:
情境创设:奏响《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
……
师:课文一、二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师评价:你找的真好!
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红色字体)给他缝补衣裳。师:同学们你在这张图片上发现了什么吗?
生:忙着是红颜色的。
师评价:你,火眼金睛,真棒!
……
师:比较句子,读一读你认为那一句好,为什么?
①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②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生1:第一句(原因答不出)(师抚摸头,给予鼓励)
生2:第一句,因为陈述句没有上面那句语气强烈。
师评价:哇噻,你还知道陈述句,真了不起!(掌声鼓励)
……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课堂上陈老师采用多种表演方式:活跃赞许的口吻——“你说的真好!”“你,火眼金睛,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哇噻,你还知道陈述句,真了不起!”;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她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赞赏。因为赞赏课堂上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情生趣,趣激学,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感悟了文章的情感。
可见,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语言、爱抚、微笑、耐心等待……),学生才兴趣盎然、畅所欲言,课堂教学才有情有趣、耐人寻味。
三、教师魅力激趣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所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且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文质兼美、音韵和谐、情文并茂。语文课堂上,值得反复真正阅读,真正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真正听其声、辨其味,真正掂其分量、触其心跳,必能使学生读出汉语言文字的味道和独特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敏化语感,享受读语文之乐趣。
第三节展示课是大演中心学校陈彦校长的《二泉映月》,课上老师没有围绕内容一段接一段、一问接一答的展开讨论,也没有进行琐碎的语言训练,而是以经典诵读“质真为渝”导入,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凭借着个人的教师魅力,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句句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吸引對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一次次朗读,一次次的拥抱课文语言,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感受这首名曲的内涵,进而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陈老师课中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注重情趣的语文教学,将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永正著.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