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通过近些年的美术教学,我发现在欣赏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而“预习”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又起着极大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欣赏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预习;习惯;积极性;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15-01
有人曾断言: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那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搞好预习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教育活动。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文化科教学中体现的尤其明显。通过近些年的美术教学,我发现在欣赏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而“预习”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又起着极大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欣赏教学模式。使欣赏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而预习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1欣赏教学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美术欣赏课中会出现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画、雕塑、著名画家、雕塑大师,随着众多优秀作品的出现,也出现了各种有趣的历史背景和故事。而教师要把所有的资料查阅完毕,并交代给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况且这样也使教学又回到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自觉性强的学生可能多听一些,多吸收一些,而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会不听,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若是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就会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为历史背景往往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例如讲授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门神时,就有别具一格的神话色彩:唐太宗夜里做噩梦,听闻鬼的哭嚎,睡不安稳,他的两员猛将秦叔宝、尉迟恭就自告奋勇把守大门,唐太宗果然睡得安稳了,后来画师就把两位将军画了下来,这样两位将军就成了门神。象这样富有神话色彩的历史背景,非常引人入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引导他们去查阅书籍,向父母询问,也可以登陆艺术网站,利用网络去查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通过预习开拓学生视野
通过预习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查阅的背景资料,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补充了老师查不到的知识领域。例如:我在讲授马达的木刻版画《推磨》的时候,曾经就有位同学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了他刚刚亲眼见到的石磨的样子,并给大家演示了石磨的工作原理。然后我再给他做补充,告诉大家这是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的产物,是当时广大劳动妇女从事家务劳作所经常用的一种工具,这就使得学生对该幅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讲授凡高的作品《播种者》时,查到了凡高这位艺术大师历史背景的学生,就告诉大家:凡高出身很贫苦,当过小学教师,做过传教士,虽然穷困潦倒但一生勤奋绘画,并最终成为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经过学生的介绍,使大家了解了凡高这位画坛的悲情巨匠,对他的这幅作品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领悟。学生往往能够通过预习了解到许多大师的一些有趣的事,不仅了解到作者,而且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的学习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对作者思想的领悟,引起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通过这样的预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3通过预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传统的欣赏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是典型的“满堂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更不管学生的欣赏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欣赏能力。而通过预习首先让学生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这样,使每一名学生不同的欣赏态度、欣赏能力都得到表现,例如对同一幅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感觉,每个学生都会有微妙的变化。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主导者,但不能忽略学生既是学习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预习来体现。通过预习,可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感受色彩和艺术风格,能够充分表现自我。我们认为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绚丽的色彩,梦幻般的风景,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都是一种美丽,而这些美应该依靠欣赏者自己主动去发现,而不在于教师的全面讲解和课本上的简单介绍。通过预习,让学生能够用眼睛看,能够自己动脑分析,从某个艺术作品上直接得到表面化的东西后,在课堂上通过大家探讨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运用等,然后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每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鉴赏结果,从而使其得到审美体验,获得审美愉悦,最后产生审美共鸣,使欣赏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美术课不同于语文课的优美语言,不同于数学课的逻辑严谨,但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好的艺术作品能够引起欣赏者的艺术共鸣,达到审美愉悦。因此利用这种优势,通过欣赏课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并通过预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使每一位欣赏者都能提高欣赏能力。
【关键词】预习;习惯;积极性;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15-01
有人曾断言: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那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搞好预习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教育活动。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文化科教学中体现的尤其明显。通过近些年的美术教学,我发现在欣赏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而“预习”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又起着极大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欣赏教学模式。使欣赏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而预习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1欣赏教学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美术欣赏课中会出现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画、雕塑、著名画家、雕塑大师,随着众多优秀作品的出现,也出现了各种有趣的历史背景和故事。而教师要把所有的资料查阅完毕,并交代给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况且这样也使教学又回到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自觉性强的学生可能多听一些,多吸收一些,而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会不听,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若是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就会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为历史背景往往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例如讲授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门神时,就有别具一格的神话色彩:唐太宗夜里做噩梦,听闻鬼的哭嚎,睡不安稳,他的两员猛将秦叔宝、尉迟恭就自告奋勇把守大门,唐太宗果然睡得安稳了,后来画师就把两位将军画了下来,这样两位将军就成了门神。象这样富有神话色彩的历史背景,非常引人入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引导他们去查阅书籍,向父母询问,也可以登陆艺术网站,利用网络去查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通过预习开拓学生视野
通过预习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查阅的背景资料,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补充了老师查不到的知识领域。例如:我在讲授马达的木刻版画《推磨》的时候,曾经就有位同学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了他刚刚亲眼见到的石磨的样子,并给大家演示了石磨的工作原理。然后我再给他做补充,告诉大家这是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的产物,是当时广大劳动妇女从事家务劳作所经常用的一种工具,这就使得学生对该幅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讲授凡高的作品《播种者》时,查到了凡高这位艺术大师历史背景的学生,就告诉大家:凡高出身很贫苦,当过小学教师,做过传教士,虽然穷困潦倒但一生勤奋绘画,并最终成为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经过学生的介绍,使大家了解了凡高这位画坛的悲情巨匠,对他的这幅作品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领悟。学生往往能够通过预习了解到许多大师的一些有趣的事,不仅了解到作者,而且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的学习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对作者思想的领悟,引起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通过这样的预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3通过预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传统的欣赏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是典型的“满堂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更不管学生的欣赏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欣赏能力。而通过预习首先让学生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这样,使每一名学生不同的欣赏态度、欣赏能力都得到表现,例如对同一幅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感觉,每个学生都会有微妙的变化。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主导者,但不能忽略学生既是学习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预习来体现。通过预习,可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感受色彩和艺术风格,能够充分表现自我。我们认为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绚丽的色彩,梦幻般的风景,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都是一种美丽,而这些美应该依靠欣赏者自己主动去发现,而不在于教师的全面讲解和课本上的简单介绍。通过预习,让学生能够用眼睛看,能够自己动脑分析,从某个艺术作品上直接得到表面化的东西后,在课堂上通过大家探讨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运用等,然后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每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鉴赏结果,从而使其得到审美体验,获得审美愉悦,最后产生审美共鸣,使欣赏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美术课不同于语文课的优美语言,不同于数学课的逻辑严谨,但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好的艺术作品能够引起欣赏者的艺术共鸣,达到审美愉悦。因此利用这种优势,通过欣赏课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并通过预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使每一位欣赏者都能提高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