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为民主之路“破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a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多党政治体制在非洲已成政治常态,但是这种民主体制并未摆脱以族群为基础、以威权为轴心的非洲式政治运作方式。
  
  2010年12月,位处大西洋沿岸的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再次因总统选举陷入政局危机,内斗的紧张局势又让科特迪瓦的民众回想起了内战往事一幕幕。冷战后,以“多党选举”为代表的民主制在非洲已落地20载,但非洲的民主之路依旧磕磕绊绊,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非洲也开始用“非洲人自己的方式和智慧”来为其民主之路“破题”,为这片饱受内乱之苦的大陆带来希望。
  
  科特迪瓦“一国二主”的闹剧
  1960年科特迪瓦(曾名“象牙海岸”)脱离法国殖民统治之后,在其“国父”、开国总统博瓦尼的带领下,一度是非洲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被誉为“西非的橱窗”和“非洲成功的典型”,经济首都阿比让在上世纪80年代更是非洲最繁华的海港城市,有“非洲小巴黎”之称。
  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和西方“指点”下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的失败,让科特迪瓦发展陷入泥潭。跛脚的经济逐步激化着社会矛盾,尤其是在“国父”博瓦尼1993年去世之后,科特迪瓦整个国家就在持续的政变和内战中折腾。1999年时任总统贝迪埃贪权恋位,独断专行,治国无方,当年被军事政变推翻;从2000年至2001年短短时间内,就因总统大选发生五次未遂军事政变;2002年9月,又发生军事政变,内政部长和前过渡政府总统盖伊均死于政变冲突中,随即内战爆发,叛军盘距北方地区,南方则在政府控制之下,直到2005年才完全停息,但南北割据局面依旧没有改变,政局危机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010年11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已经一拖再拖长达五年,在西方推动和反对派的压力之下,此次选举可谓是“仓促上马”。12月2日,投票结果出炉,反对派领导人瓦塔拉获56%的选票,以较明显优势战胜现任总统巴博。但第二天,和巴博关系密切的宪法委员会认为北方选区存在舞弊行为,重新计票后宣布巴博以51%的选票战胜瓦塔拉赢得总统选举。12月4日,两位总统候选人各自坚称自己获胜并宣誓就任总统,6日又各自任命新总理并组阁。一时间,科特迪瓦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总统”的闹剧。
  在此期间,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支持者不断发生冲突,暴力活动随之升级,已有数十人在冲突中丧生。让人更为不安的是,现任总统巴博得到军队支持,而北方叛军则把瓦塔拉视为“政治代言人”,内战的阴霾再次笼罩在科特迪瓦的上空。
  
  结构性矛盾三大表现
  近几年来,肯尼亚、津巴布韦、毛里塔尼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马达加斯加、尼日尔等国相继发生宪政危机或军事政变,并不同程度引发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2007年末,肯尼亚因大选引发社会骚乱导致1000多人死亡;2008年12月,几内亚总统孔戴去世,军人卡马拉发动政变上台,之后一直不肯还政于民,并于2009年9月镇压群众示威,枪杀150多人;当年3月初,几内亚比绍发生兵变,虽未能夺取政权,但总统维埃拉被政变军人炸死;3月中下旬,东非岛国马达加斯加又发生政变,反对派在示威中同政府军发生冲突,造成300多人死伤,之后政变军人和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相勾连,占领总统府,总统拉瓦卢马纳纳被迫交权;2010年2月尼日尔又发生军事政变,总统坦贾被羁押;加上此次科特迪瓦的大选危机,非洲的民主化进程可谓异常艰辛。如今,很多人又开始担心2011年4月非洲大国尼日利亚即将进行的总统选举,其国内复杂和对立的部族、宗教关系会不会再一次引发新的动荡。
  “内争、内乱、内耗”的痼疾多年来使得非洲的发展充满着“脆弱性”和“易变性”,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导因素却各有差异。冷战期间,非洲各国还处在建章立制阶段,政府和文官系统孱弱,而原宗主国英、法凭借上百年的殖民影响不时插手非洲各国内政, 同时美国、苏联在非洲推行“代理人战争”,种种因素导致非洲发展远远落后于亚洲甚至拉美地区。
  现阶段,非洲本土政治和西式民主的结构性矛盾则是威胁稳定的最大隐患。冷战后,西方利用全球战略优势,大力在非洲推动民主化,并把民主和援助相挂钩,谁不打破“一党制”,就得不到发展援助,至今西方多党政治体制在非洲已成政治常态,54个非洲国家已有50个实行了多党制,但是这种体制并未摆脱以族群为基础、以威权为轴心的非洲式政治运作方式。“部族政治”、“逢选易乱”和“无限任期”问题成为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三大表现。非洲2000多个部族已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国家的成立只有几十年,民众对部族的认同感远高于国家。群众在投票时,只看参选人是否来自自己的部族或地区。“多党制”让非洲的部族隔阂加深,多起军事政变和宪政危机也源于此。如此次科特迪瓦危机中,反对派塔瓦拉的支持者多信仰伊斯兰教,多是北方部族或外国移民后代,而总统巴博的支持者多信仰基督教,且来自中南方地区的部族。此外,威权统治下的非洲选举往往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当选总统就意味着无上的权力,非洲许多国家虽名义上搞“三权分立”,其国家首脑在国内所拥有的权力远超欧美国家的总统,甚至可以凌驾于议会和宪法之上。
  
  民主制能在非洲成长吗
  毋庸置疑,西式民主在非洲表现出了种种 “水土不服”,但是民主制在非洲并非是“水火不容”,大多数国家已经意识到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些教训,在政治上、民主问题上的“非洲化”和“本土化”趋势不断加强,而不是让外界为非洲来“量体裁衣”。此外非洲特有的集体安全与合作机制也很大程度上调和了“民主”与“稳定”间的微妙关系。
  从近些年的非洲政治发展态势和舆情来看,认为推动民主化是非洲政治的必由之路在非洲内部基本没有分歧,但普遍反对西方插手的“民主”。此次科特迪瓦大选结束后,事实上的失败者巴博受到了非洲媒体的一致抨击,认为巴博应坦然接受选举失败的结果,不要让外界看扁非洲国家的民主素养,再次让国际社会对非洲失望。仅从非洲各大媒体对科特迪瓦事件的报道标题就能得到这方面的答案,加纳的《新闻报》打出的标题是“科特迪瓦的处境——非洲的悲剧”;肯尼亚的《东非人报》则是“非洲何时能有干净的选举?”尼日利亚的《先锋报》则用了辱骂式的标题“尊敬的巴博总统是个无赖”。尼日利亚总统候选人阿布巴卡尔为在选前树立自己开明形象,公开抨击巴博的行为“不但是对非洲的威胁,也是对世界的威胁”。但同样,非洲人更反感西方国家对非洲民主问题的不公正姿态。在2007年和2008年的肯尼亚和津巴布韦选举中,西方支持的奥廷加和茨万吉拉伊输了选举,但最终以“选举舞弊或不公”为由,通过“闹一闹”的方式组建了联合分权政府,这次西方反对的巴博输了选举,也想“照方抓药”搞分权政府,但西方却明确说“不”。许多非洲人认为,西方一贯在非洲国家内政上“支一派,打一派”,在民主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这种不公的姿态无异于“煽风点火”。
  对于“民主”和“稳定”这对复杂关系,非洲人正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方式去探索解决之道。如今,非盟和非洲地区组织,对以“非宪法方式”变更政权的,集体采取“零容忍”态度,并认定四种情况为“非宪法方式”: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通过雇佣军干预取代民选政府,通过武装反对派和叛军取代民选政府;在举行自由、公正和定期的选举之后现任政府拒绝交权给获胜的政党。2004年,非盟成立“非洲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以构建非洲新安全体系来处理因“民主制”时常引发的动荡局面,其安全原则从原来的“不干涉”转变为“不漠视”。科特迪瓦出现政治危局后,非盟和西非经济共同体第一时间就对该国亮起了“红牌”,中止了其成员资格。
  如今,非洲人以自己的方式和努力,推动着其政治和民主逐步走向成熟,非洲正处于独立以来最为稳定的历史阶段。新千年以来非洲虽然政变频发,但几乎所有政变者最终都还权于民,恢复宪法秩序,军人统治的时代在非洲已经一去不复返。
其他文献
捧得当代世界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厚重的《俞邃论集》,甚至闻到了新鲜的墨香味。俞邃兄当时在南非游历,他自己都还没有看到书,因此兴奋地在电话里问“书装帧得好吗?”听到来自遥远非洲的清晰话音,我真想象不出俞邃兄80岁了。他对新鲜的事物、对他热爱的国际问题研究是那样激情洋溢。在我脑海里,他还是我们初识时的中年模样,风流倜傥,谈笑风生,常在国际形势研讨会上语出不同,引得四座关注。从这本一直辑录到俞邃2013年初
很少有人料到统治了埃及30年的铁腕领导人竟在民众示威18天后被迫下台。2月11日,穆巴拉克突然辞去总统职务。埃及进入后穆巴拉克时代。穆巴拉克辞职后将权力移交给军方,也将不确定的时代留给了后人:他为什么把政权交给军方,军队会发挥什么作用,与美国又有怎样的关系?埃及会是新的民主开始,还是处于没有穆巴拉克的穆巴拉克军方掌权时代,或者由军事管制逐步走向民主政治的时代?埃及开启的是一个更加稳定的中东时代,还
金融创新工具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了规避监管。  也许,监管层能做的充其量是危机爆发后一名优秀的救火队员,还有就是对法律政策的修修补补。  美国金融业需要一些新概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投资者和监管层忘记昨天,忘记风险,再次投入到新一轮历险中去。    从初露端倪到今天,已将有一年时间,次级债危机不仅自身没有终结,危机还正在波及银行信贷部门并可能造成真实经济进一步下滑。2008年初索罗斯发出警告,次债危
基辛格的新书《世界秩序》出版之际,正值奥巴马政府因处理乌克兰、伊拉克危机不力而饱受批评、苏格兰独立公投即将举行之时。世界乱象纷呈,似乎验证了基辛格的看法:二战后基于威斯特伐利亚原则的世界秩序岌岌可危。  在《世界秩序》中,基辛格开门见山地指出,“根本就不曾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秩序’存在过”。“前人传递给我们这个时代的秩序是西欧在将近四个世纪以前举行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在几乎不知世上有其他文明存在
日前,民进党发言人罗致政以学者身份赴大陆出席兩岸关系研讨会,在云南受访时提出“国共可以求同存异,民共兩党也可以”,展现与大陆大交流、大和解的强烈意愿。这是民进党2008年失去执政权后,首次由具党职身份者赴大陆参加研讨会,被视为“破冰之旅”。  蔡英文在2012年台湾“大选”落败后,民进党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兩岸政策讨论,似有大转型之势。然而,以“台独”为立党之本的民进党,坚持以“兩岸兩国”的政治框
周日晚10∶15湘溪  上海合作组织本年度的比什凯克峰会只有9月13日短短一天,但“风头”不幸被叙利亚的化武与战争悬念所压倒,难怪参加峰会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抱怨“当世界打开电视,到处都是叙利亚”。而普京不愧是国际政治中“借力打力”的好手,针对叙利亚宣布申请加入禁止化武公约,不失时机地在峰会期间向媒体表示:“我认为我们应该欢迎叙政府的决定,希望这将意味着向解决叙危机走出的重要一步。”上合组织
在世知工作多年,也对世知往事深为关注。我知道,世知的历程并不只是苦难与辉煌,世知的往事并不只是值得自豪和夸耀。一本杂志,由于一些人、一个团队或一个更大的团体的作用,可能会比许多同代人看得远些,并且引导读者看得远些。在一些历史的拐点上,世知多次有过这样的辉煌。但是,一本杂志终究总是属于一个时代,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时代。当社会只有并只允许有一种意识的时候如此,当社会对世界、对世界趋势的判断出现整体偏差的
《论核战略》  李显荣/著  2014年5月版  人民出版社  一、关于时代  在社会科学领域,时代问题作为大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前提,横亘在对所有其他问题认识的起始点上。  从大时代的角度看,当今世界仍然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当然了,关于时代问题的观点和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即以核问题为例,人们根据核武器依然存在这一事实,将核武器问世以来、一直到核武器消亡这个时期称为核时代。但是,在使
即便发生了深重的金融危机,我们仍然面临一个世界范围通货膨胀的时代,起因多少都与美国有关,和美国那些号称金融界翘楚的投资银行有关。他们通过创造金融衍生品增大了资金流动性,也哄抬了全球物价,连他们创造的头衔都被放大了。而当这个势头被国内学会之后,投资银行的头衔在国内也膨胀得厉害。  膨胀的头衔  投行级别序列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现象应该源自美国,叫法比较奇怪,从高到低划分出这样一个层级:董事总经理(Man
随着“棱镜门”事件的发酵,以及美国宣布放弃对有“全球互联网中枢”、“全球互联网的母巢”之称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主要管理权,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未来及走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今年4月23日,由巴西政府倡议发起的“全球多利益相关方大会”在圣保罗举行。来自97个国家的1229名代表围绕着国际互联网治理框架、各利益相关方在治理中的作用与职责等议题展开了激烈争吵。俄罗斯、古巴、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