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多党政治体制在非洲已成政治常态,但是这种民主体制并未摆脱以族群为基础、以威权为轴心的非洲式政治运作方式。
2010年12月,位处大西洋沿岸的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再次因总统选举陷入政局危机,内斗的紧张局势又让科特迪瓦的民众回想起了内战往事一幕幕。冷战后,以“多党选举”为代表的民主制在非洲已落地20载,但非洲的民主之路依旧磕磕绊绊,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非洲也开始用“非洲人自己的方式和智慧”来为其民主之路“破题”,为这片饱受内乱之苦的大陆带来希望。
科特迪瓦“一国二主”的闹剧
1960年科特迪瓦(曾名“象牙海岸”)脱离法国殖民统治之后,在其“国父”、开国总统博瓦尼的带领下,一度是非洲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被誉为“西非的橱窗”和“非洲成功的典型”,经济首都阿比让在上世纪80年代更是非洲最繁华的海港城市,有“非洲小巴黎”之称。
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和西方“指点”下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的失败,让科特迪瓦发展陷入泥潭。跛脚的经济逐步激化着社会矛盾,尤其是在“国父”博瓦尼1993年去世之后,科特迪瓦整个国家就在持续的政变和内战中折腾。1999年时任总统贝迪埃贪权恋位,独断专行,治国无方,当年被军事政变推翻;从2000年至2001年短短时间内,就因总统大选发生五次未遂军事政变;2002年9月,又发生军事政变,内政部长和前过渡政府总统盖伊均死于政变冲突中,随即内战爆发,叛军盘距北方地区,南方则在政府控制之下,直到2005年才完全停息,但南北割据局面依旧没有改变,政局危机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010年11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已经一拖再拖长达五年,在西方推动和反对派的压力之下,此次选举可谓是“仓促上马”。12月2日,投票结果出炉,反对派领导人瓦塔拉获56%的选票,以较明显优势战胜现任总统巴博。但第二天,和巴博关系密切的宪法委员会认为北方选区存在舞弊行为,重新计票后宣布巴博以51%的选票战胜瓦塔拉赢得总统选举。12月4日,两位总统候选人各自坚称自己获胜并宣誓就任总统,6日又各自任命新总理并组阁。一时间,科特迪瓦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总统”的闹剧。
在此期间,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支持者不断发生冲突,暴力活动随之升级,已有数十人在冲突中丧生。让人更为不安的是,现任总统巴博得到军队支持,而北方叛军则把瓦塔拉视为“政治代言人”,内战的阴霾再次笼罩在科特迪瓦的上空。
结构性矛盾三大表现
近几年来,肯尼亚、津巴布韦、毛里塔尼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马达加斯加、尼日尔等国相继发生宪政危机或军事政变,并不同程度引发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2007年末,肯尼亚因大选引发社会骚乱导致1000多人死亡;2008年12月,几内亚总统孔戴去世,军人卡马拉发动政变上台,之后一直不肯还政于民,并于2009年9月镇压群众示威,枪杀150多人;当年3月初,几内亚比绍发生兵变,虽未能夺取政权,但总统维埃拉被政变军人炸死;3月中下旬,东非岛国马达加斯加又发生政变,反对派在示威中同政府军发生冲突,造成300多人死伤,之后政变军人和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相勾连,占领总统府,总统拉瓦卢马纳纳被迫交权;2010年2月尼日尔又发生军事政变,总统坦贾被羁押;加上此次科特迪瓦的大选危机,非洲的民主化进程可谓异常艰辛。如今,很多人又开始担心2011年4月非洲大国尼日利亚即将进行的总统选举,其国内复杂和对立的部族、宗教关系会不会再一次引发新的动荡。
“内争、内乱、内耗”的痼疾多年来使得非洲的发展充满着“脆弱性”和“易变性”,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导因素却各有差异。冷战期间,非洲各国还处在建章立制阶段,政府和文官系统孱弱,而原宗主国英、法凭借上百年的殖民影响不时插手非洲各国内政, 同时美国、苏联在非洲推行“代理人战争”,种种因素导致非洲发展远远落后于亚洲甚至拉美地区。
现阶段,非洲本土政治和西式民主的结构性矛盾则是威胁稳定的最大隐患。冷战后,西方利用全球战略优势,大力在非洲推动民主化,并把民主和援助相挂钩,谁不打破“一党制”,就得不到发展援助,至今西方多党政治体制在非洲已成政治常态,54个非洲国家已有50个实行了多党制,但是这种体制并未摆脱以族群为基础、以威权为轴心的非洲式政治运作方式。“部族政治”、“逢选易乱”和“无限任期”问题成为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三大表现。非洲2000多个部族已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国家的成立只有几十年,民众对部族的认同感远高于国家。群众在投票时,只看参选人是否来自自己的部族或地区。“多党制”让非洲的部族隔阂加深,多起军事政变和宪政危机也源于此。如此次科特迪瓦危机中,反对派塔瓦拉的支持者多信仰伊斯兰教,多是北方部族或外国移民后代,而总统巴博的支持者多信仰基督教,且来自中南方地区的部族。此外,威权统治下的非洲选举往往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当选总统就意味着无上的权力,非洲许多国家虽名义上搞“三权分立”,其国家首脑在国内所拥有的权力远超欧美国家的总统,甚至可以凌驾于议会和宪法之上。
民主制能在非洲成长吗
毋庸置疑,西式民主在非洲表现出了种种 “水土不服”,但是民主制在非洲并非是“水火不容”,大多数国家已经意识到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些教训,在政治上、民主问题上的“非洲化”和“本土化”趋势不断加强,而不是让外界为非洲来“量体裁衣”。此外非洲特有的集体安全与合作机制也很大程度上调和了“民主”与“稳定”间的微妙关系。
从近些年的非洲政治发展态势和舆情来看,认为推动民主化是非洲政治的必由之路在非洲内部基本没有分歧,但普遍反对西方插手的“民主”。此次科特迪瓦大选结束后,事实上的失败者巴博受到了非洲媒体的一致抨击,认为巴博应坦然接受选举失败的结果,不要让外界看扁非洲国家的民主素养,再次让国际社会对非洲失望。仅从非洲各大媒体对科特迪瓦事件的报道标题就能得到这方面的答案,加纳的《新闻报》打出的标题是“科特迪瓦的处境——非洲的悲剧”;肯尼亚的《东非人报》则是“非洲何时能有干净的选举?”尼日利亚的《先锋报》则用了辱骂式的标题“尊敬的巴博总统是个无赖”。尼日利亚总统候选人阿布巴卡尔为在选前树立自己开明形象,公开抨击巴博的行为“不但是对非洲的威胁,也是对世界的威胁”。但同样,非洲人更反感西方国家对非洲民主问题的不公正姿态。在2007年和2008年的肯尼亚和津巴布韦选举中,西方支持的奥廷加和茨万吉拉伊输了选举,但最终以“选举舞弊或不公”为由,通过“闹一闹”的方式组建了联合分权政府,这次西方反对的巴博输了选举,也想“照方抓药”搞分权政府,但西方却明确说“不”。许多非洲人认为,西方一贯在非洲国家内政上“支一派,打一派”,在民主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这种不公的姿态无异于“煽风点火”。
对于“民主”和“稳定”这对复杂关系,非洲人正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方式去探索解决之道。如今,非盟和非洲地区组织,对以“非宪法方式”变更政权的,集体采取“零容忍”态度,并认定四种情况为“非宪法方式”: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通过雇佣军干预取代民选政府,通过武装反对派和叛军取代民选政府;在举行自由、公正和定期的选举之后现任政府拒绝交权给获胜的政党。2004年,非盟成立“非洲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以构建非洲新安全体系来处理因“民主制”时常引发的动荡局面,其安全原则从原来的“不干涉”转变为“不漠视”。科特迪瓦出现政治危局后,非盟和西非经济共同体第一时间就对该国亮起了“红牌”,中止了其成员资格。
如今,非洲人以自己的方式和努力,推动着其政治和民主逐步走向成熟,非洲正处于独立以来最为稳定的历史阶段。新千年以来非洲虽然政变频发,但几乎所有政变者最终都还权于民,恢复宪法秩序,军人统治的时代在非洲已经一去不复返。
2010年12月,位处大西洋沿岸的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再次因总统选举陷入政局危机,内斗的紧张局势又让科特迪瓦的民众回想起了内战往事一幕幕。冷战后,以“多党选举”为代表的民主制在非洲已落地20载,但非洲的民主之路依旧磕磕绊绊,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非洲也开始用“非洲人自己的方式和智慧”来为其民主之路“破题”,为这片饱受内乱之苦的大陆带来希望。
科特迪瓦“一国二主”的闹剧
1960年科特迪瓦(曾名“象牙海岸”)脱离法国殖民统治之后,在其“国父”、开国总统博瓦尼的带领下,一度是非洲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被誉为“西非的橱窗”和“非洲成功的典型”,经济首都阿比让在上世纪80年代更是非洲最繁华的海港城市,有“非洲小巴黎”之称。
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和西方“指点”下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的失败,让科特迪瓦发展陷入泥潭。跛脚的经济逐步激化着社会矛盾,尤其是在“国父”博瓦尼1993年去世之后,科特迪瓦整个国家就在持续的政变和内战中折腾。1999年时任总统贝迪埃贪权恋位,独断专行,治国无方,当年被军事政变推翻;从2000年至2001年短短时间内,就因总统大选发生五次未遂军事政变;2002年9月,又发生军事政变,内政部长和前过渡政府总统盖伊均死于政变冲突中,随即内战爆发,叛军盘距北方地区,南方则在政府控制之下,直到2005年才完全停息,但南北割据局面依旧没有改变,政局危机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010年11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已经一拖再拖长达五年,在西方推动和反对派的压力之下,此次选举可谓是“仓促上马”。12月2日,投票结果出炉,反对派领导人瓦塔拉获56%的选票,以较明显优势战胜现任总统巴博。但第二天,和巴博关系密切的宪法委员会认为北方选区存在舞弊行为,重新计票后宣布巴博以51%的选票战胜瓦塔拉赢得总统选举。12月4日,两位总统候选人各自坚称自己获胜并宣誓就任总统,6日又各自任命新总理并组阁。一时间,科特迪瓦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总统”的闹剧。
在此期间,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支持者不断发生冲突,暴力活动随之升级,已有数十人在冲突中丧生。让人更为不安的是,现任总统巴博得到军队支持,而北方叛军则把瓦塔拉视为“政治代言人”,内战的阴霾再次笼罩在科特迪瓦的上空。
结构性矛盾三大表现
近几年来,肯尼亚、津巴布韦、毛里塔尼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马达加斯加、尼日尔等国相继发生宪政危机或军事政变,并不同程度引发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2007年末,肯尼亚因大选引发社会骚乱导致1000多人死亡;2008年12月,几内亚总统孔戴去世,军人卡马拉发动政变上台,之后一直不肯还政于民,并于2009年9月镇压群众示威,枪杀150多人;当年3月初,几内亚比绍发生兵变,虽未能夺取政权,但总统维埃拉被政变军人炸死;3月中下旬,东非岛国马达加斯加又发生政变,反对派在示威中同政府军发生冲突,造成300多人死伤,之后政变军人和反对派领导人拉乔利纳相勾连,占领总统府,总统拉瓦卢马纳纳被迫交权;2010年2月尼日尔又发生军事政变,总统坦贾被羁押;加上此次科特迪瓦的大选危机,非洲的民主化进程可谓异常艰辛。如今,很多人又开始担心2011年4月非洲大国尼日利亚即将进行的总统选举,其国内复杂和对立的部族、宗教关系会不会再一次引发新的动荡。
“内争、内乱、内耗”的痼疾多年来使得非洲的发展充满着“脆弱性”和“易变性”,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导因素却各有差异。冷战期间,非洲各国还处在建章立制阶段,政府和文官系统孱弱,而原宗主国英、法凭借上百年的殖民影响不时插手非洲各国内政, 同时美国、苏联在非洲推行“代理人战争”,种种因素导致非洲发展远远落后于亚洲甚至拉美地区。
现阶段,非洲本土政治和西式民主的结构性矛盾则是威胁稳定的最大隐患。冷战后,西方利用全球战略优势,大力在非洲推动民主化,并把民主和援助相挂钩,谁不打破“一党制”,就得不到发展援助,至今西方多党政治体制在非洲已成政治常态,54个非洲国家已有50个实行了多党制,但是这种体制并未摆脱以族群为基础、以威权为轴心的非洲式政治运作方式。“部族政治”、“逢选易乱”和“无限任期”问题成为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三大表现。非洲2000多个部族已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国家的成立只有几十年,民众对部族的认同感远高于国家。群众在投票时,只看参选人是否来自自己的部族或地区。“多党制”让非洲的部族隔阂加深,多起军事政变和宪政危机也源于此。如此次科特迪瓦危机中,反对派塔瓦拉的支持者多信仰伊斯兰教,多是北方部族或外国移民后代,而总统巴博的支持者多信仰基督教,且来自中南方地区的部族。此外,威权统治下的非洲选举往往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当选总统就意味着无上的权力,非洲许多国家虽名义上搞“三权分立”,其国家首脑在国内所拥有的权力远超欧美国家的总统,甚至可以凌驾于议会和宪法之上。
民主制能在非洲成长吗
毋庸置疑,西式民主在非洲表现出了种种 “水土不服”,但是民主制在非洲并非是“水火不容”,大多数国家已经意识到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些教训,在政治上、民主问题上的“非洲化”和“本土化”趋势不断加强,而不是让外界为非洲来“量体裁衣”。此外非洲特有的集体安全与合作机制也很大程度上调和了“民主”与“稳定”间的微妙关系。
从近些年的非洲政治发展态势和舆情来看,认为推动民主化是非洲政治的必由之路在非洲内部基本没有分歧,但普遍反对西方插手的“民主”。此次科特迪瓦大选结束后,事实上的失败者巴博受到了非洲媒体的一致抨击,认为巴博应坦然接受选举失败的结果,不要让外界看扁非洲国家的民主素养,再次让国际社会对非洲失望。仅从非洲各大媒体对科特迪瓦事件的报道标题就能得到这方面的答案,加纳的《新闻报》打出的标题是“科特迪瓦的处境——非洲的悲剧”;肯尼亚的《东非人报》则是“非洲何时能有干净的选举?”尼日利亚的《先锋报》则用了辱骂式的标题“尊敬的巴博总统是个无赖”。尼日利亚总统候选人阿布巴卡尔为在选前树立自己开明形象,公开抨击巴博的行为“不但是对非洲的威胁,也是对世界的威胁”。但同样,非洲人更反感西方国家对非洲民主问题的不公正姿态。在2007年和2008年的肯尼亚和津巴布韦选举中,西方支持的奥廷加和茨万吉拉伊输了选举,但最终以“选举舞弊或不公”为由,通过“闹一闹”的方式组建了联合分权政府,这次西方反对的巴博输了选举,也想“照方抓药”搞分权政府,但西方却明确说“不”。许多非洲人认为,西方一贯在非洲国家内政上“支一派,打一派”,在民主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这种不公的姿态无异于“煽风点火”。
对于“民主”和“稳定”这对复杂关系,非洲人正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方式去探索解决之道。如今,非盟和非洲地区组织,对以“非宪法方式”变更政权的,集体采取“零容忍”态度,并认定四种情况为“非宪法方式”: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通过雇佣军干预取代民选政府,通过武装反对派和叛军取代民选政府;在举行自由、公正和定期的选举之后现任政府拒绝交权给获胜的政党。2004年,非盟成立“非洲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以构建非洲新安全体系来处理因“民主制”时常引发的动荡局面,其安全原则从原来的“不干涉”转变为“不漠视”。科特迪瓦出现政治危局后,非盟和西非经济共同体第一时间就对该国亮起了“红牌”,中止了其成员资格。
如今,非洲人以自己的方式和努力,推动着其政治和民主逐步走向成熟,非洲正处于独立以来最为稳定的历史阶段。新千年以来非洲虽然政变频发,但几乎所有政变者最终都还权于民,恢复宪法秩序,军人统治的时代在非洲已经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