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德育工作对其有着引导的作用。根据小学生心理及生理发育状态,其学习与生活需要正确的德育观念指导,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剖析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探索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 德育工作 实效性
德育是对道德、思想以及政治的全面教育。在小学阶段,德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二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民道德教育,三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小学德育纲要》规定了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小学生具有强大的求知欲以及并不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最佳时期。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以至于很多人感觉德育可有可无,学校的主要任务只是提高学习成绩、考高分,这是传统教育的巨大缺陷。德育工作是我国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才是成功的教育,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教学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极为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但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忽视培养专业德育教师,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如今加强全面素质培养,国家先后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德育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明确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德育的教学根本。在此指导下进行系统化的德育课程探索,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不同的生活学习经历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德育课程,德育教学工作正在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二)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虽然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但长期以来学校及教师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惯性依旧存在,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更重视升学率,德育教学徒有其名,在课时、资源、师资力量及受重视程度上均有欠缺。
2.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上的资源和信息呈爆炸式膨胀,对“三观”尚未形成、辨别善恶能力差的小学生具有很大影响。互联网的内容监管难度大,国家虽屡屡出台新规,仍不及信息推陈出新的速度,致使不良信息严重危害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对一些网吧、游戏厅的管理不到位,放任未成年进入不良娱乐场所,导致意识薄弱、思想简单的学生沉溺其中。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意识,判断是非能力薄弱,不良信息以及不良现象必然学生影响学生的品德,复杂、混乱的社会风气严重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增加了实施难度。
3.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不协调
小学生入学之前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年轻父母事业繁忙,常常忽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许多学生入学时其德育方面几乎是零基础,便与学校德育教学有所冲突,需要师生之间有较长磨合与适应的时间。例如,公交车上学生主动让座但父母对此行为表示反对;遵守红绿灯是学生接受的学校德育内容,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便利而无视规则,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诲产生怀疑。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德育工作是小学德育教学的基础,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
4.学校德育进程与学生心理发育不符
当代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早熟现象。但是,学校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挤压着学生的生活时间,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小学生出现交往不适应、情感受挫、厌学逃课等现象。德育教学缺少与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渗透融合,对德育教学的开展缺少专业研究,导致学生对德育教学缺乏兴趣,难以着乎心,形乎行。
三、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德育与日常教学融合
德育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各学科教材中都含有德育意义的素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科书在编制过程中加大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各科教师都要深入研究课程教材,从德育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科目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学,将德育与科目教学结合起来,使德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二)净化社会风气,建设良好社会环境
为小学生德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全面配合。对互联网络平台、部分娱乐场所、不良书籍等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因素进行监管。如今我国已有部分规定,如在小学学校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允许开设网吧、游戏厅等对小学生有不良影响的娱乐场所,切实配合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实施。
(三)重视家庭德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需要家庭德育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教学的合力。
(四)创设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形成良好德育氛围
建立学校德育网站,开辟创新型的德育课堂,避免强制灌输的德育教学,德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德育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德育榜样,促进小学生德育健康發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但必不可少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有效推动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突破,取得成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切实加大德育教学的全面渗透,大幅度增强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白有宏《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几点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2期。
[2] 李巧莉《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22期。
[3] 卢世鹏《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年会议。
[4] 钱卫秋《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名师在线》2018年第25期。
[5] 潘水康《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2期。
[6] 丁凤良《浸润“中国心” 培育“文化根”—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若水德育”实践研究》,《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7] 邬江《小学德育系统化构建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探索—以成都市双林小学为例》,《新生代》2020年第4期。
[8] 窦思静《〈教育漫话〉中的德育观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的启示》,《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6期。
[9] 《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 从“微”处着眼,构建德育课程》,《中国德育》2020年第9期。
[10] 路正会《信息技术与德育课堂的整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点滴看法》,《中小学电教》2020年第5期。
[11] 何定怡、陈颖《“民间文学”类非遗资源融于小学德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科教文汇》2020年第4期。
[12] 王艳英《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关键词:小学 德育工作 实效性
德育是对道德、思想以及政治的全面教育。在小学阶段,德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二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民道德教育,三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小学德育纲要》规定了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小学生具有强大的求知欲以及并不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最佳时期。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以至于很多人感觉德育可有可无,学校的主要任务只是提高学习成绩、考高分,这是传统教育的巨大缺陷。德育工作是我国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才是成功的教育,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教学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极为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但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忽视培养专业德育教师,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如今加强全面素质培养,国家先后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德育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明确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德育的教学根本。在此指导下进行系统化的德育课程探索,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不同的生活学习经历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德育课程,德育教学工作正在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二)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虽然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但长期以来学校及教师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惯性依旧存在,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更重视升学率,德育教学徒有其名,在课时、资源、师资力量及受重视程度上均有欠缺。
2.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上的资源和信息呈爆炸式膨胀,对“三观”尚未形成、辨别善恶能力差的小学生具有很大影响。互联网的内容监管难度大,国家虽屡屡出台新规,仍不及信息推陈出新的速度,致使不良信息严重危害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对一些网吧、游戏厅的管理不到位,放任未成年进入不良娱乐场所,导致意识薄弱、思想简单的学生沉溺其中。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意识,判断是非能力薄弱,不良信息以及不良现象必然学生影响学生的品德,复杂、混乱的社会风气严重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增加了实施难度。
3.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不协调
小学生入学之前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年轻父母事业繁忙,常常忽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许多学生入学时其德育方面几乎是零基础,便与学校德育教学有所冲突,需要师生之间有较长磨合与适应的时间。例如,公交车上学生主动让座但父母对此行为表示反对;遵守红绿灯是学生接受的学校德育内容,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便利而无视规则,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诲产生怀疑。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德育工作是小学德育教学的基础,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
4.学校德育进程与学生心理发育不符
当代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早熟现象。但是,学校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挤压着学生的生活时间,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小学生出现交往不适应、情感受挫、厌学逃课等现象。德育教学缺少与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渗透融合,对德育教学的开展缺少专业研究,导致学生对德育教学缺乏兴趣,难以着乎心,形乎行。
三、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德育与日常教学融合
德育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各学科教材中都含有德育意义的素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科书在编制过程中加大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各科教师都要深入研究课程教材,从德育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科目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学,将德育与科目教学结合起来,使德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二)净化社会风气,建设良好社会环境
为小学生德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全面配合。对互联网络平台、部分娱乐场所、不良书籍等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因素进行监管。如今我国已有部分规定,如在小学学校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允许开设网吧、游戏厅等对小学生有不良影响的娱乐场所,切实配合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实施。
(三)重视家庭德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需要家庭德育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教学的合力。
(四)创设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形成良好德育氛围
建立学校德育网站,开辟创新型的德育课堂,避免强制灌输的德育教学,德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德育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德育榜样,促进小学生德育健康發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但必不可少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有效推动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突破,取得成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切实加大德育教学的全面渗透,大幅度增强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白有宏《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几点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2期。
[2] 李巧莉《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22期。
[3] 卢世鹏《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年会议。
[4] 钱卫秋《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名师在线》2018年第25期。
[5] 潘水康《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2期。
[6] 丁凤良《浸润“中国心” 培育“文化根”—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若水德育”实践研究》,《中国教师》2020年第7期。
[7] 邬江《小学德育系统化构建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探索—以成都市双林小学为例》,《新生代》2020年第4期。
[8] 窦思静《〈教育漫话〉中的德育观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的启示》,《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6期。
[9] 《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 从“微”处着眼,构建德育课程》,《中国德育》2020年第9期。
[10] 路正会《信息技术与德育课堂的整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点滴看法》,《中小学电教》2020年第5期。
[11] 何定怡、陈颖《“民间文学”类非遗资源融于小学德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科教文汇》2020年第4期。
[12] 王艳英《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