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律责任论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法律责任内涵的复杂性决定了环境法律责任概念既指法律责任形式又表征一种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环境法律责任是综合性法律责任,包括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三种责任形式。多种责任形式的存在决定了追究环境法律责任不能适用统一的归责原则, 而只能分别按照三种责任形式各自的归责原则完成环境法律责任的归结。
  关键词 环境法 责任 归责原则
  一、环境法律责任概念
  关于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其环境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环境法律责任与环境违法行为紧密相连,只有实施环境违法行为的人,才承担法律责任,即环境违法行为是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前提,环境法律责任则是环境违法行为的必然后果。”王灿发教授在《环境法律法学教程》中认为“环境法律责任是环境法主体因不履行环境义务而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本文给环境法律责任下的定义是,环境法律关系的责任主体因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违反环境行政和民事合同的约定,破坏了法律上或合同中的功利关系或道义关系,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
  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一)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
  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法学界对“违法”涵义的解释有“主观违法说”和“客观违法说”两种。前者立足于行为人行为,凡行为违反法律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即构成违法;相反即使该行为侵犯了应受或者已受法律保护的权益,如果行为本身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的,也不构成违法。后者则以行为效力为着眼点,行为侵犯了应受或已受法律保护的权益,即使行为未违反法律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范,也构成违法。
  (二)环境违法主体具有相应责任能力
  环境行政责任的承担主体既包括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责任,又包括环境行政管理相对人。实现环境行政责任的机关比实现环境民事和刑事责任的机关还要广。它包括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另外因为一些特殊的障碍使环境行政责任难以实现时,国家权力机关可以协助实现。
  (三)行为的危害后果
  行为的危害后果是承担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选择要件之一。在环境行政法有规定时,才作为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传统的行政法要求损害必须是对人身和有主财产的损害,而现代的环境行政法则扩大了这种损害的范围。
  (四)环境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环境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是构成环境行政责任的选择条件。在法律规定不以危害后果作为承担环境行政责任条件的场合下,不存在确定因果关系的问题。相反如果法律规定以行为造成危害后果作为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条件的情况下,必须确定危害后果与环境违法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损害结果是环境行政责任的选择构成要件。在要求有损害后果时,行为人要承担行政责任,行政机关就必须要证明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一)环境民事责任理论与实践
  在我国,环境民事诉讼因环境民事纠纷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停止侵害之诉、排除妨碍之诉、消除危险之诉、恢复环境原状之诉和损害赔偿之诉。
  1、民事诉讼起诉资格
  对于民事诉讼原告的起诉资格,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判例一般都要求原告必须是直接利害关系人,任何人不得对与自己无关的财产主张权利,以限制公民的诉权。但是由于环境损害具有特殊性,其广泛性、积累性、持久性和环境污染损害救济诉讼的专业性等性质,许多国家出于保护环境和公民环境权益的需要,扩大了公民的诉权,并不同程度地放宽了对环境民事诉讼起诉资格的限制。
  2、授予环保等社会团体和环保局以环境民事诉讼起诉权
  “集团诉讼”是民事诉讼的一种形式。他作为一种典型的扩大诉权的诉讼形式,如今在环境资源民事诉讼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按照传统的理论,“集团诉讼”的原告都应该是受害者,非受害者不能参与到集团诉讼中。团体诉讼的力量雄厚,态度一般比较强硬,有能力与大公司周旋,并且可以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法院与政治家往往非常重视,不敢怠慢。比起个人的干预力量,效果要好得多。因而在国外环境资源民事诉讼中被广泛采用。
  此外,一些英美法系的国家基于自己的法律传统,以“公共信托”理论授予环境保护局代表联邦、州长代表其所在的州寻求相关的民事诉讼救济的权利。比如美国的环境保护局局长有权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相对人停止违反许可证的行为
  (二)举证责任的转移
  在传统的民事损害赔偿诉讼中,一般都要求受害人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谁主张,谁举证”,即提出加害人有过错、有损害事实、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及受害人本人没有过错等证据,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
  但在环境资源民事诉讼中,这样的“举证”,受害者往往是难以做到的。长期以来,我因一直实行“双方举证与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相结合”的原则,立法上并没有规定举证责任转移或倒置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被告负主要的举证责任,即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定的,由被告举证。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的环境资源民事诉讼事实上在一定的程度上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四、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环境刑事责任是环境犯罪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它因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产生,因司法机关的追究而被实现。相对传统的环境刑事责任理论而言,在环境刑事责任的产生和实现过程中,现代环境刑事责任理论的突破与发展主要体现在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即环境刑事责任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方面和客体等方面。   (一)环境刑事责任主体方面的发展
  按照传统的刑法理论,法人充其量不过是法律所拟制的 “人”,它没有法律所允许的合法目的以外的意识能力和行为能力,自然也没有犯罪能力。以法人的外观形式作出的犯罪行为实质上是操纵法人或有关享有法定职权,或被法人的决策者授予职权的自然人的犯罪行为。从刑罚的处罚功能来说,对法人不能处以自由刑和生命刑,充其量只能判处其罚金、责令停厂、关闭。而这些功能,行政责任同样可以做到。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法人的外观形式作出的犯罪行为,尤其是环境犯罪行为,危害现象日益严重。由于法人环境犯罪的危害远远大于单个自然人环境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而且法人在若干例外情况下为规避其责任,常有利用第三人的行为以掩护或转移自己责任的事实。所以法人最终也成为环境刑事责任主体。
  (二)环境刑事责任主观方面
  刑事责任的主观方面是指环境责任人对其自身产生社会危害性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状态。各国在刑事立法上一般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我国的刑事立法也采用了此归责原则。作为解决我国环境资源问题最严厉的刑事法律也是如此,但在司法实践中却采用了无过错原则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因果关系推定原则是指在没有排污行为与环境危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的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如果该排污行为先于环境危害后果存在,而且危害的严重程度与污染排放的数量与浓度在统计上呈正相关,被告又不能证明环境危害结果并非由其排污行为所致的,即可推定排污行为与环境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目前,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已为一些国家的环境立法所采纳。
  (三)环境刑事责任客体方面
  环境犯罪的客体是指由环境刑事法律所保护的,并为环境犯罪行为所侵犯或威胁的环境保护的社会关系。在环境污染事故中,首先遭到侵害的是环境,环境只有在被侵害后才对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造成损害或威胁。也就是说,环境的损害是环境犯罪的原生结果,而由环境损害造成的其他损害则是环境犯罪的派生结果。因此环境权益排除在环境刑事责任的客体之外,不仅与法理不通,而且对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权益是不利的。随着环境犯罪现象的日益增多,具有保护社会权益功能的刑法在保护环境方面难以有更大的作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把危害环境罪的犯罪客体扩充至环境及其环境要素。
  (四)环境刑事责任客观要件方面
  环境刑事责任的客观要件是指应负环境刑事责任的行为所造成社会危害的客观事实的总和。包括危害行为、危害情节、危害后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在理论与实践上得到突破和发展的客观要件主要是危害后果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两个方面。
  1、危害结果
  由于许多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常常是连续的,持久的。其行为通过广大的空间,与其他包括自然原因在内的其他因素进行累积性的复合反应后,才产生危害后果。而且危害结果一旦发生,它并不因为环境行为的停止而停止,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消失。由于恢复遭受损害的环境要花费巨大的经济代价,而有的破坏往往是无法恢复的,且环境质量遭受损害往往会严重危害一定地域内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因此如果只是惩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结果犯,不仅不会促进全体公众的福利,反过来会导致厂群关系和政府与群众关系的紧张。因此一些国家在惩治环境将染和破坏的结果犯的同时,在新制定或修改的刑法中规定了行为犯和危险犯,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情况下,危害结果可以不作为实现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必要要件,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一定行为就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2、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法律规定损害结果的发生为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必须要件时,往往需要确认环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按照传统的民事责任理论要证明环境污染与生态行为及其危害结果之间的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往往是非常困难的,有时甚至不可能。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刑事责任领域也是这样,因此有必要把民事责任领域的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应用于刑事责任领域。
  五、结语
  环境法多样的责任形式不仅决定了它只能按法律责任的不同性质分别适用归责原则,同时也使得环境法律规范的适用产生了大量的责任竞合问题。环境法是整合了多部门法规范的综合法律部门,其责任规范分别具有行政法、民法和刑法性质,因此就出现了在同一法律部门内部非冲突性法律责任的并存。虽然出于保护环境和充分救济环境侵害受害人的目的,分别执行这些不同规定的不同部门法性质的环境法律责任的会使相关的环境权利救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同时这也可能使不法行为人承受多重责任,受到多种惩罚,显然是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理念。因此,如何协调适用三种环境法律责任形式,更好地解决环境法律责任竞合问题,建立系统性的环境损害责任机制是当前我国环境法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释:
  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5.
  姚锐敏,易凤兰.违法行政及其法律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l]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叶必丰.行政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常纪文.环境法原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周坷.环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8]张步洪.行政侵权归责原则初论 [J].行政法学研究,1999.
  [9]常纪文.环境法律责任原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10]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5.
  [11]周训芳.环境法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2]姚锐敏,易凤兰.违法行政及其法律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13]王曦.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第一卷)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4]马怀德.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征[D].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
有些记忆,是与生命同在的,不因年代沧桑而褪减,反而随着岁月流逝,变得更加珍贵.rn对老一辈衢州人来讲,西安高腔曾给贫瘠的心灵带来一片葱绿.对年轻一代而言,喜欢西安高腔,是
本文对热轧带钢存在的镰刀弯,麻点等缺陷问题,进行形貌分析,提出了有关控制办法,从而有效提高了热轧产品的合格率.
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史上是否存在推定法则或推定的适用,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吾国古昔断狱,亦有以推定论罪诸说。”最早适用推定断狱定案者,乃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据其中有关章节
07年1月28日,昆明市正当华灯初上时候,我满怀惴惴不安的心绪回到了旅馆,雪花融化后的冰冷缠绕着我。我有些不相信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幸福是否来得太过急促,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不喜欢整理旧物,觉得累赘和麻烦,但旧照片是个例外,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总能感到美好的情意。一个闲暇的下午,我照旧翻看起老照片,回忆着光阴中的片断,忽然发现,在我35年的
期刊
随着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重要,教育学家乌伸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迎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讲,学科教学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
饮酒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今,人们对于酒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有关饮酒的错误观念仍在误导着人们.rn误区一:喝酒会杀死脑细胞研究发现,纯酒精用作消毒剂时,通过接触
期刊
万两黄金,难以论价购买;荣华富贵,不能朝夕挽留。不论贫富,人人皆有;不因出身,多给一时。用以求知,犹如三春热土;宴猎狎昵,宛若火上浇油。人生旅途,此刻光阴最贵;放浪形骸,等
期刊
上周赶着回家参加堂姐的婚礼,上火车那天突然头晕嗓子痛,去校医院才知发着低烧,回家后也咳得厉害。爸爸妈妈不放心,立刻带着我去诊所。大概是热感高发期,诊所挤满了人。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