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为起点, 论证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与实践价值上具有一致性,并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例, 探讨了如何建立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营销人才
一、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一体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时代与国家的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发源地, 要树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肩负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业创新教育的责任。
(二)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提出“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目前形势来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合理归位于“能通过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创造事业的人”,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适应企业内部创新创业需要,立足具体岗位群和岗位工作要求。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
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明显,就业与创业的边界逐渐模糊,高职教育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与途径上的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有促进、强化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度地依赖专业教育。就教育目标与实施途径而言,二者具有一致性。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应变力、竞争力与发展力两种教育的融合不仅在知识、见识方面為学生提供最新科学技术信息、行业发展动态、经济社会资讯,还能运用一个个虚拟的、仿真的、全真实的项目,去带动学生思考问题,强化其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
三、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一体化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首先,要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纳入到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去,确立创新型营销人才需要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其次,在整个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中贯彻执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出支撑创新营销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创业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应尽的责任。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普遍活泼活跃,我们将创业素质教育以教学的方式直接体现在教育过程中,针对营销学生好“动”的“天性”,培养一定的“静态”功力,达到以“动”带“静”,以“静”控“动”,打造在职场能够“动静结合”的一线创新型营销人才。
(三)开发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为支点,将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为四个层级:通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输入创新意识创业知识;专业课程强化创业技能;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经营实战指导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之具备基本创业能力。引进企业到校内开辟创业创新项目,直接作为学生创业练手的项目来做;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利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扩张期,校企签订横向科技服务协议,派遣学生、教师进入企业运营项目中开展工作。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建体现创业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分阶段建立多种不同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文化氛围,逐步创立体现创业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①创新创业认知阶段:采用参观企业、校外实习基地、邀请优秀创业型校友回校内讲座交流的方式,确立职业发展方向,萌生创新创业梦想。②创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安排学生到市场调查公司、电话销售公司、广告公司、零售连锁公司等专门型企业实习,学习单项创业技能。③创业能力综合提升阶段:邀请企业销售专家、改革创新能手以及优秀毕业生做更加深入的营销创业讲座;利用企业真实案例开发课程,为创新创业提供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④创新创业实践阶段:组建由企业经营专家、专业教师联合指导培养的学生创新工作团队,利用顶岗实习机会,磨炼经营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借助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多方资源,通过创业实战经营项目的演练,才能培养出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创建一套适应新形势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实验、修正、完善。
参考文献:
[1]程洁.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营销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
[2]程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3]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营销人才
一、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一体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时代与国家的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发源地, 要树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肩负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业创新教育的责任。
(二)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提出“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目前形势来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合理归位于“能通过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创造事业的人”,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适应企业内部创新创业需要,立足具体岗位群和岗位工作要求。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
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明显,就业与创业的边界逐渐模糊,高职教育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与途径上的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有促进、强化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度地依赖专业教育。就教育目标与实施途径而言,二者具有一致性。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应变力、竞争力与发展力两种教育的融合不仅在知识、见识方面為学生提供最新科学技术信息、行业发展动态、经济社会资讯,还能运用一个个虚拟的、仿真的、全真实的项目,去带动学生思考问题,强化其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
三、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一体化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首先,要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纳入到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去,确立创新型营销人才需要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其次,在整个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中贯彻执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出支撑创新营销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创业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应尽的责任。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普遍活泼活跃,我们将创业素质教育以教学的方式直接体现在教育过程中,针对营销学生好“动”的“天性”,培养一定的“静态”功力,达到以“动”带“静”,以“静”控“动”,打造在职场能够“动静结合”的一线创新型营销人才。
(三)开发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为支点,将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为四个层级:通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输入创新意识创业知识;专业课程强化创业技能;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经营实战指导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之具备基本创业能力。引进企业到校内开辟创业创新项目,直接作为学生创业练手的项目来做;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利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扩张期,校企签订横向科技服务协议,派遣学生、教师进入企业运营项目中开展工作。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建体现创业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分阶段建立多种不同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文化氛围,逐步创立体现创业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①创新创业认知阶段:采用参观企业、校外实习基地、邀请优秀创业型校友回校内讲座交流的方式,确立职业发展方向,萌生创新创业梦想。②创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安排学生到市场调查公司、电话销售公司、广告公司、零售连锁公司等专门型企业实习,学习单项创业技能。③创业能力综合提升阶段:邀请企业销售专家、改革创新能手以及优秀毕业生做更加深入的营销创业讲座;利用企业真实案例开发课程,为创新创业提供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④创新创业实践阶段:组建由企业经营专家、专业教师联合指导培养的学生创新工作团队,利用顶岗实习机会,磨炼经营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借助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多方资源,通过创业实战经营项目的演练,才能培养出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创建一套适应新形势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实验、修正、完善。
参考文献:
[1]程洁.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营销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
[2]程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3]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