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加较劲,美俄酝酿相处新模式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16日,美俄首脑峰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7月12日至15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问莫斯科。那次访问没有引起国际舆论多大关注,但并不意味着只具有象征意义。
  如果算上7月9日拜登与普京之间的通话、6月16日两人在瑞士的会晤,以及5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之间的会晤,不难看出,拜登政府的对俄外交,在盟友以外的主要大国中,无论在形式还是频度上,都是非常突出的。这充分说明,美俄关系在回归正常的外交。
  但这种回归,绝不是说指向关系的大幅改善。事实上,在美俄较为频繁互动的同时,双方较劲、秀军事肌肉的频度和力度丝毫不减—如近段时间俄罗斯在夏威夷附近军演,美日在太平洋联合军演18天,以及北约32艘舰艇在黑海地区联演。
  如果将美俄之间较为频繁的互动和较劲结合起来,可以隐约看出,双方在酝酿两国相处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回归正常外交的基础上,重塑后冷战时代的美俄关系。至于这对新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美俄目前的立场是分歧大于共识。

回归外交


  就美俄双边关系而言,美国长期以来都是强势方。所以,美俄关系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美方。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俄关系“回归外交”,主要是因为“老外交”拜登。
  为什么说是“回归外交”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在此之前相当长时间里,美俄关系已经表现得不那么具有国与国之间正常外交关系的特征。比如,几乎没有正式的首脑会晤和高官接触,两国间各层级的沟通渠道基本停滞,两国关系处于无人驾驶的漂流状态。
  这种“不外交”的局面,始于奥巴马政府时期。2009年刚入主白宫时,奥巴马对俄搞了一波“重启”外交,试图修复因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而受损的美俄关系。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后,美国把手伸向了俄罗斯的国内政治,招致莫斯科的强烈不满,“重启”外交随之熄火。2013年6月,曝光美国“棱镜计划”的斯诺登“落户”莫斯科后,两国之间尚存的信任,事实上已经荡然无存。此后的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危机,则把美俄关系锁定在了对抗的轨道上。
  自那以后,除了国际场合安排的两次会面,直到奥巴马离开白宫,他再也没有与普京举行正式的双边会晤,“重启”外交期间建立的部长级会晤机制也随之停摆。两国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以牙还牙式的循环,比如制裁与反制裁,相互驱逐外交官等。2018年7月特朗普与普京在赫尔辛基的会晤,尽管性质上属于“正式”,但更像是拉个人关系,而非搞首脑外交。而且,特朗普执政期间,奥巴马政府时期美俄互动的“以牙还牙”,又重演了一遍。
  2020年8月,包括4位美国前驻俄大使在内103位前外交官和学者,联名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警告美俄关系正处于绝境,呼吁调整政策以降低出现灾难性冲突的风险。事实上,在美国建制派眼里,美俄关系现状“不可持续”已形成共识。但在拜登入主白宫之初,两国关系不仅没有出现缓和的迹象,反而呈现螺旋式下滑的局面。拜登3月称普京是“杀人凶手”,导致俄驻美大使被召回国。4月,美驻俄大使也奉召回国。美俄外交关系“被降级”。
在美俄较为频繁互动的同时,双方较劲、秀军事肌肉的频度和力度丝毫不减—如近段时间俄罗斯在夏威夷附近军演,美日在太平洋联合军演18天,以及北约32艘舰艇在黑海地区联演。

  关系剧烈震荡,实际上是双方都在试探。上述公开信,可以说是道出了拜登的“心声”。作为“老外交”,拜登非常清楚,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美俄关系,肯定会影响其整体外交战略布局,而两国之间问题的应对、分歧的管控,以及可能的合作,都离不开外交。4月15日,拜登在发布对俄政策讲话时,呼吁与普京面对面会谈。5月19日,布林肯与拉夫罗夫在冰岛会面,主要任务就是探讨拜登和普京会面的可能性。
  对于6月16日在瑞士举行的美俄首脑峰会,此前双方期待都不高,但结果并非如某些分析人士所称的那样毫无成效。某种程度上说,普京与拜登都实现了最基本的预期:恢复正常的外交渠道,结束两国关系“无人驾驶”的状态。在那次峰会上,两国签署了关于“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并同意在网络安全以及涉及战略稳定的问题上启动专家级磋商。这些都为美俄关系的变化创造了可能。

重塑关系


  作为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副总统,拜登曾见证并参与了美俄关系的“重启”。2009年2月7日,他在出席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时说:“与俄罗斯的关系,现在是时候按下重启键了,美国将同俄罗斯在很多双方能够而且应当合作的领域,重新展开对话。”他的这一表态,是奥巴马政府首次明确发出“重启”外交的信号。同年7月,奥巴马访问莫斯科期间,美俄宣布建立由两国总统亲自领导的双边合作发展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协调各领域的合作。
  不难看出,当时美国对俄“重启”外交指向的是“合作”。而且,如果合作能落实,美俄关系发展的想象空间是比较大的。但拜登入主白宮后,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其外交安全团队官员,都再也没有提“重启”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希望建立“稳定和可预期”的美俄关系。尽管这样的关系里面也有合作的内容,但与十多年前的“重启”外交相比,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不再以建立积极、良性的双边关系为目的。
  拜登政府在“回归外交”、防止美俄关系螺旋式下滑的同时,也在调低对俄外交的预期。如果对比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对俄政策,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在试图重塑美俄关系。这种重塑的突出特点是,把俄罗斯从可以拓展发展空间的对象,变成需要管理的“麻烦”。
  在美国政治精英中有种比较主流的观点,即俄罗斯是一个无力挑战美国、正在衰落的大国,但它仍然有让美国不容忽视的能量。而这一点,正是拜登希望建立“稳定和可预期”美俄关系的原因。   今年2月4日,拜登在首次发表外交政策演说时,提到最多的国家就是俄罗斯,而且态度异常强硬。他说:“我用与前任美国总统截然不同的方式向普京总统明确表示,美国在俄罗斯的挑衅、干涉选举、网络攻击等行径面前低头的日子已经结束了。”而在6月16日的首脑峰会上,拜登向普京提交了一份列有16个不可发起网络攻击的基建设施的清单。尽管在那次会晤中拜登称俄罗斯为“大国”,但很难否认,其内心真实的对俄定位是“麻烦制造者”。
  在莫斯科眼里,俄美关系也在经历重塑。有意思的是,在对时局的判断和对对方的认知上,俄罗斯与美国有着诸多“共识”。比如,莫斯科认为美国的形象在坍塌、实力在下降。普京7月2日签署的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表述道:“西方的霸权正在消失,但这正在导致更多、更严重的冲突。”普京在与拜登会晤后的记者会上说:“与俄美关系恶化有关的一切,都不是由我们而是由美国发起的。”所以,在俄罗斯眼里,美国不仅在衰落,而且是个“麻烦制造者”。
  基于这样的对美认知,俄罗斯也在调低对俄美关系的预期,不会指望再出现一次“重启”。在与拜登会晤后的记者会上,针对“峰会是否将打开美俄关系新阶段的大门”的提问,普京的回应是“目前还很难说”。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表示,俄美双边关系中积累了太多的消极因素,无法指望一次会谈就能弥合双方深刻的分歧。作为双边关系中的弱势一方,俄罗斯谨慎表态的另一面,是緩和甚至改善俄美关系的愿望。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3年俄罗斯的GDP达到历史高点2.29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八),2020年大幅萎缩到1.69万亿美元,萎缩幅度高达26%。在GDP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俄罗斯2020年排名第十位),这样的萎缩幅度绝无仅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2014年以来美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对俄GDP萎缩几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虽然美俄对改善双边关系的预期都不高,但俄罗斯的意愿无疑更强烈。

不确定性


  目前看来,美俄关系的重塑,还处于起步且脆弱的阶段。虽然双方的预期都不高,但预期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却不小。对于拜登政府提出的建立“稳定和可预期”的美俄关系,有美国学者认为这略显“幼稚”,因为普京的外交行为,最可预期的就是“不可预期”。
莫斯科认为美国的形象在坍塌、实力在下降。普京7月2日签署的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表述道:“西方的霸权正在消失,但这正在导致更多、更严重的冲突。”

  同样,俄罗斯改善俄美关系的希望,得到拜登政府“配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来说,俄罗斯的负面形象不利于改善双边关系,对俄强硬反倒是能得到政治加分。
  重塑关系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俄两国的战略调整。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学者德米特里·特列宁,在分析7月2日公布的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时认为,这份战略更新的范围和程度要远超2015年的版本。“那时,由于乌克兰危机,与西方的关系虽然已急剧恶化,但仍被认为是可以挽救的。”在特列宁看来,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再是优先方向,“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现在被正式打上了不友好国家的标签”。
  根据特列宁的分析,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把俄罗斯传统价值观提到了新的高度。“新战略认为,俄罗斯传统价值观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攻击,西方文化威胁到了俄罗斯人的文化主权,并试图通过重新书写历史来诋毁俄罗斯……总而言之,该文件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俄罗斯正式放弃1990年代的自由主义话语体系。”由此可见,俄罗斯已经把意识形态问题纳入对美外交。
  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的战略调整主要是防御性的,而拜登政府则带有明显的攻击性,且呈现出明显的冷战特征。比如,在外交中大打民主牌、支持俄罗斯反对派、联合盟友施压俄罗斯等。特列宁在近期的文章中写道:“对于78岁的拜登来说,冷战不是像奥巴马那样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对于拜登来说,目前与莫斯科的对抗,就是冷战的后记。而且像冷战本身那样,美国必须赢。”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从曾经跟美国平起平坐的对手,到变成美国人眼中的“麻烦制造者”,这样的心理落差,随时可能转化为对美国的愤怒。美国前驻俄大使、斯坦福大学学者迈克尔·麦克福尔,近日受访时表示:“我真的认为我们低估了俄罗斯的实力,那种觉得俄罗斯是一个衰落国家的观点,没有事实支撑……无论普京手中有什么牌,他都会打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领导人都更具攻击性。”拜登所希望的“稳定和可预期”,估计不太可期。
其他文献
乌克兰哈尔科夫,一名代孕母亲在诊所内等待分娩  商业代孕合法化议题,了解、思考得越多,越不敢持有一个笃定的立场。  不少相关的讨论,多以“我的想法在改变”开始。有的曾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两个人之间的你情我愿,由人的自由意志和权利意识决定,但看到境况糟糕的代孕妈妈受到伤害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曾坚决反对代孕,当看到代孕庞大需求的真实存在,考虑到一味反对可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与其将
图 \ Nintendo  我终于有了一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我在屋前屋后种上了郁金香、三色堇、风信子,我的邻居们没事还会过来帮我浇浇花。  我家附近有一片白色沙滩,我用栅栏把它围起来当作私人度假海滨。复活节的时候我在上面搭了一张彩蛋床,躺在上面晒太阳、午睡、倾听海浪的声音,海风习习吹来,我禁不住在床上打了好几个滚。  这时候不禁发出那句很多人都有的感慨:要是能一辈子都活在“动物森友会”
2021年8月23日,试图逃离的阿富汗民众在喀布尔机场外等待  阿富汗局势变化之快,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由于主要当事者之一美国的“存在”,阿富汗被视为当今诸多世界大国利益和分歧的交汇点。其变局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相关大国的既定战略,但将不可避免地牵动大国神经,如影响相关国家的外交判断,并可能反映到政策调整上,从而影响既定外交战略的推进。  事实上,在美国盟友最大的“集散地”欧洲,再次出现了对美国是
2021年1月,香港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停牌近3年的汇源果汁正式退市。  曾经叱咤风云的国民饮料连续六年亏损,负债114亿元。汇源果汁老总朱新礼也成了“老赖”,41亿元资产被银行冻结。  作为民族水饮品牌,汇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便是卖身可口可乐受阻,并购套现希望幻灭。以至于时隔多年之后,深陷债务危机的朱新礼依然意难平:“如果并购成功,我们已经是千亿级的公司了。”  可惜的是,商业史上不存在假设。从辉煌
北京地坛书市里,一个不大的露天舞台,传出了歌声、琴声、掌声,吸引了众人驻足观看。这便是由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北京禁毒在线、北京市禁毒志愿者总队共同组织的主题为“参与禁毒、共享阳光”的禁毒宣传活动。  台上,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禁毒志愿者通过合唱、手语表演、相声,传递着他们的激情与愿望。台下,禁毒基地的讲解员热火朝天地与观众进行互动有奖问答,通过禁毒常识的提问,激起人们对毒品的关注。这些禁毒志愿者来自
雷墨资深主笔  6月16日,拜登将在瑞士与普京举行会晤。国际舆论关注比较多的,是这两人都对会晤“不抱期望”,甚至还没见面就隔空互怼。那么问题來了,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见面呢?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每一位新总统就任后,都会对美俄关系“重启”一次。在这位总统离任时,美俄关系跌入谷底,为下一次重启“创造机会”。  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才4个月,就在2001年6月与普京总统见了一面。那次
房子,对于每一个为生活而辛苦着的人来说,就像是蜗牛身上背着的壳,即使再小,那也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人的居住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住房改革在不断摸索中前行,伴随的还有人们生活方式和情感的变化。而今,我们回望这30年以来,小小的“蜗牛壳”所背负的故事,实在太多。    1978-1988:虽然拥挤,但这就是生活    关键词 等、靠、要福利分房  今年59岁的郭先生,是1979年
“中美贸易战”,双方剑拔弩张。至少,目前还没正式开打。双方都将对方相关出口商品列入了加税的文件,而真正的实施日期,则要视后续博弈或者说协商而定。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深度、市场潜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这是当年的日本等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曾在和美国的贸易战、汇率战中败下阵来。  中国不是日本,中国不会惧怕特朗普挑起
英国的农业金融制度从整体上看是属于商业银行型农业金融制度,即农业相关的信贷资金均来自于各大商业银行,而不是来自于专门的一些农业金融机构。它的这一特点使得英国和其他欧美、亚洲国家的农村金融制度截然不同。    《新农业信用法》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逐渐衰退。以前由大量殖民地和其他附属国提供所需农畜产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立刻致使英国战后出现农产品短缺。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不得不下决心对农
吕德文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如果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很多人容易将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当成是社会溃败的证据。但只要实事求是地回顾更长一个时期的社会变迁历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误判。  远的不说,哪怕是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暴力发生的范围和烈度,或许要远高于21世纪之后的中国吧?在城管部门调研时,那些老队员们并不讳言当年“暴力执法”的常规化问题。更为典型的是,最近20多年警察执法的文明进程,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