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號: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78-01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的消失在泥土之中。
——题记
在素有“中国湖城”美誉的鄱阳,有这样一所建校逾百年的公立高中—鄱阳中学;在这个古老悠久、以勤朴公勇为校训的中学里就有这样一位集貌、思、行为一身的最美历史教师—韩进军。
一、美在其貌
也许当你第一次见到韩进军老师时,会觉得他“其貌不扬”,但那双眼睛却像镶嵌在平凡的五官当中的两颗流光溢彩的黑曜石,让人印象深刻。当韩老师那“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的眼睛看着你的时候,你绝不会看不到他对同学们的拳拳之心,而不把他当作最亲切的朋友。韩老师一米八多的个子。当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手拿着一本历史教材,迈着不急不徐的步子站上讲台上时,不用说话,那高大健硕的身子仿佛就是一座厚重的历史。他的声音在课堂上洪亮而有力,但在与学生“交流”时就会不自觉的放低声音,语气也是平和得近乎温柔。在他的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干净儒雅的书生气质。
二、美在其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大儒张载的名句一直为韩老师所称道。对历史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虔诚的信仰,他经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又会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么两个“极端”的话时不时的从他嘴里蹦出来,却让我们异常深刻的体会到了“历史”不仅仅是作为一门学科所给予我们的辩证性的思维方式。
韩老师的“美在其思”不止体现在它的辩证的思维,更多的是他思想的丰富。
他的历史课从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旁征博引,或是穿插著名的历史事件,或是重点“介绍”某个历史人物,又或是对比联系同时代的中外历史背景……在韩老师的课上,历史不再是枯燥无趣的,而是真实而生动有趣的。除了对历史的精通,他对文学也是颇感兴趣。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课上,忘了是提到什么,他不甚唏嘘,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遇到了灾荒,一户人家吃光了所有的存粮,正面临要被饿死的困境,有一天晚上父亲悄悄把儿子叫到房间,跟他商量说:“家里没有吃的了,不能全家都饿死,你把你媳妇“献”出来,咱们杀了吃,等熬过了这段饥荒,爹在给你娶个好的“。儿子听了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不料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媳妇听到了,她赶忙连夜逃回了自己的娘家,向自己的爹娘哭诉。爹娘知道后就安慰了女儿并让她安心住下,半夜女儿起来解手,路过爹娘房间,听到爹说:“咱们辛辛苦苦把女儿养这么大,与其便宜了别人,被别人吃,不如咱们杀来吃了吧”。女儿听到吓得又逃离了家,后来听说就疯了。韩老师感慨颇多:人性之恶,亲情的脆弱淡薄由此可见。上了大学,我偶然间翻开了《白鹿原》,这才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除了这种“文学小故事”,各种正史、野史、名人趣事,他也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文史不分家”在韩老师身上体现的真可谓是淋漓尽致。
他讲课语言极其幽默生动,往往在不经意间让人忍不住发笑。又常常给人一种智慧的启迪。韩老师不是一个佛教信徒,却对一些关于佛学的书籍有所涉猎。面对新鲜的与众不同的事物,他也仍然保持着一颗纯粹的好奇心。在课余时的闲聊,他时常提到最近“搜罗”的书籍,那些“宝贝”就放在他的床头,每天晚上睡前他都会坚持看一个小时的书。他也经常同我们分享读书获得的感悟,“要最大程度准确的评价某个历史事件,最重要的是找到第一手史料”,
三、美在其行
韩老师还没有教我的时候,我也早就听说过他了。因为韩老师带的文科复读班在我们县早就美誉在外。我的室友小A也在他的班上。与韩老师的第一次接触是小A的缘故。小A是一个复读生,高中三年都是在鄱阳二中读的,她家庭条件不太好,父亲生病,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维系生活。那次是因为书本费的事想找韩老师商量,她一个人不太敢所以就拉了我一起去。那天韩老师大概也猜到了她的来意,就单独把小A带到了一处。没多久小A就一脸兴冲冲的跑回来了,她说她太感动了,韩老师太好了,她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好的老师。然后才细细的对我说了具体情况:原来韩老师这几天就发现了小A学习状态不太好,所以就问了小A同桌,知道了她家里的事。本打算下午就找她“谈谈”的,没想到被“她”抢先了一步。韩老师说让她不用担心书本费的事,他已经帮她先交了,现阶段最主要的是保持一个好心态,专心学习。还说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他。小A现在在南昌,听说现在与韩老师仍保持着联系。
韩老师也有绝大多数班主任的“通病”。喜欢“逮”人。每天早自习他都会在上课铃响前靠在楼梯旁的扶栏上(我们教室就正对着楼梯),遇到来晚的,总会“啰嗦”的说几句:“怎么(又)迟到了,明天也要起(床)早点咯!”明明是训人的话却从中听出了一份无可奈何的关爱!我就被他抓住了好几次,每次听到他这样说,总是不好意思的对着他嘿嘿笑着糊弄过去。也有几次是带着早餐上楼的,他看见了有时也会“朋友式”的调笑几句:“早上就吃这么两块馒头啊,你可真好养活儿。”“早餐还是要吃好一点哟!”这样一种“亦师亦友”的相处,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永远都是一种温暖的感动。
春雨染绿了世界,也在我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真情的种子。韩老师的“个人魅力”、丰富多元的思想以及他对学生慈父般的爱一直深深的感动着我,永远都是我心中的最美的老师。
作者简介:韩玮(1992-),女,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的消失在泥土之中。
——题记
在素有“中国湖城”美誉的鄱阳,有这样一所建校逾百年的公立高中—鄱阳中学;在这个古老悠久、以勤朴公勇为校训的中学里就有这样一位集貌、思、行为一身的最美历史教师—韩进军。
一、美在其貌
也许当你第一次见到韩进军老师时,会觉得他“其貌不扬”,但那双眼睛却像镶嵌在平凡的五官当中的两颗流光溢彩的黑曜石,让人印象深刻。当韩老师那“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的眼睛看着你的时候,你绝不会看不到他对同学们的拳拳之心,而不把他当作最亲切的朋友。韩老师一米八多的个子。当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手拿着一本历史教材,迈着不急不徐的步子站上讲台上时,不用说话,那高大健硕的身子仿佛就是一座厚重的历史。他的声音在课堂上洪亮而有力,但在与学生“交流”时就会不自觉的放低声音,语气也是平和得近乎温柔。在他的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干净儒雅的书生气质。
二、美在其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大儒张载的名句一直为韩老师所称道。对历史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虔诚的信仰,他经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又会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么两个“极端”的话时不时的从他嘴里蹦出来,却让我们异常深刻的体会到了“历史”不仅仅是作为一门学科所给予我们的辩证性的思维方式。
韩老师的“美在其思”不止体现在它的辩证的思维,更多的是他思想的丰富。
他的历史课从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旁征博引,或是穿插著名的历史事件,或是重点“介绍”某个历史人物,又或是对比联系同时代的中外历史背景……在韩老师的课上,历史不再是枯燥无趣的,而是真实而生动有趣的。除了对历史的精通,他对文学也是颇感兴趣。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课上,忘了是提到什么,他不甚唏嘘,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遇到了灾荒,一户人家吃光了所有的存粮,正面临要被饿死的困境,有一天晚上父亲悄悄把儿子叫到房间,跟他商量说:“家里没有吃的了,不能全家都饿死,你把你媳妇“献”出来,咱们杀了吃,等熬过了这段饥荒,爹在给你娶个好的“。儿子听了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不料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媳妇听到了,她赶忙连夜逃回了自己的娘家,向自己的爹娘哭诉。爹娘知道后就安慰了女儿并让她安心住下,半夜女儿起来解手,路过爹娘房间,听到爹说:“咱们辛辛苦苦把女儿养这么大,与其便宜了别人,被别人吃,不如咱们杀来吃了吧”。女儿听到吓得又逃离了家,后来听说就疯了。韩老师感慨颇多:人性之恶,亲情的脆弱淡薄由此可见。上了大学,我偶然间翻开了《白鹿原》,这才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除了这种“文学小故事”,各种正史、野史、名人趣事,他也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文史不分家”在韩老师身上体现的真可谓是淋漓尽致。
他讲课语言极其幽默生动,往往在不经意间让人忍不住发笑。又常常给人一种智慧的启迪。韩老师不是一个佛教信徒,却对一些关于佛学的书籍有所涉猎。面对新鲜的与众不同的事物,他也仍然保持着一颗纯粹的好奇心。在课余时的闲聊,他时常提到最近“搜罗”的书籍,那些“宝贝”就放在他的床头,每天晚上睡前他都会坚持看一个小时的书。他也经常同我们分享读书获得的感悟,“要最大程度准确的评价某个历史事件,最重要的是找到第一手史料”,
三、美在其行
韩老师还没有教我的时候,我也早就听说过他了。因为韩老师带的文科复读班在我们县早就美誉在外。我的室友小A也在他的班上。与韩老师的第一次接触是小A的缘故。小A是一个复读生,高中三年都是在鄱阳二中读的,她家庭条件不太好,父亲生病,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维系生活。那次是因为书本费的事想找韩老师商量,她一个人不太敢所以就拉了我一起去。那天韩老师大概也猜到了她的来意,就单独把小A带到了一处。没多久小A就一脸兴冲冲的跑回来了,她说她太感动了,韩老师太好了,她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好的老师。然后才细细的对我说了具体情况:原来韩老师这几天就发现了小A学习状态不太好,所以就问了小A同桌,知道了她家里的事。本打算下午就找她“谈谈”的,没想到被“她”抢先了一步。韩老师说让她不用担心书本费的事,他已经帮她先交了,现阶段最主要的是保持一个好心态,专心学习。还说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他。小A现在在南昌,听说现在与韩老师仍保持着联系。
韩老师也有绝大多数班主任的“通病”。喜欢“逮”人。每天早自习他都会在上课铃响前靠在楼梯旁的扶栏上(我们教室就正对着楼梯),遇到来晚的,总会“啰嗦”的说几句:“怎么(又)迟到了,明天也要起(床)早点咯!”明明是训人的话却从中听出了一份无可奈何的关爱!我就被他抓住了好几次,每次听到他这样说,总是不好意思的对着他嘿嘿笑着糊弄过去。也有几次是带着早餐上楼的,他看见了有时也会“朋友式”的调笑几句:“早上就吃这么两块馒头啊,你可真好养活儿。”“早餐还是要吃好一点哟!”这样一种“亦师亦友”的相处,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永远都是一种温暖的感动。
春雨染绿了世界,也在我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真情的种子。韩老师的“个人魅力”、丰富多元的思想以及他对学生慈父般的爱一直深深的感动着我,永远都是我心中的最美的老师。
作者简介:韩玮(1992-),女,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