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学好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优化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古诗词 韵律 意境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52-01
0
一、以读导悟,品味诗之韵味
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词讲究音韵的应用,通过句子之间使用相同韵脚的字词来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音乐美、韵律美,而且古诗词中讲究练字,一字一句都有着诗人独特的含义,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朗读来体会诗词中的韵律美,并通过字斟句酌来仔细体会诗词中的用字之巧妙,以此来品味诗词的独特韵味。
例如,古诗词讲究押韵,是中华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外化,押韵赋予了诗歌以跌宕起伏的韵律美,使人读起来郎朗上口,铿锵悦耳。《乡村四月》这首古诗也不例外,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朗读这首诗,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字词,来促使学生体会诗词的用字之绝妙。比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当中的“绿”字,”“绿”本来是名词,可是在这首诗中诗人却把它当作了动词,而且特别巧妙地表达了春天来了,为什么呢?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翁卷在作诗的时候曾经想过很多词,比如“过”“到”“满”等,但是都感觉平淡无奇,不出彩,最后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绿”字,仿佛春风将绿色瞬间铺满了江南大地,一时间满目春色,让人耳目一新。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朗读诗词,并通过我的细致讲解,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字词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促使学生领悟到了诗歌的用字之绝妙,也品味到了诗歌中蕴含的无尽韵味。
二、以图引趣,再现诗之画境
小学生由于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的限制,难于从诗人寥寥数字中体会诗词中诗人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诗画般的优美意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画面等来再现诗中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趣。
例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就运用图片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广阔而又空寂的意境。上课开始,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图,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整个图片呈现出一种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的意境,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答:“孤独,冷清,……”我导入:“是啊,诗人柳宗元就像是这幅图片的人一样,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到诗中看一看,柳宗元是怎样的描写的吧!”于是,我引导学生走进诗中,来仔细品味诗中所蕴含的意境。这样,我通过图片来再现了诗歌中描绘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中所描述的意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己推人,通晓诗之情意
“文以载道,诗可明心”,古诗词往往是诗人抒发情感,表达远大志向、抱负的一种文学载体,虽然古诗词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遥远,但从古至今,人们的思想感情都是相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尝试触摸、体验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促使学生通晓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的诗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送别好朋友时的不舍之情来体会李白当时的心境,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课上,我边给学生讲解诗词的意思,边引导学生體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我这样讲解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孟浩然要从黄鹤楼离开到扬州去了,当时的扬州市最繁华的地方,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去一个特别繁华的大城市,你送他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除了不舍,是不是还有点羡慕?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一只孤单单的小船已经消失在远远的天边了,我只能看见那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边。照理说,烟花三月的长江上不可能只有一只小船,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你们想一下,如果是你在送别好朋友,朋友坐车走了,你眼里是不是只能看见他的车在越走越远?为什么?因为你不舍得他走对不对?朋友走得连影子都看不见了,你还依依不舍的站在原地不肯回去……”这样一来,我引导学生以己推人,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通晓了诗中所要表达的深厚情感。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古诗词的音、画、情,促使学生品味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古诗词 韵律 意境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52-01
0
一、以读导悟,品味诗之韵味
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词讲究音韵的应用,通过句子之间使用相同韵脚的字词来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音乐美、韵律美,而且古诗词中讲究练字,一字一句都有着诗人独特的含义,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朗读来体会诗词中的韵律美,并通过字斟句酌来仔细体会诗词中的用字之巧妙,以此来品味诗词的独特韵味。
例如,古诗词讲究押韵,是中华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外化,押韵赋予了诗歌以跌宕起伏的韵律美,使人读起来郎朗上口,铿锵悦耳。《乡村四月》这首古诗也不例外,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朗读这首诗,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字词,来促使学生体会诗词的用字之绝妙。比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当中的“绿”字,”“绿”本来是名词,可是在这首诗中诗人却把它当作了动词,而且特别巧妙地表达了春天来了,为什么呢?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翁卷在作诗的时候曾经想过很多词,比如“过”“到”“满”等,但是都感觉平淡无奇,不出彩,最后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绿”字,仿佛春风将绿色瞬间铺满了江南大地,一时间满目春色,让人耳目一新。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朗读诗词,并通过我的细致讲解,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字词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促使学生领悟到了诗歌的用字之绝妙,也品味到了诗歌中蕴含的无尽韵味。
二、以图引趣,再现诗之画境
小学生由于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的限制,难于从诗人寥寥数字中体会诗词中诗人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诗画般的优美意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画面等来再现诗中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趣。
例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就运用图片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广阔而又空寂的意境。上课开始,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图,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整个图片呈现出一种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的意境,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答:“孤独,冷清,……”我导入:“是啊,诗人柳宗元就像是这幅图片的人一样,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到诗中看一看,柳宗元是怎样的描写的吧!”于是,我引导学生走进诗中,来仔细品味诗中所蕴含的意境。这样,我通过图片来再现了诗歌中描绘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中所描述的意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己推人,通晓诗之情意
“文以载道,诗可明心”,古诗词往往是诗人抒发情感,表达远大志向、抱负的一种文学载体,虽然古诗词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遥远,但从古至今,人们的思想感情都是相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尝试触摸、体验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促使学生通晓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的诗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送别好朋友时的不舍之情来体会李白当时的心境,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课上,我边给学生讲解诗词的意思,边引导学生體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我这样讲解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孟浩然要从黄鹤楼离开到扬州去了,当时的扬州市最繁华的地方,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去一个特别繁华的大城市,你送他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除了不舍,是不是还有点羡慕?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一只孤单单的小船已经消失在远远的天边了,我只能看见那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边。照理说,烟花三月的长江上不可能只有一只小船,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你们想一下,如果是你在送别好朋友,朋友坐车走了,你眼里是不是只能看见他的车在越走越远?为什么?因为你不舍得他走对不对?朋友走得连影子都看不见了,你还依依不舍的站在原地不肯回去……”这样一来,我引导学生以己推人,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通晓了诗中所要表达的深厚情感。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古诗词的音、画、情,促使学生品味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