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一项活动,没有人生而就会,这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如果深入课堂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就会发现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了解問题,进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课型;能力训练;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阅读要求过高影响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过高、过细,超过了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打击了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现象在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比较深的老教师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能够正确地归纳课文中心思想、提炼段落大意是阅读水平高的一种表现,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上语文阅读课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但是由于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需要相当强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但是由于考试时有这方面的内容,结果就变成了不是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思想,而是教师把课文的中心思想总结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去背诵,这就给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使他们对语文课产生了恐惧和抵触心理,打击了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再比如在语文教材中,由于很多课文取自于语言大师的作品,这些语言大师不愧是语言大师,他们对词汇的运用有独到之处,从而使对事物的描绘、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生动鲜明,令人耳目一新,取得惊人的艺术效果。在阅读课上抱着欣赏的态度给学生讲解这些词汇的运用妙处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题目,因为这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的人说,学生缺乏这种能力不正好应该培养吗?问题是除了极少数将来吃文字饭的学生需要这种能力,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能力将来是不需要的,所以没必要在这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否则也会给学生造成学习的压力,挫伤他们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本来阅读是一个很愉快的情感体验过程,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超过他们实际水平的要求,给他们造成了压力,结果就使他们视阅读如猛虎,避之唯恐不及,怎么会热爱呢?
  二、现实阅读教学课型反思
  语文教材从选材上来看是包罗万象的,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中有人事;既有古代的,也有现在的,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和幻想。应该说,在选择课文内容方面,编辑们是花费了苦心,他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这些教材时,既能学到其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又能多知道一些自然、社会生活、历史等相关知识,在思想情操方面也得到熏陶和修养。面对这多重要求,有的语文教师就糊涂了,不知道怎么做了,他们忘记了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材内容去教给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课文内容所表现的语言形式,去学会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领会他人的思想感情,来了解别人传达的知识;学会使用这些语言工具来准确、生动、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他们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去掌握其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而是大讲特讲课文的内容,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想品德课和科普课,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把阅读课上成了单纯的语文课,对课文承载的内容不求甚解。我们上阅读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能准确、快速地领会别人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应该说,要做到这一点,不只是同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有关,也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说,语文课也承载着因教材而适宜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任务,因此,语文课又不能单纯只进行语言分析,也要把教材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顺便扩大知识面。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除要从语言形式方面对课文进行分析之外,对课文中涉及的知识也要搞明白,以便把课文的内容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虽然这不是必须的,但是要求能够做到的,做不到就不合要求!
  有的教师虽然注重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但是只推荐文学方面的作品,几乎没有推荐优秀的科学小品、科普读物,这也是一种偏颇。在语文课上,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固然有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之目的,但是也是为了今后他们在工作中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之用,因此,不能只推荐文学作品,地理、历史的等都应该加以推荐,只要适合他们阅读,他们能够接受,作品本身又很优秀,就应该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这才能达到阅读课的目的。
  三、阅读教学中的能力训练反思
  重视读、写,轻视听、说。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课的基本职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说重视阅读写作,忽视听说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广义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阅读看作是接受信息的过程,阅读课就是培养学生快速、准确捕捉信息和准确理解信息的能力,如果这样来理解阅读的价值,那么就应该把听力训练也算作阅读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因为听也是接受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所谓“语文”二字,实际上就已经包括语言文字两种表达信息的方式了。有的人说,听、说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活动,还需要语文课专门来讲?那是自然,听说能力虽然有自然生长的一面(但是如果细致分析起来,这也不是纯自然生长的,而是包含教育的成分,虽然不是通过学校教育),但是要想快速增长这种能力,把这种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就非得进行专门的训练不可。我认为,正是由于听、说是今后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的活动,所以,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必须放到语文课上来,提到语文教学的议事日程上来。
  重视精读能力的提高,忽视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看一位语文教师上阅读课,对教材的分析是很细致的,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到表现手法,那分析可谓是鞭辟入里、面面俱到,属于精读的范畴。对学生进行这种精读训练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接受的信息铺天盖地,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要很好地利用这些信息,就要有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这靠那种精研细磨的精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的阅读课除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精读文本的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和提高他们快速阅读的能力,以便跟上时代的要求。可以说,在语文阅读课上忽视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点亟待解决。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普遍觉得作文难,感觉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难点。形成这样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阅读量小、视野窄。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和符号反映客观事物或者传递某种知识信息或者表达思
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特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石北凹陷及周缘油气源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石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地化特征与下石炭统滴水泉组腐泥型烃
本文研究并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外业务开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学习发达国家海外保护知识产权的突出优点,着力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农村学生普遍阅历与见识较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语文,使他们的语文知识丰富,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要求、大发展的时代,急切盼望综合素养的人才。在我们的身边不难发现这样的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提升。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所有知识的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语文学科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来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基本要求,其中读与写是密切关联的,它能够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
【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而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原因,加之本身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不能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确实有效的措施,则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会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厌倦的所在。  【关键词】语文;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
自从苍梧中学承担语文新课改试点任务以来,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学校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个挑战,我们全组语文教师行动起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我从个
【摘要】阅读能够提升人们的阅历,阅读也是常常伴随着人们的左右,阅读还能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还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事实证明阅读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不能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去影响学生,阅读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情感中来,也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启迪,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延伸性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自主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面对写作能力退化的生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分层设计写作指导方案策略,指出教育起源论和合作教育理论在高中写作教学分层设计中应用效果明显,希望对于今后高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写作教学;分层设计;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面对写作能力退化的生源问题思考  笔者现在在区重点高中教学,由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