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高度强调青少年全面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育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基于青少年儿童视角,提出一些跳高训练教学对策,希望可以为新时期国内青少年跳高训练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 跳高训练 教学对策
跳高作为一项中小学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力量、柔韧度以及速度等具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如果训练不当,还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如造成肌肉拉伤等。基于此,在开展跳高训练期间,必须结合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科学制订训练方案,确保可以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明确跳高训练原则
在开展青少年跳高训练期间,为了确保训练工作有序开展,就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跳高训练方案,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明确跳高训练原则,具体如下。
(一)要本着适度原则,确保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在跳高训练期间,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立足于运动负荷量的积累,在学生训练时间与动作数量逐步增加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跳高训练负荷强度,且负荷增加期间要保证过渡平缓,不可突然间增加负荷的强度,妥善处理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在每次训练完毕后,教师均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肌肉放松。
(二)要强化专项技术和基本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青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综合训练,确保可以全面提升其训练效果。例如,在实际的跳高训练中,除了安排专项技术训练外,还要安排专门的身体素质课,如应用田径多项训练以及比赛、持续、变换等多种训练方法,确保在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同时,不会使某个身体部位产生过度疲劳。又或者可以将一套完整的跳高技术分解成若干套,每天让学生训练一套,其间进行穿插训练,借此来提升训练的有效性。
(三)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身体素质的青少年给予不同的训练方案。不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心理承受力以及负荷承受能力等各不相同,所以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给予不同的训练方案,具体需要结合青少年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抵抗力以及负荷承受能力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方法和计划,尤其是要确保相应运动负荷量符合相应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需求,这是确保跳高训练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二、强化身体素质训练
(一)强化弹跳训练。对青少年跳高训练而言,弹跳素质训练是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训练方法,其在提升青少年跳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青少年弹跳素质,可以通过各种跳跃练习来进行训练,如先开展水平跳跃训练,再开展垂直跳跃训练;先开展双脚跳跃训练,再开展单脚跳跃训练;先开展徒手训练,再开展负重跳跃训练;先进行慢速跳跃训练,再开展快速跳跃训练,最后再要求全体学员开展助跑起跳训练。
(二)强化速度训练。速度于青少年跳高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是由于跳高运动项目涉及直线跑技术和弧线助跑等关乎速度的部分。在速度训练期间,可以引导学员进行折叠跑、小步跑、负重摆臂、后蹬跑等专门训练;引导学员进行30m直线加速跑、5~6m半径圆圈快速跑、8~10步全程助跑或快速节奏助跑、60m弧线大步跑以及60~80m直线放松大步跑等来提升他们快跑技术。
(三)强化力量训练。在青少年跳高训练中,力量训练也不容忽视,这主要是由于跳高起跳对腰腹力量、蹬伸力量、快速摆动力量以及肌肉的爆发力等均具有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同样需要高度重视跳高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比如,通过采用负重快速深蹲来发展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通过负重半蹲训练,可以训练学员的腰背肌力和下肢力量;通过负重弓步行走,训练学生的大腿肌肉韧带力量;通过负重垫步跳训练和半蹲跳等,发展学生的下肢膝以及脚踝等部位的关节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上述涉及负重训练的内容,相应的负重量需要结合青少年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确定,避免学员出现高负荷训练情况。
三、注重持续跟踪训练
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少年跳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评判青少年跳高训练效果,就需要强化持续跟踪训练,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确保可以通过科学、完善的跟踪训练方案来提高青少年跳高训练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提前设定若干个基本的体能训练指标,针对不同学生建立专门的跳高训练状况跟踪档案。在开展跳高专项体能训练后,教师需要将所获得的训练数据录入到对应学生的档案中,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各个学员的跳高训练效果,以及跳高训练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后需要结合相应的训练效果来及时制定恰当的教学调整策略,确保可以不断提升跳高训练的有效性。
总之,青少年跳高训练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为了提升跳高训练效果,需要明确跳高训练的选择,强化弹跳素质、速度水平以及力量素质等专项训练,同时需要注重持续跟踪训练,确保可以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跳高能力。
(作者简介:张碧仙,男,大专,莆田市城厢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中级,研究方向:田径训练)(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青少年 跳高训练 教学对策
跳高作为一项中小学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力量、柔韧度以及速度等具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如果训练不当,还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如造成肌肉拉伤等。基于此,在开展跳高训练期间,必须结合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科学制订训练方案,确保可以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明确跳高训练原则
在开展青少年跳高训练期间,为了确保训练工作有序开展,就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跳高训练方案,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明确跳高训练原则,具体如下。
(一)要本着适度原则,确保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在跳高训练期间,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立足于运动负荷量的积累,在学生训练时间与动作数量逐步增加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跳高训练负荷强度,且负荷增加期间要保证过渡平缓,不可突然间增加负荷的强度,妥善处理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在每次训练完毕后,教师均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肌肉放松。
(二)要强化专项技术和基本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青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综合训练,确保可以全面提升其训练效果。例如,在实际的跳高训练中,除了安排专项技术训练外,还要安排专门的身体素质课,如应用田径多项训练以及比赛、持续、变换等多种训练方法,确保在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同时,不会使某个身体部位产生过度疲劳。又或者可以将一套完整的跳高技术分解成若干套,每天让学生训练一套,其间进行穿插训练,借此来提升训练的有效性。
(三)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身体素质的青少年给予不同的训练方案。不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心理承受力以及负荷承受能力等各不相同,所以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给予不同的训练方案,具体需要结合青少年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抵抗力以及负荷承受能力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方法和计划,尤其是要确保相应运动负荷量符合相应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需求,这是确保跳高训练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二、强化身体素质训练
(一)强化弹跳训练。对青少年跳高训练而言,弹跳素质训练是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训练方法,其在提升青少年跳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青少年弹跳素质,可以通过各种跳跃练习来进行训练,如先开展水平跳跃训练,再开展垂直跳跃训练;先开展双脚跳跃训练,再开展单脚跳跃训练;先开展徒手训练,再开展负重跳跃训练;先进行慢速跳跃训练,再开展快速跳跃训练,最后再要求全体学员开展助跑起跳训练。
(二)强化速度训练。速度于青少年跳高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是由于跳高运动项目涉及直线跑技术和弧线助跑等关乎速度的部分。在速度训练期间,可以引导学员进行折叠跑、小步跑、负重摆臂、后蹬跑等专门训练;引导学员进行30m直线加速跑、5~6m半径圆圈快速跑、8~10步全程助跑或快速节奏助跑、60m弧线大步跑以及60~80m直线放松大步跑等来提升他们快跑技术。
(三)强化力量训练。在青少年跳高训练中,力量训练也不容忽视,这主要是由于跳高起跳对腰腹力量、蹬伸力量、快速摆动力量以及肌肉的爆发力等均具有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同样需要高度重视跳高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比如,通过采用负重快速深蹲来发展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通过负重半蹲训练,可以训练学员的腰背肌力和下肢力量;通过负重弓步行走,训练学生的大腿肌肉韧带力量;通过负重垫步跳训练和半蹲跳等,发展学生的下肢膝以及脚踝等部位的关节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上述涉及负重训练的内容,相应的负重量需要结合青少年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确定,避免学员出现高负荷训练情况。
三、注重持续跟踪训练
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少年跳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评判青少年跳高训练效果,就需要强化持续跟踪训练,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确保可以通过科学、完善的跟踪训练方案来提高青少年跳高训练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提前设定若干个基本的体能训练指标,针对不同学生建立专门的跳高训练状况跟踪档案。在开展跳高专项体能训练后,教师需要将所获得的训练数据录入到对应学生的档案中,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各个学员的跳高训练效果,以及跳高训练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后需要结合相应的训练效果来及时制定恰当的教学调整策略,确保可以不断提升跳高训练的有效性。
总之,青少年跳高训练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为了提升跳高训练效果,需要明确跳高训练的选择,强化弹跳素质、速度水平以及力量素质等专项训练,同时需要注重持续跟踪训练,确保可以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跳高能力。
(作者简介:张碧仙,男,大专,莆田市城厢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中级,研究方向:田径训练)(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