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大特色,其主要设置目标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特点,引导学生在现实场景下对知识进行应用与严重,以此来唤醒学生学习乐趣,使其更为主动的参与到物理探索活动当中。基于此,本文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为例,探讨在IYNT活动模式下開展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活动能力与探究能力,并促使物理教学进一步回归生活本质。
关键词:IYNT赛题;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活动主题介绍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是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活动内容,该单元教学主题为“光现象”,也就是强调学生在了解了光的色谱、频率、传播特点以及不同的运动形式之后,尝试用所学知识来解读生活现象。在教材中给出的情境中,为学生描述了“天气晴朗的条件下,通过茂密枝叶投射下来的光斑在地面的形状、亮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学生尝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出具体猜想,同时还要根据猜想来设置相应的实验活动。鉴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不足,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及方案指导,以确保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1]。
二、基于IYNT模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一)活动流程
在活动设计上,完整的IYNT竞赛流程从“课题研讨”到“成果评价”往往会持续较长周期,因此想要将其转移到课堂中实施便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简化,以确保学生在体现活动特色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2]。为此教师可将活动流程设置为表一所示。
活动持续周期以两个课时为主,选择在周五活动课上向学生提出关于“探究树荫下的光斑”讨论课题。然后根据班级学生意愿将其分为正方、反方两个学习小组。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相关猜想,并例举活动设计。完成初步讨论之后,学生可以在周末时间自主收集参考资料,并利用家庭物资来进行实验设计,用以验证自身的活动猜想。而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通过视频通讯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应帮助,以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完成实验设计后,正方小组同学需要上交一份800字的文字说明材料,内容需包括“活动猜想”、“实验依据”、“使用材料”、“实验现象”、“参考资料”用于课堂中为其他学生进行说明;而反方小组同样需要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具体包括“孔多大时能出现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距离临界值”等方面,并需要搜集各种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用于在辩论活动中对正方提出质疑。准备就绪后,活动可于周一的物理课中正式展开。
(二)实施过程
1.猜想的提出。在第一课时筹备极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室外,在真实光照条件下去观测树荫下的光影。为了提高观测清晰度,教师可在树荫下放置白纸,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观测白板形状、明暗。并尝试移动白纸来观察光斑变化。最终获得以下物理猜想:(1)光斑的形成原理为“小孔成像”;(2)光斑形状与孔距、孔径有关;(3)光斑清晰度与亮度和相距、物距有关。
根据这三个猜想,可以分别将班级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分别有正方、反方构成,比结合猜想来搜集参考资料,并进行实验设计。
2.实验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张代用不同图形孔洞的白纸,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将白纸固定在光源下方一定位置上,观测投映光斑形状;
(2)移动白纸与光源之间的位置,观测投影光斑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
(3)用一张报纸覆盖在三角形孔洞上,观测随着孔径变化,光斑是否发生改变。
根据实验具体现象,正方学生可查询相关的学习资料,以此解释实验原理;反方同学除了可以收集支持自身观点的学习资料外,还可以上网搜寻一些特殊的光斑现象,在辩论过程中要求正方小组成员进行解释。
三、活动评价
具体的活动评价标准同样是基于IYNT竞赛标准进行调整,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如表二所示。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IYNT模式提出了关于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构想,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研究能力发展,并带动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建军. 浅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 中外交流,2021,28(1):324-325.
[2]陈冀轩. 初中阶段物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课程研究 ——以"桥梁设计师"系列课程为例[J]. 物理实验,2021,41(5):59-63.
关键词:IYNT赛题;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活动主题介绍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是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活动内容,该单元教学主题为“光现象”,也就是强调学生在了解了光的色谱、频率、传播特点以及不同的运动形式之后,尝试用所学知识来解读生活现象。在教材中给出的情境中,为学生描述了“天气晴朗的条件下,通过茂密枝叶投射下来的光斑在地面的形状、亮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学生尝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出具体猜想,同时还要根据猜想来设置相应的实验活动。鉴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不足,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及方案指导,以确保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1]。
二、基于IYNT模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一)活动流程
在活动设计上,完整的IYNT竞赛流程从“课题研讨”到“成果评价”往往会持续较长周期,因此想要将其转移到课堂中实施便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简化,以确保学生在体现活动特色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2]。为此教师可将活动流程设置为表一所示。
活动持续周期以两个课时为主,选择在周五活动课上向学生提出关于“探究树荫下的光斑”讨论课题。然后根据班级学生意愿将其分为正方、反方两个学习小组。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相关猜想,并例举活动设计。完成初步讨论之后,学生可以在周末时间自主收集参考资料,并利用家庭物资来进行实验设计,用以验证自身的活动猜想。而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通过视频通讯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应帮助,以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完成实验设计后,正方小组同学需要上交一份800字的文字说明材料,内容需包括“活动猜想”、“实验依据”、“使用材料”、“实验现象”、“参考资料”用于课堂中为其他学生进行说明;而反方小组同样需要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具体包括“孔多大时能出现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距离临界值”等方面,并需要搜集各种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用于在辩论活动中对正方提出质疑。准备就绪后,活动可于周一的物理课中正式展开。
(二)实施过程
1.猜想的提出。在第一课时筹备极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室外,在真实光照条件下去观测树荫下的光影。为了提高观测清晰度,教师可在树荫下放置白纸,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观测白板形状、明暗。并尝试移动白纸来观察光斑变化。最终获得以下物理猜想:(1)光斑的形成原理为“小孔成像”;(2)光斑形状与孔距、孔径有关;(3)光斑清晰度与亮度和相距、物距有关。
根据这三个猜想,可以分别将班级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分别有正方、反方构成,比结合猜想来搜集参考资料,并进行实验设计。
2.实验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张代用不同图形孔洞的白纸,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将白纸固定在光源下方一定位置上,观测投映光斑形状;
(2)移动白纸与光源之间的位置,观测投影光斑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
(3)用一张报纸覆盖在三角形孔洞上,观测随着孔径变化,光斑是否发生改变。
根据实验具体现象,正方学生可查询相关的学习资料,以此解释实验原理;反方同学除了可以收集支持自身观点的学习资料外,还可以上网搜寻一些特殊的光斑现象,在辩论过程中要求正方小组成员进行解释。
三、活动评价
具体的活动评价标准同样是基于IYNT竞赛标准进行调整,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如表二所示。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IYNT模式提出了关于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构想,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研究能力发展,并带动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建军. 浅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 中外交流,2021,28(1):324-325.
[2]陈冀轩. 初中阶段物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课程研究 ——以"桥梁设计师"系列课程为例[J]. 物理实验,2021,41(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