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期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辈咨询;心理危机干预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该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面子工程
心理咨询室是每个中小学必须配备的,是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不管学校经济条件是否允许,都在校团委办公室、教导主任办公室门牌上悬挂着“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匾额,也有很多学校将档案室或库房作为心理咨询室。除了上级领导检查这段时间之外,根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里面值班,形同虚设。
2.不能保证课时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时而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各中小学校都是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自主安排。通常都是安排在校学生上课或者集体活动期间。每个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课的时间和课时不尽相同。在对学校教师的访谈中,很多教师普遍反映,心理健康课时不能保证,经常被数学、语文等主课挤占。
3.师资力量不稳定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很多教师都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又缺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深造机会。很多心理教师甚至是从校医、班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人员中选拔,这些人通常都是身兼数职,只要有文化课方面的教学任务就需要立即停止心理健康教育课,从而造成心理健康教学师资力量不稳定。
4.辅导时间难以保障
即使部分中小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是咨询时间也很难保障。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兼数职,难以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辅导。即便是心理学方面的专职教师,每天忙于教学任务,也没有多少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
二、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人。但是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学校为数不多、身兼数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不够的,应该针对中小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制订专门的心理学方面的学习计划,并建立技能培训机制。很多学生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和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因此必须出台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教师相关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机制。
2.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多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学生,对这些情况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应该不断强化中小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影响力。最好采用单独的心理健康咨询或辅导,让这类学生能够改变看问题的视角,逐渐接受既成的事实,使这些学生能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3.举办同辈之间的咨询活动
同辈心理咨询活动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方法,即同辈之间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方法。很多成功案例和研究发现,同辈咨询活动效果明显,因此是解决目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大之间矛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4.打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通常,青少年好奇心比较强,普遍缺乏自控能力,特别是中小学生,一旦他们对网络“成瘾”,就难以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中小学校应该为学生成长打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同时对一些网瘾少年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学生上网。
5.建立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目前,有很多学生都长期缺少父母的关怀,使他们对待事情十分敏感,极易形成心理问题,遇到非常小的事件也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各中小学校都必须制订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既需要专业教师的教育和引導,又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80.
[2]朴婷姬,刘惠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9):115-116.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辈咨询;心理危机干预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该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面子工程
心理咨询室是每个中小学必须配备的,是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不管学校经济条件是否允许,都在校团委办公室、教导主任办公室门牌上悬挂着“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匾额,也有很多学校将档案室或库房作为心理咨询室。除了上级领导检查这段时间之外,根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里面值班,形同虚设。
2.不能保证课时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时而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各中小学校都是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自主安排。通常都是安排在校学生上课或者集体活动期间。每个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课的时间和课时不尽相同。在对学校教师的访谈中,很多教师普遍反映,心理健康课时不能保证,经常被数学、语文等主课挤占。
3.师资力量不稳定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很多教师都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又缺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深造机会。很多心理教师甚至是从校医、班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人员中选拔,这些人通常都是身兼数职,只要有文化课方面的教学任务就需要立即停止心理健康教育课,从而造成心理健康教学师资力量不稳定。
4.辅导时间难以保障
即使部分中小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是咨询时间也很难保障。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兼数职,难以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辅导。即便是心理学方面的专职教师,每天忙于教学任务,也没有多少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
二、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人。但是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学校为数不多、身兼数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不够的,应该针对中小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制订专门的心理学方面的学习计划,并建立技能培训机制。很多学生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和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因此必须出台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教师相关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机制。
2.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多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学生,对这些情况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应该不断强化中小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影响力。最好采用单独的心理健康咨询或辅导,让这类学生能够改变看问题的视角,逐渐接受既成的事实,使这些学生能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3.举办同辈之间的咨询活动
同辈心理咨询活动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方法,即同辈之间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方法。很多成功案例和研究发现,同辈咨询活动效果明显,因此是解决目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大之间矛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4.打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通常,青少年好奇心比较强,普遍缺乏自控能力,特别是中小学生,一旦他们对网络“成瘾”,就难以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中小学校应该为学生成长打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同时对一些网瘾少年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学生上网。
5.建立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目前,有很多学生都长期缺少父母的关怀,使他们对待事情十分敏感,极易形成心理问题,遇到非常小的事件也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各中小学校都必须制订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既需要专业教师的教育和引導,又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80.
[2]朴婷姬,刘惠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