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学生健康的金钥匙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将教、学、想、练相结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辅助教学手段的安排具有目的性,设疑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提出,具有针对性。运用多种素质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健康;能力;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在素质教育的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不够重视,总觉得那是课堂以外的事。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积极的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良好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受益于终身。
  三、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其他文献
近日,义乌市东河小学的田园教育社团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每周三下午,校园里洋溢着田园气息,学生各自参加喜欢的田园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就每个孩子的精彩。  据该校陈校长介绍,东河小学以田园教育为抓手,从“田园文学、田园影像、田园实践、民间艺术、民俗民风”入手,学生自主报名选择感兴趣的社团开展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
《大纲》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最近的阅读教学中,师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发现了文本中的叙述出现了“情”与“理”的
【摘 要】 语文似一杯茗茶,耐人寻味,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慢慢品味,发现其中的内涵。深度阅读是品味语文的重要方法,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捕捉语文的意蕴,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和真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为语文课堂深度阅读给出了具体方向。深度阅
教学主题生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已成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正飞速地发展。它创意新颖、语言生动、特点鲜明、简洁易懂、形象独特、幽默风趣,吸引了不少孩子,也成为大语文课堂不可封顶的教学资源。如何让广告走进孩子的学习,既能让孩子了解广告的意义和作用,又能让孩子享受广告的广告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我们有时不凡组织孩子收集、品析广告素材,让学生借用活动课的形式加强广告体验,了解广告文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的迅猛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人合作共事。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于是,“小组合作”便走进了课堂。然而,现实的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
星期六早晨,我早早地从床上起来,刷牙、洗脸、梳头。全部搞定之后就开始了我的“工作”。  我先从里面打扫开始,小角落、桌底下统统不放过,一不小心,我的手被扫帚上的竹条扎出了血,妈妈看了后,伤心地说:“不要打扫了,休息一下吧。”“不”,说完就拿起扫帚继续打扫起来。  接着,我又拿起拖把,开始逐个房间地拖,一不小心头撞到了床角,痛的我眼泪都出来了,但我没有放弃,继续工作。一个小时后全部拖完了,只感觉腰酸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课标”说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也!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学生怕写作文、烦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忧作文。作文教学为何总是这样高耗低效?深究起来,学生知识积累缺乏、表达欲望低下,教师指导不力是主因。  那么,如何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呢?在我看来,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求”入手,来改变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积累求多  作文究竟是什么
儿童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同样好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有足够的方法和策略来有效应对作文教学中层出不穷的问题。联系日常教学实际,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学生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与我们教师的指导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发现及体会。  一、拨动心灵弦,情动而辞发  我认为好的作文教学,应该用真实的生活体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喷发,从而达到词如泉涌、一吐为快
【摘 要】 几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们把重心逐渐转移到教育上来,由于教育的普及,人们不再担心孩子有没有学上,而是更加关注教学质量的好坏。尽管教育设备在逐年改善,但是教学质量一直不见起色,在小学的教学中,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们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笔者在此浅析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  创造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