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摔跤项目中,力量素质训练很重要,力量是完成技术动作最基本的支撑和保证。力量素质发展水平是影响摔跤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人体运动运动能力的总和称为运动功能,又常称为运动素质、身体素质或人体体能等。在运动素质中,力量素质是许多素质的基础,力量素质的特征是一个人所能发军的作用力的力值。
关键词:力量素质;爆发力;负荷;超负荷训练
笔者经过多年的训练工作,积累了一些关于力量素质训练的心得体会,我认为在实施发展力量素质过程中为达到优化控制,避免运动性损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力量素质的发展要全面而又有重点
在发展力量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应使四肢、腰、腹 、背、臀等部位在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展那些薄弱的小肌肉群的力量。因为摔跤运动中的许多动作是很复杂的,需要身体各部位许多大小不同的肌群协同工作才能完成,所以发展不同类型的力量素质也不意味着面面俱到,平均发展,应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针对项目特点而有所侧重。
二、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缩,练习后要使肌肉充分放松
每次练习时,应使肌肉先充分伸展拉长,然后再收缩,动作的幅度要大。因为肌纤维被拉长后可以增大收缩的力量,同时又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力量练习以后,肌肉常会充血,胀得很硬,这时应作一些与力量练习动作相反的拉长动作,或者做一些按摩、抖动,肌肉充分放松。这样既可加快疲劳的消除,促进恢复,又可防止关节柔韧性因力量训练而下降,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
三、进行力量练习时,要全神贯注,念动一致,注意安全
肌肉活动总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练习时要全神贯注,练习哪里就想到哪里,使意念活动与练习动作紧密配合保持一致。这样有助于肌肉力量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进行大负荷练习时不能说说笑笑,注意力应高度集中,否则容易受伤。因为笑的时候肌肉最容易放松,而力量练习的负荷又大,不当心就易造成损伤。
四、紧密结合摔跤项目特点安排力量训练
在摔跤项目中,基本技术动作很多,要求参加工作的肌肉群力量也不同。因此,力量训练时首先要根据专项技术的动作结构来选择恰当的练习,以发展有关的肌肉群力量,其次要通过肌电研究了解主要肌群用力特点、工作方式、用力方向、关节角度等,来确定力量训练的方法。只有紧密结合技术动作特点来安排力量训练,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每一个力量练习动作,都有各自的技术规格要求,练习者只有按照技术规格要求去操作,才能够真正发展肌肉群的力量。否则,技术动作变了样,参与活动的肌群也就有所改变,就势必影响力量训练的效果。例如,臂弯举的正确动作是身体直立,两臂贴于体侧,只依靠肘关节的充分屈伸来完成,保证屈肘肌群力量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很多练习者做弯举时,为了贪图省力举得重,往往依靠身体的前后摆动来帮助完成动作。这样表面看起来似乎举得还重一些,但实际上发展肱二头肌的效果反而要差一些,因为身体摆动时腰背肌肉、臀部和大腿后面的伸髋肌群也参与了工作。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技术动作,还可以防止伤害事故。、
五、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由于憋气有利于固定胸廓,提高腰背肌紧张程度,因此可提高练习时的力量,所以极限用力往往要在憋气的情况下进行。有的学者进行背力测定研究发现,如一人憋气时背力最大为133公斤;在呼气时为129公斤;而在吸气时力量最小,为127公斤。虽然憋气可提高练习时的力量,但用力憋气会引起胸廓内压力的提高,使动脉的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脑贫血,甚至会产生休克。
六、训练中要采用大负荷与循序递增负荷
大负荷是指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训练总量,一般要用某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或接近最大负荷来进行训练。因为采用大负荷能迫使肌肉进行最大收缩,能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从而导致肌肉力量的增加。为了达到大负荷,训练时无疑要保持较大的强度,或者要保持较大的数量(次数和组数)。
七、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安排,不间断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力量素质训练应全年系统安排,不能无故中断。科学研究表明,力量增长得快,停止训练后消退得也快。如果停止了力量训练,已获得的力量将会按增长速度的三分之一消退。通过训练获得的力量,停止训练后虽然会逐渐消退,但一部分力量会保持很久,甚至会永远保持下来。然而,发展力量素质练习不宜在疲劳的状态下进行,这种状态下的练习不是发展力量,而是发展耐力。
力量素质练习应因人、因技术动作、因不同训练周期和训练任务而异,负荷的安排应是周期性、波浪式的变化。力量训练课的次数取决于一系列因素:训练课的主要任务,训练课处于的阶段和周期,各力量素质的发展水平及训练特点,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能力及训练水平等等。其中训练水平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实验证明,对刚开始训练的人,每周3次课要比1~2次课或5次课的效果更好。而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讲,训练课的次数则可安排得稍多一些。这是因为刚参加训练的人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相比恢复过程不同,适应性变化也不相同。根据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经验,每周进行1~2次力量训练,可保持已获得的力量;每周进行4~6次力量训练,力量可获得显著增长。
由于大肌肉群的工作能力恢复相对较慢,通常在比赛前7~10天,训练中不宜安排用极限负荷进行较大部位肌肉群的练习。在每个小周期中,尽量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在一堂课中,可先安排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练习,最后安排发展力量耐力的练习。在进行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课中应使各肌肉群交替“进行工作”。例如:训练课开始时,先进行下肢肌肉群的综合练习,之后躯干肌肉群,然后进行上肢和肩带肌肉群的练习。在一堂课上安排发展某些肌肉群练习时,应先促进大量的肌肉群投入工作,然后才可以起动部分或局部肌肉群投入工作。
八、要偏重摆动的动力性练习
在进行发展力量素质练习时,应偏重于摆动的动力性练习,尤其要注意动作的振幅。这样做可使练习者获得用力感和速度感,增强技术动力力量,培养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同时也改进了关节的灵活性。为了增大动作的振幅,要注意结合肌肉的放松和伸展练习,以使肌肉保持弹性和柔韧性。
九、结语
摔跤项目与其它训练项目对力量的运用有所不同,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较多,而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展力量,为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做保障,又要防止因不当训练而带来的运动性伤害,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必须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 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 运动生物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关键词:力量素质;爆发力;负荷;超负荷训练
笔者经过多年的训练工作,积累了一些关于力量素质训练的心得体会,我认为在实施发展力量素质过程中为达到优化控制,避免运动性损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力量素质的发展要全面而又有重点
在发展力量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应使四肢、腰、腹 、背、臀等部位在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展那些薄弱的小肌肉群的力量。因为摔跤运动中的许多动作是很复杂的,需要身体各部位许多大小不同的肌群协同工作才能完成,所以发展不同类型的力量素质也不意味着面面俱到,平均发展,应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针对项目特点而有所侧重。
二、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缩,练习后要使肌肉充分放松
每次练习时,应使肌肉先充分伸展拉长,然后再收缩,动作的幅度要大。因为肌纤维被拉长后可以增大收缩的力量,同时又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力量练习以后,肌肉常会充血,胀得很硬,这时应作一些与力量练习动作相反的拉长动作,或者做一些按摩、抖动,肌肉充分放松。这样既可加快疲劳的消除,促进恢复,又可防止关节柔韧性因力量训练而下降,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
三、进行力量练习时,要全神贯注,念动一致,注意安全
肌肉活动总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练习时要全神贯注,练习哪里就想到哪里,使意念活动与练习动作紧密配合保持一致。这样有助于肌肉力量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进行大负荷练习时不能说说笑笑,注意力应高度集中,否则容易受伤。因为笑的时候肌肉最容易放松,而力量练习的负荷又大,不当心就易造成损伤。
四、紧密结合摔跤项目特点安排力量训练
在摔跤项目中,基本技术动作很多,要求参加工作的肌肉群力量也不同。因此,力量训练时首先要根据专项技术的动作结构来选择恰当的练习,以发展有关的肌肉群力量,其次要通过肌电研究了解主要肌群用力特点、工作方式、用力方向、关节角度等,来确定力量训练的方法。只有紧密结合技术动作特点来安排力量训练,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每一个力量练习动作,都有各自的技术规格要求,练习者只有按照技术规格要求去操作,才能够真正发展肌肉群的力量。否则,技术动作变了样,参与活动的肌群也就有所改变,就势必影响力量训练的效果。例如,臂弯举的正确动作是身体直立,两臂贴于体侧,只依靠肘关节的充分屈伸来完成,保证屈肘肌群力量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很多练习者做弯举时,为了贪图省力举得重,往往依靠身体的前后摆动来帮助完成动作。这样表面看起来似乎举得还重一些,但实际上发展肱二头肌的效果反而要差一些,因为身体摆动时腰背肌肉、臀部和大腿后面的伸髋肌群也参与了工作。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技术动作,还可以防止伤害事故。、
五、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由于憋气有利于固定胸廓,提高腰背肌紧张程度,因此可提高练习时的力量,所以极限用力往往要在憋气的情况下进行。有的学者进行背力测定研究发现,如一人憋气时背力最大为133公斤;在呼气时为129公斤;而在吸气时力量最小,为127公斤。虽然憋气可提高练习时的力量,但用力憋气会引起胸廓内压力的提高,使动脉的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脑贫血,甚至会产生休克。
六、训练中要采用大负荷与循序递增负荷
大负荷是指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训练总量,一般要用某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或接近最大负荷来进行训练。因为采用大负荷能迫使肌肉进行最大收缩,能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从而导致肌肉力量的增加。为了达到大负荷,训练时无疑要保持较大的强度,或者要保持较大的数量(次数和组数)。
七、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安排,不间断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力量素质训练应全年系统安排,不能无故中断。科学研究表明,力量增长得快,停止训练后消退得也快。如果停止了力量训练,已获得的力量将会按增长速度的三分之一消退。通过训练获得的力量,停止训练后虽然会逐渐消退,但一部分力量会保持很久,甚至会永远保持下来。然而,发展力量素质练习不宜在疲劳的状态下进行,这种状态下的练习不是发展力量,而是发展耐力。
力量素质练习应因人、因技术动作、因不同训练周期和训练任务而异,负荷的安排应是周期性、波浪式的变化。力量训练课的次数取决于一系列因素:训练课的主要任务,训练课处于的阶段和周期,各力量素质的发展水平及训练特点,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能力及训练水平等等。其中训练水平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实验证明,对刚开始训练的人,每周3次课要比1~2次课或5次课的效果更好。而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讲,训练课的次数则可安排得稍多一些。这是因为刚参加训练的人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相比恢复过程不同,适应性变化也不相同。根据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经验,每周进行1~2次力量训练,可保持已获得的力量;每周进行4~6次力量训练,力量可获得显著增长。
由于大肌肉群的工作能力恢复相对较慢,通常在比赛前7~10天,训练中不宜安排用极限负荷进行较大部位肌肉群的练习。在每个小周期中,尽量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在一堂课中,可先安排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练习,最后安排发展力量耐力的练习。在进行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课中应使各肌肉群交替“进行工作”。例如:训练课开始时,先进行下肢肌肉群的综合练习,之后躯干肌肉群,然后进行上肢和肩带肌肉群的练习。在一堂课上安排发展某些肌肉群练习时,应先促进大量的肌肉群投入工作,然后才可以起动部分或局部肌肉群投入工作。
八、要偏重摆动的动力性练习
在进行发展力量素质练习时,应偏重于摆动的动力性练习,尤其要注意动作的振幅。这样做可使练习者获得用力感和速度感,增强技术动力力量,培养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同时也改进了关节的灵活性。为了增大动作的振幅,要注意结合肌肉的放松和伸展练习,以使肌肉保持弹性和柔韧性。
九、结语
摔跤项目与其它训练项目对力量的运用有所不同,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较多,而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展力量,为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做保障,又要防止因不当训练而带来的运动性伤害,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必须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 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 运动生物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