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注意给出了VB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给出了传统教学的问题,之后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教学方法:以实例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问题”和“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手段。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利用教学方法,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性;传统教学;实例;问题;任务;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976-01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简称VB,它是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实用的编程工具,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它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等特点。简单易学且功能强大, 使用 VB 编程, 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外观及界面上的各种元素, 只需把 VB 预先设置好的控件拖到界面上即可, 也无需编写代码描述程序的执行条件, 只需给对象施加相应的操作。 为了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和简单的系统开发及应用能力,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首选 VB 作为编程语言的入门课程,并把它列入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考试内容以衡量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能力。因此, 搞好 VB 的教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按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一般遵循讲概念定义, 控件的属性、事件、 方法, 例题分析, 学生上机验证的模式。这种方式表面上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计算机前进行教学,但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所设计课题学习的成分过重,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而且部分学生基本功差, 缺乏学习主动性, 理论基础不牢靠, 加上涉及到了英语单词不会,阻碍对VB中的关键字、控件、以及其属性的学习及使用。再加上编制的程序往往错误百出, 在机器上运行不通, 自己难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不会主动请教同学、老师, 因而就只能放弃。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来探讨以下几种方式:
1)以实例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选取案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极其重要,要精选。合适的案例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案例选择不合适,就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选取要掌握技巧,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盲目选取。备课时,教师要仔细斟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案例,精选案例。
2)用“问题”和“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多思考
教师希望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但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学好。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却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在VB程序设计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用“问题”和“任务”作为驱动,以通俗易懂、有趣实用的案例引出问题,有了问题,就得去解决,最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学好,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避免学生只停留在语言的使用层面上,不能吃透和用活所学知识。通过这种用问题和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学生在通过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极大成就感,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也从“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引导式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授按钮、文本、标签控件以及其属性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做一个登录界面的布局,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怎样合理的进行控件的布局,之后又引发问题:点击确定之后又怎么去完成这一按钮的功能呢?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分析、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其知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指导、总结,概括其一般规律,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用“问题”和“任务”作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可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思考、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彻底改变传统的“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被动思想,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 VB 程序设计的讲课前, 要演示一些有前几届学生自己编写好的、 有趣的程序,例如登录界面程序,文字移动界面等, 从而吸引学生, 并告诉他们学习了 VB程序设计的内容后, 大家都能够编出这些有趣的小程序。在让学生编写程序时一定要注意有浅入深,建立学生自身的信心,以及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用 VB开发应用程序, 让学生从自身的实践中感受到用 VB 编写程序并不难, 逐渐产生成就感,从而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认识到 VB 程序设计在实际专业领域方面的实用价值。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手段
由于VB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此, 在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中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在 VB课程的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 以其针对性强及应用性强,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方杰.VB教学方法探索[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7.
[2] 任志勇.V 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 刘彩虹.V 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关键词:实践性;传统教学;实例;问题;任务;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976-01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简称VB,它是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实用的编程工具,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它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等特点。简单易学且功能强大, 使用 VB 编程, 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外观及界面上的各种元素, 只需把 VB 预先设置好的控件拖到界面上即可, 也无需编写代码描述程序的执行条件, 只需给对象施加相应的操作。 为了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和简单的系统开发及应用能力,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首选 VB 作为编程语言的入门课程,并把它列入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考试内容以衡量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能力。因此, 搞好 VB 的教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按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一般遵循讲概念定义, 控件的属性、事件、 方法, 例题分析, 学生上机验证的模式。这种方式表面上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计算机前进行教学,但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所设计课题学习的成分过重,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而且部分学生基本功差, 缺乏学习主动性, 理论基础不牢靠, 加上涉及到了英语单词不会,阻碍对VB中的关键字、控件、以及其属性的学习及使用。再加上编制的程序往往错误百出, 在机器上运行不通, 自己难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不会主动请教同学、老师, 因而就只能放弃。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来探讨以下几种方式:
1)以实例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选取案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极其重要,要精选。合适的案例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案例选择不合适,就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选取要掌握技巧,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盲目选取。备课时,教师要仔细斟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案例,精选案例。
2)用“问题”和“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多思考
教师希望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但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学好。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却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在VB程序设计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用“问题”和“任务”作为驱动,以通俗易懂、有趣实用的案例引出问题,有了问题,就得去解决,最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学好,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避免学生只停留在语言的使用层面上,不能吃透和用活所学知识。通过这种用问题和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学生在通过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极大成就感,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也从“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引导式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授按钮、文本、标签控件以及其属性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做一个登录界面的布局,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怎样合理的进行控件的布局,之后又引发问题:点击确定之后又怎么去完成这一按钮的功能呢?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分析、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其知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指导、总结,概括其一般规律,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用“问题”和“任务”作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可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思考、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彻底改变传统的“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被动思想,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 VB 程序设计的讲课前, 要演示一些有前几届学生自己编写好的、 有趣的程序,例如登录界面程序,文字移动界面等, 从而吸引学生, 并告诉他们学习了 VB程序设计的内容后, 大家都能够编出这些有趣的小程序。在让学生编写程序时一定要注意有浅入深,建立学生自身的信心,以及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用 VB开发应用程序, 让学生从自身的实践中感受到用 VB 编写程序并不难, 逐渐产生成就感,从而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认识到 VB 程序设计在实际专业领域方面的实用价值。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手段
由于VB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此, 在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中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在 VB课程的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 以其针对性强及应用性强,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方杰.VB教学方法探索[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7.
[2] 任志勇.V 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 刘彩虹.V 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