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语言的习得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语言习得的过程被许多因素所影响,其中包括了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等。而在整个过程中,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产生了不少的变量。学习者之间这些因素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其学习成果的差异。因此,研究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从而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二语习得;影响因素;学习者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
一、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一)年 龄
人们通常认为年纪越小的外语学习者越容易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而且这个观点也被临界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所证明。此假设认为在人类生命中的一段时期里,语言的习得是自然发生并无需通过努力的,过了这段时期以后,语言的学习再也无法达到之前所述的效果。这一假设建立在神经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青春期之前的儿童期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如因意外事故受到损害,还会从左脑转移到右脑,恢复语言功能。到了青春期,人的大脑语言的侧向已经完成,固定在大脑的左侧,语言功能一旦丧失很难恢复。临界期假设对外语学习做了两个预测,一是必须赶在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向完成之前学习口语;二是过了临界期,语言学习的速度减缓,学习的成效减弱。Penfield和Roberts(1959)甚至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间是0岁-10岁之间。尽管有关理论后续的研究,尤其是学习语言的确切的最佳年龄一直被一些语言学家怀疑,年龄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
然而,是否年龄越小学习外语越好这个论题至今仍未能被确定。还有其他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其实成年人学习起外语来比小孩子要快要好。他们认为小孩子可能在发音上优于成人,但青少年和成人的语法却学得更好。Krashen,Long和Scarcella(1979)甚至认为成人比儿童习得语言的速度更快,大童也比年幼的儿童更快。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青少年是最佳语言学习者。Snow和Hoefnagel-H hle(1978)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词法和句法的过程中,青少年成绩最好,其次是成年人,儿童相对更差。围绕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开展的大多数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语言学习年龄的深入研究使人们看到外语学习的复杂性,但年龄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却不言而喻。
(二)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非常关键且重要的因素。通常,我们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成两种,即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是指个人学习外语时对语言本身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希望可以融入所学语言的文化。而带着“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标,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比如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奖学金或找到适合的工作。带着“融合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自己能融入第二语言的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对于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Lambert,1974,p.98)。前者需要语言,后者喜欢语言。前者有明确的实用性目的,后者没有明确的目的。前者是被动学习,后者是主动学习。执有融入型动机的人学习外语时能体会到乐趣,不觉枯燥厌烦,更易于掌握外语。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者都是天赋和强烈学习动机兼备的。如果学习者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对融入型动机不明白的人,那么这将成为二语习得的最大阻碍。
另一方面,古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兴趣越浓厚,就越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那么,毫于疑问,学习者也会非常积极地去学习语言及语言文化。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自然也不会有动机,相应地,他们的态度一定是消极排斥的,根本不想去了解,去接触,更不用说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我们可可想而知。所以,语言的学习,如果没有学习者主动参与,二语习得的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三)情感因素
情绪的表达因人而异,而与学习联系最紧密的也就正是情绪和感觉。当学习者心情好的时候,或是正享受着学习中的成就感和外在表扬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非常地兴奋,这时,他们也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相反,如果学习者情绪不高,又长期经历失败,那么他们会感到很沮丧,甚至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第二语言的乐趣。因此,情感因素可提升学习热情,也可以降低学习效率。
(四)意志力
二语习得过程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习得一门语言。一个成功的人,总有很坚强的毅力,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所以,二语习得实际是对学习者意志力和毅力的考验。因此,即使坐在同样的教室,面对同样的老师,那些意志力坚强的学生总是能表现得更好,当然,他们的能力也有更大的提升。反之,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很难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由此,意志是控制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对语言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性格
研究表明,外向的个性比起内向的个性更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因为外向型学习者更活泼,更善于交际,对他们来说,与其他二语学习者交流、互动也更轻松容易,所以他们能获得更多关于第二语言的内容与信息。相比之下,内向型学习者更安静,更被动,他们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自然地,他们也就失去了很多学习语言的机会和练习机会。
二、结论
二语习得过程极其复杂。在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各因素的不同,学习者们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都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者之间有个体差异,个人在情感、认知、生理方面的发展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也不一样,如果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即便有真正的最佳外语学习年龄,它也是因人而异的。从中我们还可观察到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个因素的变化极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最终达到的语言习得水平。二语习得的成败也不是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每个二语习得者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学习者应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以使各因素相互促进,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Altman H.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focus on the learner[A]Altman,Vaughan Jame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1980.
[2]Carroll J.The prediction of succes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Glaser.Training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C].London:London University Press,1965.
[3]Lambert W.Culture and language as factors in learning and education[A].Aboud F,Meade[C].1974.
[4]Larson Freeman D,Long M.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London:Longman,1991.
[5]Penfield W,Roberts L.Speech and Britain Mechanisms[M].New York:Atheneum Press,1959.[6]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J].外国语,1994(04):1一10.
[7]Skehan,P.1989.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作者简介:李微,(199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14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硕士在读
关键词:二语习得;影响因素;学习者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
一、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一)年 龄
人们通常认为年纪越小的外语学习者越容易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而且这个观点也被临界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所证明。此假设认为在人类生命中的一段时期里,语言的习得是自然发生并无需通过努力的,过了这段时期以后,语言的学习再也无法达到之前所述的效果。这一假设建立在神经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青春期之前的儿童期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如因意外事故受到损害,还会从左脑转移到右脑,恢复语言功能。到了青春期,人的大脑语言的侧向已经完成,固定在大脑的左侧,语言功能一旦丧失很难恢复。临界期假设对外语学习做了两个预测,一是必须赶在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向完成之前学习口语;二是过了临界期,语言学习的速度减缓,学习的成效减弱。Penfield和Roberts(1959)甚至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间是0岁-10岁之间。尽管有关理论后续的研究,尤其是学习语言的确切的最佳年龄一直被一些语言学家怀疑,年龄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
然而,是否年龄越小学习外语越好这个论题至今仍未能被确定。还有其他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其实成年人学习起外语来比小孩子要快要好。他们认为小孩子可能在发音上优于成人,但青少年和成人的语法却学得更好。Krashen,Long和Scarcella(1979)甚至认为成人比儿童习得语言的速度更快,大童也比年幼的儿童更快。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青少年是最佳语言学习者。Snow和Hoefnagel-H hle(1978)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词法和句法的过程中,青少年成绩最好,其次是成年人,儿童相对更差。围绕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开展的大多数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语言学习年龄的深入研究使人们看到外语学习的复杂性,但年龄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却不言而喻。
(二)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非常关键且重要的因素。通常,我们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成两种,即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是指个人学习外语时对语言本身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希望可以融入所学语言的文化。而带着“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标,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比如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奖学金或找到适合的工作。带着“融合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自己能融入第二语言的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对于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Lambert,1974,p.98)。前者需要语言,后者喜欢语言。前者有明确的实用性目的,后者没有明确的目的。前者是被动学习,后者是主动学习。执有融入型动机的人学习外语时能体会到乐趣,不觉枯燥厌烦,更易于掌握外语。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者都是天赋和强烈学习动机兼备的。如果学习者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对融入型动机不明白的人,那么这将成为二语习得的最大阻碍。
另一方面,古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兴趣越浓厚,就越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那么,毫于疑问,学习者也会非常积极地去学习语言及语言文化。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自然也不会有动机,相应地,他们的态度一定是消极排斥的,根本不想去了解,去接触,更不用说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我们可可想而知。所以,语言的学习,如果没有学习者主动参与,二语习得的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三)情感因素
情绪的表达因人而异,而与学习联系最紧密的也就正是情绪和感觉。当学习者心情好的时候,或是正享受着学习中的成就感和外在表扬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非常地兴奋,这时,他们也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相反,如果学习者情绪不高,又长期经历失败,那么他们会感到很沮丧,甚至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第二语言的乐趣。因此,情感因素可提升学习热情,也可以降低学习效率。
(四)意志力
二语习得过程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习得一门语言。一个成功的人,总有很坚强的毅力,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所以,二语习得实际是对学习者意志力和毅力的考验。因此,即使坐在同样的教室,面对同样的老师,那些意志力坚强的学生总是能表现得更好,当然,他们的能力也有更大的提升。反之,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很难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由此,意志是控制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对语言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性格
研究表明,外向的个性比起内向的个性更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因为外向型学习者更活泼,更善于交际,对他们来说,与其他二语学习者交流、互动也更轻松容易,所以他们能获得更多关于第二语言的内容与信息。相比之下,内向型学习者更安静,更被动,他们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自然地,他们也就失去了很多学习语言的机会和练习机会。
二、结论
二语习得过程极其复杂。在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各因素的不同,学习者们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都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者之间有个体差异,个人在情感、认知、生理方面的发展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也不一样,如果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即便有真正的最佳外语学习年龄,它也是因人而异的。从中我们还可观察到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个因素的变化极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最终达到的语言习得水平。二语习得的成败也不是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每个二语习得者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学习者应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以使各因素相互促进,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Altman H.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focus on the learner[A]Altman,Vaughan Jame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1980.
[2]Carroll J.The prediction of succes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Glaser.Training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C].London:London University Press,1965.
[3]Lambert W.Culture and language as factors in learning and education[A].Aboud F,Meade[C].1974.
[4]Larson Freeman D,Long M.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London:Longman,1991.
[5]Penfield W,Roberts L.Speech and Britain Mechanisms[M].New York:Atheneum Press,1959.[6]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J].外国语,1994(04):1一10.
[7]Skehan,P.1989.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作者简介:李微,(199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14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