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针对幼儿的教育中,挫折教育是锻炼与提升他们个性和潜力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应把挫折教育深入地渗透到幼儿的课堂和日常教育中,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奠定堅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 挫折教育 渗透 重要性分析
挫折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群体实施教育期间以人为的方式,设置某些挫折,激发受教育者的个人潜力,并最终完成实现获得知识目标的教育方式。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幼儿教育者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有关与挫败感相关的教育内容,让跌倒的孩子自己爬起来,让没有依靠的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努力站起来并积极面对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性格的过程,这样的挫折教育既可以强化孩子的意志力,又对提升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一、挫折教育对幼儿的正面作用
1.充分挖掘幼儿的“小宇宙”
不管是幼儿还是成人,都存在一种潜在的能力——挫折和逆境会不同程度的让人们爆发自己的“小宇宙”。在生活和学习中,越不容易让幼儿得到或者学习到东西,越容易激起他们的好胜心理。在这种好胜心的驱使下,幼儿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最终将这些知识完全的掌握。
2.不同程度地抑制幼儿的“优越感”和“骄傲”的思想
幼儿由于受到自身的年龄、家境以及社会观念的浸染,经常会产生一些盲目的“优越感”。鉴于此,教师可以适当地泼些冷水,让他们及时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或者不足,并且幼儿在受到挫折教育的同时,也会减少自己的骄傲情绪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
3.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当前充满挑战不进则退的社会,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接受不同程度的挫折,我们不能永远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挫折的伤害,所以在他们的幼儿教育时期就打好挫折的“预防针”工作,可以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将来的社会。
二、对挫折教育中的误区分析
1.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历经汗水和波折,“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的吃苦教育只是挫折教育的内容之一。挫折教育并非故意要孩子吃苦,它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慢慢学会如何面对艰难困苦,如何战胜困难。
2.挫折教育,就是“打骂”教育,不打不成才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对挫折教育一种十分片面、极端的理解方法。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他们将打骂作为对孩子的主要教育手段。不听话要打,不起床要打,不做作业成绩不好还是打,“打骂”成了教育的法宝,最终打掉的却是孩子的自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3.挫折教育等同于失败教育
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怕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成功多了会产生骄傲的情绪,就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教育孩子和学生的行动指南,却没有想过:对于孩子和学生来说,抗挫折能力的提高是以他们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为重要前提的。所以,如果成年人一直以“失败”为挫折教育的应用核心,让学生长久地受到“失败”带来失望和沮丧的影响,就会对成年人所谓的挫折教育产生反感。
三、幼儿教育中适当的挫折教育实践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在幼儿教育者组织幼儿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他们面临一些困难时,幼儿通常会通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得出一些直接经验,进而对挫折的发展普遍性和客观性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最终幼儿明白:原来学习和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挫折,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教育者需要培养幼儿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在困难面前自主寻求解决之道的心态。
比如在幼儿不小心摔跟头时,成人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赶紧抱起来安慰,而是蹲下来问问他们:疼不疼,为什么会摔倒?是跑得太快了,还是没有注意前面的路呢?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做游戏了,你要一直趴在这吗?他们知道疼就会反思自己为什么摔倒,下次再跑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一幕,还有就是不能一直趴在那里等人安慰,原来我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只有让幼儿真正地直面“跟头”,才能在下次的奔跑中避免“跟头”的发生。
2.课堂构建生活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挫折
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成年人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现状和生活经验,随机模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然后让幼儿在这种情境中体验挫折带给他们的难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困难打倒。例如,隐藏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让孩子找到它,或者让孩子去一个黑暗的地方找他们的物品。但是,在创建和使用挫折的情境方案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注意情境挫折的难易程度。过度困难的挫折会破坏孩子的信心和热情,使他们失去寻找的信心。第二,幼儿立即面临的困境要适度,应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前提,循序渐进地设增加设置挫折方案的难度。最后,对于遇到挫折而感到不太开心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减轻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的失望、沮丧等不良情绪。
3.利用幼儿模仿能力,以榜样的作用辅助挫折教育
幼儿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非常喜欢模仿,所以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老师可以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一些名人小时候在遭遇了挫折后如何努力克服的故事。比如可以讲爱迪生、达·芬奇、贝多芬等人的故事,让幼儿以他们为榜样,正面挫折,克服挫折。我们成年人的榜样作用也同样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过马路要等红绿灯,坐公交要懂得尊老爱幼,等等。第三,在幼儿的教育环境中,和他们同年级、同班级的玩伴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老师”,有时候大人说的话孩子不一定照做,但是幼儿们会模仿他们同伴所做出的一些行为。我们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好的行为榜样。
比如在我园教学中,走平衡木是很常见的幼儿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力。但是有些幼儿怕摔倒,不敢尝试走平衡木。老师这时可以在旁边鼓励孩子们说:“别怕,你肯定能行!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像隔壁班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哦!”幼儿在榜样的带领下,一定能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4.采取“鼓励”政策,提升幼儿直面挫折的信心
从幼儿的身心发育现状来看,在持续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下,即使幼儿面临着困难,也会积极正面的将其淡化或降低自身对于挫折带来的沮丧感,这也是“好的童年治愈一生”的最好诠释。在成人毫不吝惜并及时充足鼓励的环境下,幼儿才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去尝试直面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的挫折教育来说道路还很漫长,作为成人的我们,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对幼儿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在失败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砥砺高尚的品格,最终使幼儿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正视并战胜挫折,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段红玉.浅谈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31):182-183.
[2]王月云.小谈幼儿挫折教育的艺术——挫折、表扬与自信[J].教育现代化,2018,5(39):374-375+382.
关键词:幼儿教育 挫折教育 渗透 重要性分析
挫折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群体实施教育期间以人为的方式,设置某些挫折,激发受教育者的个人潜力,并最终完成实现获得知识目标的教育方式。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幼儿教育者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有关与挫败感相关的教育内容,让跌倒的孩子自己爬起来,让没有依靠的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努力站起来并积极面对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性格的过程,这样的挫折教育既可以强化孩子的意志力,又对提升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一、挫折教育对幼儿的正面作用
1.充分挖掘幼儿的“小宇宙”
不管是幼儿还是成人,都存在一种潜在的能力——挫折和逆境会不同程度的让人们爆发自己的“小宇宙”。在生活和学习中,越不容易让幼儿得到或者学习到东西,越容易激起他们的好胜心理。在这种好胜心的驱使下,幼儿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最终将这些知识完全的掌握。
2.不同程度地抑制幼儿的“优越感”和“骄傲”的思想
幼儿由于受到自身的年龄、家境以及社会观念的浸染,经常会产生一些盲目的“优越感”。鉴于此,教师可以适当地泼些冷水,让他们及时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或者不足,并且幼儿在受到挫折教育的同时,也会减少自己的骄傲情绪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
3.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当前充满挑战不进则退的社会,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接受不同程度的挫折,我们不能永远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挫折的伤害,所以在他们的幼儿教育时期就打好挫折的“预防针”工作,可以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将来的社会。
二、对挫折教育中的误区分析
1.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历经汗水和波折,“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的吃苦教育只是挫折教育的内容之一。挫折教育并非故意要孩子吃苦,它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慢慢学会如何面对艰难困苦,如何战胜困难。
2.挫折教育,就是“打骂”教育,不打不成才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对挫折教育一种十分片面、极端的理解方法。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他们将打骂作为对孩子的主要教育手段。不听话要打,不起床要打,不做作业成绩不好还是打,“打骂”成了教育的法宝,最终打掉的却是孩子的自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3.挫折教育等同于失败教育
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怕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成功多了会产生骄傲的情绪,就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教育孩子和学生的行动指南,却没有想过:对于孩子和学生来说,抗挫折能力的提高是以他们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为重要前提的。所以,如果成年人一直以“失败”为挫折教育的应用核心,让学生长久地受到“失败”带来失望和沮丧的影响,就会对成年人所谓的挫折教育产生反感。
三、幼儿教育中适当的挫折教育实践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在幼儿教育者组织幼儿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他们面临一些困难时,幼儿通常会通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得出一些直接经验,进而对挫折的发展普遍性和客观性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最终幼儿明白:原来学习和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挫折,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教育者需要培养幼儿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在困难面前自主寻求解决之道的心态。
比如在幼儿不小心摔跟头时,成人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赶紧抱起来安慰,而是蹲下来问问他们:疼不疼,为什么会摔倒?是跑得太快了,还是没有注意前面的路呢?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做游戏了,你要一直趴在这吗?他们知道疼就会反思自己为什么摔倒,下次再跑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一幕,还有就是不能一直趴在那里等人安慰,原来我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只有让幼儿真正地直面“跟头”,才能在下次的奔跑中避免“跟头”的发生。
2.课堂构建生活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挫折
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成年人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现状和生活经验,随机模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然后让幼儿在这种情境中体验挫折带给他们的难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困难打倒。例如,隐藏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让孩子找到它,或者让孩子去一个黑暗的地方找他们的物品。但是,在创建和使用挫折的情境方案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注意情境挫折的难易程度。过度困难的挫折会破坏孩子的信心和热情,使他们失去寻找的信心。第二,幼儿立即面临的困境要适度,应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前提,循序渐进地设增加设置挫折方案的难度。最后,对于遇到挫折而感到不太开心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减轻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的失望、沮丧等不良情绪。
3.利用幼儿模仿能力,以榜样的作用辅助挫折教育
幼儿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非常喜欢模仿,所以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老师可以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一些名人小时候在遭遇了挫折后如何努力克服的故事。比如可以讲爱迪生、达·芬奇、贝多芬等人的故事,让幼儿以他们为榜样,正面挫折,克服挫折。我们成年人的榜样作用也同样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过马路要等红绿灯,坐公交要懂得尊老爱幼,等等。第三,在幼儿的教育环境中,和他们同年级、同班级的玩伴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老师”,有时候大人说的话孩子不一定照做,但是幼儿们会模仿他们同伴所做出的一些行为。我们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好的行为榜样。
比如在我园教学中,走平衡木是很常见的幼儿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力。但是有些幼儿怕摔倒,不敢尝试走平衡木。老师这时可以在旁边鼓励孩子们说:“别怕,你肯定能行!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像隔壁班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哦!”幼儿在榜样的带领下,一定能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4.采取“鼓励”政策,提升幼儿直面挫折的信心
从幼儿的身心发育现状来看,在持续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下,即使幼儿面临着困难,也会积极正面的将其淡化或降低自身对于挫折带来的沮丧感,这也是“好的童年治愈一生”的最好诠释。在成人毫不吝惜并及时充足鼓励的环境下,幼儿才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去尝试直面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的挫折教育来说道路还很漫长,作为成人的我们,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对幼儿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在失败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砥砺高尚的品格,最终使幼儿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正视并战胜挫折,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段红玉.浅谈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31):182-183.
[2]王月云.小谈幼儿挫折教育的艺术——挫折、表扬与自信[J].教育现代化,2018,5(39):374-37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