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介绍独立学院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源素质、师资队伍和学校政策三个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調整心态、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和政策倾斜等三条有利于独立学院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为独立学院参与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字】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独立学院 课程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1]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2]均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而引发了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广泛关注,今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3],要求“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4月底,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论坛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推动、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形成了《驻马店共识》[4]。《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均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进行了大幅报道。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即将来临。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办学艰难的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积极响应,希望能通过转型找到一个安乐窝。但凡是重大改革,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躁冒进的心态应该摒弃,况且独立学院建校大多不过十几年,爆炸式发展之后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特别是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稳定、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核心问题,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窃以为,独立学院应戒除短视,放弃利益至上的商人心态,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一、 独立学院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已有独立学院三百多所,个体差异较大,但通过走访广州、重庆、成都和武汉等一些城市的独立学院,我们发现独立学院在课程教学方面均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共同问题。
第一,教学模式沿袭母体高校,“填鸭式教学”为主。我们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对于目前的教学并不满意,喜欢老师教学的只占到17%,更多的是为了不挂科或者是混文凭。调查发现,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填鸭式教学”,上课时以老师为中心,甚少有提问环节,沉闷的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第二,教学改革气氛不浓,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教师很少有主动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大多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教改项目才做一些研究工作,整个教师队伍中也没有教学改革的气氛,很少有课程改革研讨会或者教学方法交流会之类的活动。
二、 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源素质。总的说来,独立学院大多在三本批次招生,有的甚至是降分录取,生源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学习自主性差,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学习动机的缺失,学生在课堂上不会配合老师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老师的“独角戏”。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生源素质低下是一个十分客观的现实问题,它制约了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第二,师资队伍。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将原有的课程教学从讲授知识为主转变到以培养真实应用能力为主,这需要对原有的课程教学做颠覆性的改革,必然需要“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支撑。但是,大多数独立学院继承和沿用了母体高校的教师制度,这种制度是与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相匹配的师资制度,即以学术资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师制度,它与应用技术大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和灵活用人制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在这种师资制度下,“双师型”教师团队将很难孕育和发展,而没有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支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只是个很美妙的空中楼阁。
三、 主要建议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一个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是形势的倒逼,这已在业内形成共识。但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调整心态,明确目标。教育关乎千秋大计,本就不该是一个盈利的行业,办教育毕竟不是办企业,以办企业的思路来办教育,固然可以在短期内积累起一定的财富,但这是通过透支未来的生命来取得的,不具备可持续性。压缩办学成本,罔顾教学质量的后果,必然是被广大师生所抛弃,从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一次契机,更是一次考验。如果以商人短期逐利的心态参与,转型不可能成功。只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真正放下商人的心态,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来参与转型,将办学目标转到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举办方的心态和目标转变是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如果这个顶层设计不做修改,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第二,改革教师制度,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高校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行业企业的直接参与,走产学研一体的路,其教学内容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非常紧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转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过“外引内培”两条路。“外引”就是指从企业直接引进具有项目经验的工程师参与教学任务,而“内培”则是将原有的师资送到企业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实践技能,促使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四、 结束语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的方式方法上的改进,是党和国家对地方高校的要求,也是独立学院的出路所在。目前独立学院积极参与到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试点,但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做法流于浮躁和表面。本文重点关注了课程教学改革这个基本问题,对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实际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给出了三点建议,希望能为独立学院参与到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13-11-12(1).
【关键字】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独立学院 课程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1]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2]均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而引发了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广泛关注,今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3],要求“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4月底,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论坛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推动、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形成了《驻马店共识》[4]。《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均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进行了大幅报道。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即将来临。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办学艰难的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积极响应,希望能通过转型找到一个安乐窝。但凡是重大改革,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躁冒进的心态应该摒弃,况且独立学院建校大多不过十几年,爆炸式发展之后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特别是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稳定、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核心问题,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窃以为,独立学院应戒除短视,放弃利益至上的商人心态,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一、 独立学院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已有独立学院三百多所,个体差异较大,但通过走访广州、重庆、成都和武汉等一些城市的独立学院,我们发现独立学院在课程教学方面均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共同问题。
第一,教学模式沿袭母体高校,“填鸭式教学”为主。我们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对于目前的教学并不满意,喜欢老师教学的只占到17%,更多的是为了不挂科或者是混文凭。调查发现,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填鸭式教学”,上课时以老师为中心,甚少有提问环节,沉闷的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第二,教学改革气氛不浓,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教师很少有主动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大多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教改项目才做一些研究工作,整个教师队伍中也没有教学改革的气氛,很少有课程改革研讨会或者教学方法交流会之类的活动。
二、 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源素质。总的说来,独立学院大多在三本批次招生,有的甚至是降分录取,生源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学习自主性差,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学习动机的缺失,学生在课堂上不会配合老师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老师的“独角戏”。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生源素质低下是一个十分客观的现实问题,它制约了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第二,师资队伍。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将原有的课程教学从讲授知识为主转变到以培养真实应用能力为主,这需要对原有的课程教学做颠覆性的改革,必然需要“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支撑。但是,大多数独立学院继承和沿用了母体高校的教师制度,这种制度是与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相匹配的师资制度,即以学术资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师制度,它与应用技术大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和灵活用人制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在这种师资制度下,“双师型”教师团队将很难孕育和发展,而没有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支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只是个很美妙的空中楼阁。
三、 主要建议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一个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是形势的倒逼,这已在业内形成共识。但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调整心态,明确目标。教育关乎千秋大计,本就不该是一个盈利的行业,办教育毕竟不是办企业,以办企业的思路来办教育,固然可以在短期内积累起一定的财富,但这是通过透支未来的生命来取得的,不具备可持续性。压缩办学成本,罔顾教学质量的后果,必然是被广大师生所抛弃,从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一次契机,更是一次考验。如果以商人短期逐利的心态参与,转型不可能成功。只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真正放下商人的心态,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来参与转型,将办学目标转到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举办方的心态和目标转变是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如果这个顶层设计不做修改,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第二,改革教师制度,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高校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行业企业的直接参与,走产学研一体的路,其教学内容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非常紧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转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过“外引内培”两条路。“外引”就是指从企业直接引进具有项目经验的工程师参与教学任务,而“内培”则是将原有的师资送到企业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实践技能,促使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四、 结束语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的方式方法上的改进,是党和国家对地方高校的要求,也是独立学院的出路所在。目前独立学院积极参与到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试点,但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做法流于浮躁和表面。本文重点关注了课程教学改革这个基本问题,对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实际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给出了三点建议,希望能为独立学院参与到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13-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