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最根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目标的主要载体。语文阅读教学课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是优化教学过程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如何恰当地处理阅读教学内容的基本程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根据文章体裁确定教学内容。
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对一篇具体文章的理解,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正如王荣生老师所说:合适的文本解读,要符合两个要求:“第一,对这种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也就是说,像正常人、像能读这样作品的人那样去阅读。第二,在特定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比如说,符合诗歌阅读的方式、符合戏剧阅读的方式来阅读。”他还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指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特定的文本,比如说,按照诗歌的方式去阅读诗歌,按照小说的方式去阅读小说,按照文学欣赏的方式去阅读文学作品等等。2.指导学生在特定体式的文本里,能从重要的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常说:‘要解题,题目是文章重要的地方。’在教散文时常说:‘夹叙夹议,议论的部分是重要的部分。’题目、议论的地方等等,就是需要看到的地方,在文本中看到这种体式应该看到的地方。”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文章体裁的特性来考虑要读什么、读哪些地方。王荣生教授举过一个课例:讲他到学校与教师们做共同备课的主题教研活动,听了很多节讲《背影》的课,教师们的教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父爱”这个主题上。教学的重点都是第六段,也就是父亲买橘子那一段,采用讲授或者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观察如何仔细、描写如何具体、人物形象如何生动等内容形成对父爱的一种体认。课的最后,都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父爱伟大,父爱、母爱深情似海等。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也去观察、去描写,写心目当中的父爱。王荣生教授认为学习朱自清的散文,仅仅是体会父爱是不合适、不到位的。他认为,《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其中强调的是“作者的情感”,因此,学习散文应把重点放在散文通过对象的描述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上。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重点不是看父亲的形象,而是看体察父亲的那个人、那个人的心情。教师在备课时确定“我要教什么”时,理由何在,教得是否合适,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文章的体裁。
二、反复钻研教材,区分出其中主要的和基本的东西,选择能对学生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内容作为突破口,给学生讲深讲透。
如对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一段碑文的解读,这段碑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三年以来”(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我们惯常思维从古写到今呢?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个细节,经老师点拨,就会明白这是作者为了突出重点。
三、对比较重要,而又比较难懂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作详细讲解,难点要分散,以便让学生既掌握要点,抓住关键,又能排除不易排除的障碍,帮助他们弄通教材。
如《林黛玉进贾府》,按教材要求有两个学习重点:
(1)分析小说中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与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
这两个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放在一块讲授,不容易讲深讲透,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也不充裕,因此把两个重点放在两节课中解决。第一个重点放在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第二个重点放在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精彩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运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由于重点、难点分散,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思维的空间更广阔。
四、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扣紧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补充讲解一些有关的、必要的知识以充实课题内容。
如教学阎伯理的《黄鹤楼》,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文言知识外,还要补充讲解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清楚阎伯理和崔颢的《黄鹤楼》在体裁和表现内容上的异同。
五、按照新课标所规定给该课题的学习目标来安排阅读教学内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新内容,因此,教师经常会在实际讲授时,发生在规定时间内讲不完预设内容的情况。这样,有些教师会压缩极重要的内容。在这种情形下,就要围绕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来保留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理解和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应当把较简单的、次要的、参考性的内容留作课下自行学习。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有很多种途径,合适地处理教学内容必定是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0).
(责任编辑 韦 雄)
如何恰当地处理阅读教学内容的基本程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根据文章体裁确定教学内容。
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对一篇具体文章的理解,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正如王荣生老师所说:合适的文本解读,要符合两个要求:“第一,对这种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也就是说,像正常人、像能读这样作品的人那样去阅读。第二,在特定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比如说,符合诗歌阅读的方式、符合戏剧阅读的方式来阅读。”他还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指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特定的文本,比如说,按照诗歌的方式去阅读诗歌,按照小说的方式去阅读小说,按照文学欣赏的方式去阅读文学作品等等。2.指导学生在特定体式的文本里,能从重要的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常说:‘要解题,题目是文章重要的地方。’在教散文时常说:‘夹叙夹议,议论的部分是重要的部分。’题目、议论的地方等等,就是需要看到的地方,在文本中看到这种体式应该看到的地方。”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文章体裁的特性来考虑要读什么、读哪些地方。王荣生教授举过一个课例:讲他到学校与教师们做共同备课的主题教研活动,听了很多节讲《背影》的课,教师们的教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父爱”这个主题上。教学的重点都是第六段,也就是父亲买橘子那一段,采用讲授或者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观察如何仔细、描写如何具体、人物形象如何生动等内容形成对父爱的一种体认。课的最后,都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父爱伟大,父爱、母爱深情似海等。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也去观察、去描写,写心目当中的父爱。王荣生教授认为学习朱自清的散文,仅仅是体会父爱是不合适、不到位的。他认为,《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其中强调的是“作者的情感”,因此,学习散文应把重点放在散文通过对象的描述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上。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重点不是看父亲的形象,而是看体察父亲的那个人、那个人的心情。教师在备课时确定“我要教什么”时,理由何在,教得是否合适,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文章的体裁。
二、反复钻研教材,区分出其中主要的和基本的东西,选择能对学生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内容作为突破口,给学生讲深讲透。
如对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一段碑文的解读,这段碑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三年以来”(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我们惯常思维从古写到今呢?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个细节,经老师点拨,就会明白这是作者为了突出重点。
三、对比较重要,而又比较难懂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作详细讲解,难点要分散,以便让学生既掌握要点,抓住关键,又能排除不易排除的障碍,帮助他们弄通教材。
如《林黛玉进贾府》,按教材要求有两个学习重点:
(1)分析小说中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与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
这两个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放在一块讲授,不容易讲深讲透,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也不充裕,因此把两个重点放在两节课中解决。第一个重点放在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第二个重点放在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精彩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运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由于重点、难点分散,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思维的空间更广阔。
四、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扣紧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补充讲解一些有关的、必要的知识以充实课题内容。
如教学阎伯理的《黄鹤楼》,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文言知识外,还要补充讲解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清楚阎伯理和崔颢的《黄鹤楼》在体裁和表现内容上的异同。
五、按照新课标所规定给该课题的学习目标来安排阅读教学内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新内容,因此,教师经常会在实际讲授时,发生在规定时间内讲不完预设内容的情况。这样,有些教师会压缩极重要的内容。在这种情形下,就要围绕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来保留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理解和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应当把较简单的、次要的、参考性的内容留作课下自行学习。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有很多种途径,合适地处理教学内容必定是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0).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