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要求,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教学更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联系生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出发,从“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结合生活化的例题,锻炼数学思维”“开展数学生活实践,加强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开展,对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导入;实践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如今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将数学知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很多学生也认为数学对生活没有用,更不用说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了。为此,教师要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在此,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了对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论述。
一、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挖掘数学中的生活要素,利用这些生活要素创造有趣的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数学课堂的导入部分。导入这一环节十分关键,关乎着能否将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拉回到课内,能否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思考。为此,教师在导入部分要注重强调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结合一定的实物教具或者多媒体的运用展现生活化情境,从而实现有效导入的目的,为学生探究知识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角,拿到课堂上来。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拿出了五角星,有的学生拿出了红领巾、三角插头等。然后,教师在课堂一开始让学生利用角度测量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角度测量工具上都有哪些“刻线”,它的“量程”是什么,“分度值”各是多少?能不能用量角器量出自己搜集来的“角”?由此,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事物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即在以上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生活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课堂上,然后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在这样的导入活动中,学生很难不投入课堂,他们大部分都在教师的引导下投入到了对于“角”的探究中。这样的导入就是十分有效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结合生活化的例题,锻炼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关键在于培養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思维,即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也能够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进行问题引导和例题出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搜集一些生活化的例题,在生活化例题的锻炼中促使小学生的生活化数学思维得到加强。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一道紧密联系生活的例题:四年级向灾区捐款658.3元,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132.7元,问两个年级共捐款多少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捐款的情况,所以这样的例题能够充分促使他们去思考,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意识到小数的运用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又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例题:课桌的面积大约是44( );一个操场长150米,宽100米,如果长与宽都扩大1倍,那么操场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这些问题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让学生树立一定的生活化数学思维。
三、开展数学生活实践,加强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追求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教授数学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多思考,多分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完条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的年龄体重分别进行统计;还可以将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或者兴趣爱好作为统计数据。如此来让学生独立地去搜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并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去分析数据。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现象和应用,并在生活体验中应用数学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注意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因素,增加更多的生活示例,同时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春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之友,2017(06):26-27.
[2]李利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25-126.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导入;实践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如今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将数学知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很多学生也认为数学对生活没有用,更不用说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了。为此,教师要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在此,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了对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论述。
一、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挖掘数学中的生活要素,利用这些生活要素创造有趣的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数学课堂的导入部分。导入这一环节十分关键,关乎着能否将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拉回到课内,能否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思考。为此,教师在导入部分要注重强调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结合一定的实物教具或者多媒体的运用展现生活化情境,从而实现有效导入的目的,为学生探究知识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角,拿到课堂上来。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拿出了五角星,有的学生拿出了红领巾、三角插头等。然后,教师在课堂一开始让学生利用角度测量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角度测量工具上都有哪些“刻线”,它的“量程”是什么,“分度值”各是多少?能不能用量角器量出自己搜集来的“角”?由此,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事物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即在以上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生活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课堂上,然后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在这样的导入活动中,学生很难不投入课堂,他们大部分都在教师的引导下投入到了对于“角”的探究中。这样的导入就是十分有效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结合生活化的例题,锻炼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关键在于培養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思维,即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也能够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进行问题引导和例题出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搜集一些生活化的例题,在生活化例题的锻炼中促使小学生的生活化数学思维得到加强。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一道紧密联系生活的例题:四年级向灾区捐款658.3元,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132.7元,问两个年级共捐款多少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捐款的情况,所以这样的例题能够充分促使他们去思考,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意识到小数的运用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又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例题:课桌的面积大约是44( );一个操场长150米,宽100米,如果长与宽都扩大1倍,那么操场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这些问题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让学生树立一定的生活化数学思维。
三、开展数学生活实践,加强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追求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教授数学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多思考,多分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完条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的年龄体重分别进行统计;还可以将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或者兴趣爱好作为统计数据。如此来让学生独立地去搜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并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去分析数据。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现象和应用,并在生活体验中应用数学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注意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因素,增加更多的生活示例,同时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春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之友,2017(06):26-27.
[2]李利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25-126.